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肩关节功能的影响
2019-06-20肖月兰赵玲花邢爱华徐爱花
吴 侠,肖月兰,赵玲花,邢爱华,徐爱花*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江苏 南京 211399)
有研究显示:早期良肢位摆放护理能够促使脑卒中患者大脑可塑,减少异常低位中枢所控制的相关运动,防止肢体痉挛,有助于预防脑卒中相关并发症[1]。本研究将我院住院的6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了两种不同方法的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予以调查和分析的数据来自本院2 0 1 6年6月~2018年1月收治的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依据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观察组入组34例患者,其中男15例,女19例;年龄36~88岁,平均69.23±5.12岁;实验组入组34例患者,男20例,女14例;年龄48~88岁,平均67.88±5.10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和病情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并分析观察组和实验组脑卒中偏瘫患者一般数据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提出的脑卒中偏瘫相关诊断标准;年龄在18岁以上;初次发病;通过CT检查或MRI检查证实有脑出血或梗死;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发病时间≤7d的患者。
排除标准:年龄在18岁以下;曾有脑卒中病史并遗留有肢体功能障碍者;深昏迷;存在神经系统其他相关疾病的患者;住院时间<14d者;患者及照顾者依从性较差不能理解并配合者。
1.2 方法
对观察组脑卒中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常规护理方法包括:相关药物治疗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对实验组脑卒中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早期良肢位摆放:常规护理方法和观察组一致,早期良肢位摆放护理,即在患者生命体征恢复稳定,其神经学相关症状不再发展之后的48小时开展。借助康复师的专业知识,制定良肢位的摆放规范,结合使用普通枕和记忆枕,保持患者在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床上坐位这4种体位时偏瘫肢体处于良肢位,减轻患者瘫痪肢体的疼痛,减少关节僵硬情况。
在住院期间相同时间内,对两组患者偏瘫侧肩关节疼痛(数字法)、肩关节僵硬度(用专门的测量工具对活动角度进行测量)、肩关节是否发生脱位进行评定,确定良肢位对偏瘫侧肩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度及及预防关节脱位是否有效。
1.3 相关指标
(1)研究和分析观察组及实验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病程第7天、第14天的肩关节疼痛评分分值,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对患者的关节疼痛状况予以评估,轻度疼痛:患者疼痛评分值为0分~3分,中度疼痛:患者疼痛评分值为4分~6分,重度疼痛:患者疼痛评分值为7分~1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症状更为严重。
(2)研究和分析观察组以及实验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病程第7天、第14天的肩关节僵硬度,采用关节的活动度(ROM)评分法对患者的关节僵硬状况予以评估,轻度僵硬:患者肩关节前屈活动角度为120°~160°,中度僵硬:患者肩关节前屈活动角度为90°~120°,重度僵硬:患者肩关节前屈活动角度小于90°,肩关节前屈活动角度越小表示患者的关节僵硬情况更为严重。
(3)研究和分析观察组以及实验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病程第7天、第14天的肩关节脱位总计算值,统计患者是否发生肩关节脱位。
1.4 统计学方法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肩关节疼痛评分分值、肩关节僵硬度表示成均数±标准差(±s)形式,开展t检验,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肩关节脱位总计算值表示成[n(%)]形式,开展卡方检验,临床相关数据分析软件选取SPSS 21.0,P<0.05,出现指标检测之后的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统计并比对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病程第7天、第14天的肩关节疼痛评分分值
相关指标数据表明,实验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病程第7天的肩关节疼痛评分分值与观察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相关数值实施比较并检验,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指标检测之后的统计学意义;病程第14天,两组患者的肩关节疼痛评分分值均获得明显改善,实验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病程第14天的肩关节疼痛评分分值与观察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相关数值实施比较并检验,实验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病程第7天、第14天的肩关节疼痛评分分值统计并比对(±s)
表1 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病程第7天、第14天的肩关节疼痛评分分值统计并比对(±s)
分组 病程第7天(分) 病程第14天(分)观察组(n=34) 4.97±1.20 4.55±0.60实验组(n=34) 4.91±1.10 4.33±0.20
2.2 统计并比对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病程第7天、第14天的肩关节僵硬度
相关指标数据表明,实验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病程第7天的肩关节僵硬度(前屈活动角度)与观察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相关数值实施比较并检验,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指标检测之后的统计学意义;病程第14天,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僵硬度(前屈活动角度)均获得明显改善,实验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病程第14天的肩关节僵硬度(前屈活动角度)与观察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相关数值实施比较并检验,实验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病程第7天、第14天的肩关节僵硬度统计并比对(±s)
表2 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病程第7天、第14天的肩关节僵硬度统计并比对(±s)
分组 病程第7天(°) 病程第14天(°)观察组(n=34) 107.88±4.50 109.56±1.22实验组(n=34) 106.82±4.60 111.47±2.10
2.3 统计并比对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病程第7天、第14天的肩关节脱位总计算值
相关指标数据表明,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病程第7天均没有出现肩关节脱位,实验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病程第14天的肩关节脱位总计算值(0.00%)与观察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相关数值(5.88%)实施比较并检验,实验组略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病程第7天、第14天的肩关节脱位总计算值统计并比对 [n(%)]
3 讨 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由于机体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害,大脑丧失对低级中枢的相关调节及控制,损害其正常运动传导,发生痉挛或是异常运动模式等[2-4]。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肌张力上升,导致其偏瘫侧的上肢发生屈肌痉挛和/或下肢出现伸肌痉挛等现象,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主要是在床上度过,肢体摆放不当、睡姿不良等,引发肌肉相关动力学出现紊乱,且患者无法将偏瘫肢体功能位良好保持,导致患者的偏瘫肢体出现功能障碍。早期良肢位摆放护理是采取不同规格枕头,依据患者肢体功能所处的相关阶段差异采用不同方法,使患者于床上保持相关关节功能位置正常,有助于预防患者的偏瘫肢体出现相关并发症,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本文相关研究结果呈现,实验组患者病程第14天的肩关节疼痛评分分值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相关数值(4.33±0.20分对比4.55±0.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展示指标检测之后的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病程第14天的肩关节僵硬度(前屈活动角度)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相关数值(111.47±2.10°对比109.56±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病程第14天的肩关节脱位总计算值低于观察组患者相关数值(0.00%对比5.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现将早期良肢位摆放护理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优势。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制定良肢位的摆放规范,开展早期良肢位摆放护理,能够显著减轻其偏瘫肢体关节疼痛和僵硬,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机体康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展示进一步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