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方法
2019-06-20于群
于 群
(辽宁省鞍山市妇儿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0)
早产儿,也就是未成熟儿,指的是胎龄<34周,便出生的婴儿;而在这种情况下出生的婴儿较之普通婴儿容易出现低体质量儿,即出生时体质量低于2.5 kg的新生婴儿(低于1.5 kg的新生婴儿则称之为极低体质量儿)。由于早产儿胎龄过低的原因,其器官并未发育成熟,所以早产儿的生理功能较之正常婴儿并不完善,如果在早期不对其营养吸收进行辅助和干预,则很有可能导致早产儿出现发育不良甚至出现智商发育迟缓等问题[1]。探讨新型护理干预对于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希望能够为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提供一些帮助,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与分组:选择在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之间于本院分娩出生的40例胎龄在28~34周且体质量低于2500 g的早产低体质量儿,选取时排除患有先天性遗传疾病和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患儿,其中男孩
18名,女孩22名。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20名,两组都进行静脉营养和常规治疗,但是观察组患儿的护理采用新型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患儿则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两组患儿男女比例相近,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在身长、体质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观察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在使用静脉营养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新型的护理干预[2]。其具体方法如下。①使用微量泵间断胃管进行喂养:喂养时注意按照喂养量匀速喂养,并且在喂养一小时后间隔两小时继续进行,保证喂养的有效和安全;②非营养性吮吸:给患儿提供空的橡皮奶头进行吮吸练习。除了在每次胃管喂养前进行5~10 min的练习之外,也要在胃管喂养的间隔中让早产低体质量儿进行非营养性吮吸,这样有助于促进患儿胰岛素以及胃泌素的产生,而这两项能够帮助患儿的肠胃道更快地生长、发育和成熟,同时也会提高患儿的肠胃耐受性,提高其自身的营养吸收率,以便更快地使患儿过度到完全经口喂养的阶段;③采取喂养后俯卧位方法:在患儿喂养结束后,将患儿安放与早产低体质量儿专用卧垫之上,根据情况按照要求选择患儿是采用俯卧还是仰卧;④对患儿进行腹部抚摸:在下一次喂养前和俯卧后对患儿进行腹部抚摸,抚摸时间为5 min;以患儿脐为中心由内向外抚触,呈顺时针方向,并且同时视同手指轻揉患儿左侧小腹;操作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儿的心跳、呼吸和哭闹等情况,如若患儿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报告并记录。对照组患儿则在使用常规治疗和静脉营养的基础上以传统的方式进行护理,患儿则直接卧于暖箱之中。
1.2.2 喂养不耐受处理:喂养过程中,如果患儿胃内残留物较之之前的喂养量超过了1/3,就将残留物打回,然后再把喂养物补给至预定的给予量;如果在下次喂养中患儿胃内仍有残留物则减少喂养量,如果出现腹胀等情况则立刻停止对患儿进行喂养,对患儿进行灌肠清理[3]。
1.3 研究指标:记录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喂养不耐受性发生情况,并且加以分析。
1.4 统计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干预之后可以发现,观察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上较之对照组发生率明显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情况比较(±s,d)
表1 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情况比较(±s,d)
组别 例数 喂养耐受 喂养不耐受观察组 20 17(85) 3(15)对照组 20 9(45) 11(55)χ2 - 35.165 35.165 P值 - 0.000 0.000
3 结 论
因为早产儿发育的尚不成熟,使其对于营养的吸收和利用往往要借助外部力量来进行,但是由于早产儿自身胃肠道的情况所限制,往往会发生肠内喂养的不耐受性,进而影响早产儿对于营养的吸收和利用,导致发育不良等问题的出现。因此,如何保证早产低体质量儿的营养的正常吸收,受到了许多医师和护理人员的关注以及研究。根据相关研究表明,早产儿的营养需求与其胎龄等有关,并且其需要的相关需求要高于一般足月儿,如果给早产儿提供的营养不能满足其成长需求就会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婴儿的长期发育。关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标准一般是认为应该与宫内婴儿生长发育相同,所以如何保证早产低体质量儿的营养摄取和支持是新生儿科研究的重要内容进和课题。而我国目前医院中对于早产儿的营养管理并没有比较规范和系统的制度,导致了多数早产儿的营养无法达到合理的标准,存在一定的隐患。所以,对于如何保证早产儿的早期营养的研究,探索其相关方法和手段就变得十分有必要了。
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使用新型的护理干预方法能够很好的在早产低体质量儿的喂养中促进患儿的胃肠道功能的成熟,提高患儿的胃肠道喂养的耐受性,并且有效降低喂养不耐受性地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也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