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正脊扩孔减张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2019-06-19黄大海李昌柳

广西医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正脊根型椎间

黄大海 李昌柳

(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物理治疗科,南宁市 530021,电子邮箱:15289675425@163.com)

神经根型颈椎病为颈椎退行性变累及颈神经根,出现颈神经根支配区感觉和运动障碍[1],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颈椎病的60%[2]。近年来,有关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研究有较大的进展,主要方法有牵引、动态关节松动术、神经松动术、中西式整脊、针灸和理疗等。笔者采用自拟正脊扩孔减张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和物理治疗科门诊就诊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纳入标准:(1)年龄20~65岁;(2)均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压顶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3];(3)能配合完成整个疗程的治疗和评定,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肱骨外上髁炎患者;(2)腕管综合征患者;(3)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4)肘管综合征患者;(5)肩周炎患者;(6)肱二头肌肌腱炎患者;(7)合并颈椎脱位或骨折患者;(8)合并椎体肿瘤或结核患者;(9)合并妊娠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伴有精神异常或心理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颈椎牵引、手法治疗和颈部肌群等长收缩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自拟正脊扩孔减张法(包括颈椎动态关节松动术、颈椎椎间孔扩大、神经松动)进行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动态关节松动术进行手法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均为1次/d,5次/周,共治疗2周。

1.2.1 颈椎牵引:采用枕颌带卧位持续牵引,颈椎前倾15°~20°,牵引起始重量为体重的5%,之后每日根据患者症状变化逐渐增加牵引重量,最大牵引重量不超过患者体重的15%,每次牵引时间为20 min[4]。

1.2.2 自拟正脊扩孔减张法:笔者根据多年治疗经验,采用正脊扩孔减张法治疗脊源性疾病。该方法为运用动态关节松动术无痛复位错位的脊柱,后运用手法扩大椎间孔,再运用神经松动术松动受压神经,减轻神经张力,达到快速减轻神经根受压导致的疼痛和麻木的目的。

1.2.2.1 颈椎动态关节松动术:选用动态小面关节松动术对颈椎错位进行矫正。患者坐位,治疗师通过触诊确定患者错位的颈椎和方向,一手拇指固定错位颈椎关节突关节位置,另一手拇指紧贴固定手拇指并朝关节突关节的关节面方向斜向上稍用力,嘱患者颈部向其旋转时无痛的一侧旋转。治疗师在患者主动旋转过程中无痛地进行关节内的持续滑动操作,每个错位的关节突关节处重复3次以上操作。

1.2.2.2 颈椎椎间孔扩大并神经松动手法: 患者仰卧位,两名治疗师相互配合进行治疗。一名治疗师双手食指指腹重叠置于受压颈椎节段棘突间,双手同时发力牵引并前屈颈椎,适当调整颈椎牵引的角度和手法的力度,直到患者上肢及手指的疼痛和麻木减轻或消失,维持该操作至后续手法结束;另一名治疗师根据患者上肢及手部疼痛和麻木位置,明确受累区域对应的支配神经,选择相应的神经松动术[5]。操作时患者上肢及手指各关节的摆放位置见表2。在操作拉紧和放松神经的手法过程中,治疗师需对患者进行评估,找到神经的受压点或张力最大点进行治疗。每次操作持续10 s,之后休息2 min,重复5次。

表2 神经松动术患者上肢及手指各关节的摆放位置

1.2.3 颈部肌群等长收缩训练: 患者站立位,以双手手掌施加阻力进行颈部屈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肌群的节律性肌肉保持放松训练,每个方向保持10 s,然后休息10 s,10次1组,6个方向肌群轮流进行,每日练习3组。

1.3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评分,均由同一位对分组不知情和不参与治疗的医师完成评分。(1)VAS评分: 采用一条10 cm直线表示疼痛,将疼痛程度用0~10的刻度值表示,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最剧烈疼痛。患者根据自觉疼痛程度用手指或笔在其中一个数字上做标记。(2)CASCS评分:患者主观症状18分,生活、工作及社会参与适应能力9分,临床体征73分,合计100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前两组VAS及CAS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降低,CASCS评分均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及CASCS评分比较(x±s,分)

3 讨 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是因为颈椎及其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出现颈椎骨质增生、颈椎椎间盘突出及椎间关节紊乱,导致颈椎椎间孔狭窄,对颈神经根产生机械性压迫,引起患者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出现颈痛及相应的神经根性症状[6]。由于神经组织易被激惹,当神经根受压时会出现放射样或烧灼样疼痛、麻木或酸胀等神经张力增高的表现[7]。另外,由于神经组织对血液循环具有高度敏感性,当神经根长期受压时,神经组织处于持续缺血状态,导致神经微循环障碍及传导功能下降,甚至出现上肢肌肉萎缩、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等。因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关键是解除神经根的机械压迫,恢复神经正常的血供并维持脊柱的稳定性。

研究表明,动态关节松动术能纠正错位的小关节,改善神经根压迫,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安全、有效且针对性强[8-9]。该方法具备主动和被动治疗的双重作用,能恢复关节内结构的正常位置或无痛性位置,从而改善疼痛[10]。颈椎牵引能扩大椎间孔,解除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减轻椎间盘内压力,调整小关节的微细异常改变,使关节嵌顿的滑膜或关节突关节的错位得以复位[11]。神经松动术是通过对颈神经根的拉紧和放松,使其在被卡压的部位产生短距离的来回滑动,从而松解神经粘连,促进神经内部的血液循环[12-13],利于有害物质的排出,降低炎症物质的敏感性,减轻神经因受压缺血导致的疼痛和麻木,达到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目的[6,14-15]。颈部等长肌肉收缩训练能增强颈部周围肌群肌力,改善肌群间的力学平衡,能重建颈椎稳定性[16]。以上方法均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且作用可以相互叠加。本研究通过优化治疗操作流程,采用自拟的正脊扩孔减张法(包括颈椎动态关节松动术、颈椎椎间孔扩大、神经松动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CASCS评分均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正脊扩孔减张法由正脊和扩孔减张两项操作组成,通过动态关节松动术无痛复位颈椎,减轻颈椎关节错位引起的颈痛并扩大颈椎关节活动范围,后扩大椎间孔的同时松动受压神经,利于在脊柱得以复位的基础上更大限度地减轻神经张力,减轻神经根压迫导致的疼痛和麻木。该法叠加了两项操作的治疗作用,因此获得更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颈椎牵引和颈部肌群等长收缩训练的基础上,采用自拟正脊扩孔减张法治疗能显著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功能状态,康复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但本研究采用VAS和CASCS评分进行康复评定,主观性较强,且样本量有限,缺乏肌电图检查和影像学资料等客观数据的对比,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正脊根型椎间
正脊治疗脊源性内科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概况*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住在皇帝头顶上”的故宫镇物
杠杆定位与正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小本创业享优越 开创养生理疗业加盟精品无忧膏 产品独特效益好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