APP下载

解读电影《疯狂原始人》字幕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

2019-06-20林思思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5期
关键词:字幕翻译

林思思

摘  要: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传播交流的媒介,越來越受到大众的喜爱;而电影的字幕翻译对于电影能否进入国际市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译者的“创造性叛逆”角度出发,分别探讨了语言、文化以及译者主体性在电影《疯狂原始人》字幕翻译中的体现。

关键词:《疯狂原始人》;字幕翻译;创造性叛逆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5--01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电影开始进入中国并收到中国观众的喜爱。由于大多数中国人还只能靠字幕翻译来了解电影内容,电影的字幕翻译因此至关重要。作为美国梦工厂出品的以家庭为主线的喜剧电影,《疯狂原始人》上映时便深受观众喜爱,其成功与电影幕后的字幕翻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本文以《疯狂原始人》为例,从译者的“创造性叛逆”这一角度出发,探讨电影的字幕翻译问题。

二、译者的“创造性叛逆”

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语言活动,它是一种基于原文基础之上的创造性的语言活动,是意义的转换;在这个过程当中,语言和文化实现了沟通和交流。电影字幕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之间的理解,因此译作质量的高低至关重要。“创造性叛逆”要求译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各种翻译手段来实现对原文的“再创造”。

“创造性叛逆”这一词最早由法国文学家、社会学家埃斯卡皮提出。他曾提到:“说翻译是叛逆,那是因为它把作品置于一个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参照体系里(指语言);说翻译是创造性的,那是因为它赋予作品一个崭新的面貌,使之能与更广泛的读者进行一次崭新的文学交流;还因为它不仅延长作品的生命,而且又赋予它第二次生命。” (埃斯卡皮,1987:137)。因此,“创造性叛逆”这一概念在翻译的实践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谢天振教授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入研究,从文学的角度出发肯定了它对于促进翻译领域研究发展的价值。

三、“创造性叛逆”在《疯狂原始人》字幕翻译中的体现

3.1语言方面

在早期的翻译研究中,学者都很注重目标语和源语之间的对等,强调译文与原文的忠实度,因此导致忽略了译者这样一个人为的因素。

由于不同语言之间的所包含的文化差异巨大,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为了同时服务好源语以及目的语两种语言,译者势必会在源语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这种“叛逆”,从语言文字上来看貌似背离了原文的意思,其实是更深层次的“忠实”。

例1:Night after night, day after day.

这是影片开头女主角伊普描述家人生活状态时的旁白,通过“日复一日,一成不变”这两个通俗易懂的成语展现了原始人循规蹈矩,简单枯燥的生活。译者对语言的字面意思做了一定程度的变通,在符合语境的基础上做出一定程度的“叛逆”。“一成不变”这个成语体现了原始人简单重复的生活,同时也更加符合原文的意思。类似的句子还有“Weve been in that cave forever, it is with this family”,这里译者翻译成“我们已经在洞里待了一辈子了;在我们家度日如年”。“一辈子”,“度日如年”都是非常地道的中文表达,透过这样的文字,观众们不仅可以看出时间之长,同样可以体会到女主角对目前生活状态的不满。

3.2文化方面

中西方国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习惯和文化习俗,因此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源语和译入语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如何将这种差异更好的诠释给译入语读者,并且尽可能地避免误译。

例2:Anything new is bad, curiosity is bad.

这是影片开头女主角伊普描述家人生存原则时提到的,她生活在一个墨守成规的家庭,一家之主的父亲基于过去的生存经验告诫大家新事物和好奇心是危险的。译者并没有循规蹈矩地直译成“新东西不好,好奇心也不好”,而是摆脱了原文的文字束缚,译成“新鲜无好货,好奇害死猫”,在完整地表达了原文意思的基础上融入了一些西方的成语元素,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译入语观众的可接受度。

例3:One thing led to another.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例4:You are a lot like your daughter. 真是虎父无犬女。

以上这两个例子译文都是很典型的成语表达,译者在翻译时没有逐字翻译,而是根据原文的意思,在译文中融入了中文的成语,增加了译文的可接受度,从而也拉近了影片中的人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3.3译者的主体性方面

翻译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字转换活动,它涉及到源语、译入语、译者以及读者这几个方面。在字幕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作用至关重要。译者不能局限于传统的翻译理论,不受原文的束缚,要对源语和译入语的语言文化做出正确的理解,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进行“创造性叛逆”,从而提高译文的质量和可接受度。

例5:Kill circle.

这句话在整个影片中出现了两次,都是Grug在面对危险时对大家下达的一个命令。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成“围成一个圈,杀掉他”,那么很有可能会造成观众的误解。译者将它翻译成“布阵”,中国观众都很熟悉该词语,因此也能够对影片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四、结论

电影字幕翻译对于电影本身的宣传以及文化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不同的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性,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手段,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之上进行“创造性叛逆”,最终赋予影片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埃斯卡皮. 文学社会学[M]. 王美华、于沛译.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

[2]李运兴. 字幕翻译的策略[J]. 中国翻译,2001(07).

[3]谢天振. 论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J]. 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2(1): 30-37.

[4]谭载喜. 新编奈达论翻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0.

[5]张春柏. 影视翻译初探[J]. 中国翻译, 1998(2).

猜你喜欢

字幕翻译
目的论视角下的《纳尼亚传奇:凯斯宾王子》字幕翻译
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看影视剧字幕翻译的娱乐化倾向
直译与意译在英剧Townton Abbey字幕翻译中的相关思考
目的论指导下的电影字幕翻译
奈达动态对等理论下看美版《甄嬛传》的字幕翻译
从《破产姐妹》看美剧字幕翻译者的限制与选择
英语电影字幕翻译策略研究
从语境维度理论的角度探讨电影《卑鄙的我2》中的字幕翻译
接受美学视角下Mulan的翻译研究
字幕翻译中幽默元素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