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颈椎MRI信号改变对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疗效的影响
2019-06-19覃兆捷梁仁罗思进陈胜汪慧
覃兆捷,梁仁,罗思进,陈胜,汪慧
(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骨科,广西 河池 547000)
近年来,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提高,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f the Cervical Spine,C-OPLL) 确诊率也逐渐上升,部分患者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也获得了显著的近远期疗效。MRI是诊断C-OPLL及病情评估最有效的检查方法之一,能判断椎管内软组织及脊髓的改变情况,其信号变化能帮助外科医生了解患者脊髓损伤情况[1]。本研究进行前瞻性分析,以探讨术前颈椎MRI信号改变对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C-OPLL疗效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5年2月~2017年2月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的94例C-OPLL患者,根据术前颈椎MRI矢状位髓内T2高信号累及范围进行分组,分别设为多节段组24例、单节段组36例、正常组34例。多节段组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42~76岁,平均(60.32±3.43)岁;单节段组中,男 19例,女 17 例,年龄 42~73 岁,平均(59.65±3.78)岁;正常组中,男 18例,女 16例,年龄 42~76岁,平均(57.98±3.87)岁。三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根据术前影像检查结果做适当长度的颈后正中切口,组成打开皮肤、韧带等皮下组织直至C3-6棘突完全显露,随后沿椎板、棘突进行椎旁肌肉剥离,显露C3-7椎板。参照Margerl技术[2]确定进钉点与角度,即选择颈椎关节突侧方中点向内偏1 mm处,水平方向向外侧25°角、矢状面向头端成约40°开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置入长10~16 mm,直径3.5 mm的侧块螺钉。C型臂X线机透视,明确固定位置良好后,选择预弯的“钛棒”固定。完整切除C3-7双侧椎板与棘突,扩大显露至神经根管根袖起始位置与椎间孔进行充分减压,保留切除的椎板与棘突,修剪成适当大小骨粒置入侧块螺钉外侧,再次透视明确固定良好后逐层闭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手术相关指标: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引流量、出血量、住院时间;JOA评分(17分制)[3]:分值越高表明颈椎功能越优;JOA改善率[6]:(末次随访-术前)/(总分-术前)×100%,以其改善率≥75%、50%~74%、25%~49%、≤25%分别评价为手术优、良、可、差;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用百分率“%”表示,组间行x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s”表示,以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比较
三组手术时间、手术引流量、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JOA评分比较
三组术后JOA评分均显著升高,但多节段组术后1、3、12个月的JOA评分及其改善率均显著低于单节段组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节段组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手术引流量(ml) 出血量(ml) 住院时间多节段组 24 132.23±23.43 86.56±9.34 283.34±17.56 7.34±1.23单节段组 36 129.34±26.44 84.23±8.76 279.55±16.78 7.26±1.45正常组 34 130.45±22.87 83.89±7.55 275.79±16.88 7.22±1.35
表2 手术前后JOA评分比较(±s)
表2 手术前后JOA评分比较(±s)
注:与术前比较*P<0.05,与多节段组较#P<0.05。
组别 术前 术后1月 术后3月 术后12月多节段组 24 6.34±1.56 7.34±1.50* 9.45±1.67* 10.44±2.04*单节段组 36 6.13±1.43 8.46±1.53*# 10.34±2.03*# 11.98±2.43*#正常组 34 5.98±1.38 8.67±1.34*# 10.66±2.14*# 12.04±2.54*#
表3 三组JOA评分改善率及手术优良率比较
2.4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多节段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脑脊液漏2例,轴性症状3例;单节段组分别为2例、2例和2例;正常组分别为1例、1例和2例。三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MRI检查是C-OPLL诊断及术前评估的重要手段,能清晰显示椎管内软组织解剖结构的变化情况。上世纪80年代末,Takahashi等[4]便提出脊髓慢性压迫患者存在脊髓信号增强情况,认为多种颈椎病预后不良均与脊髓高信号具有一定的关系。有研究指出,MRI脊髓内高信号提示脊髓受到长期机械压迫出现局部神经细胞变性、水肿、炎症反应、脊髓囊性坏死、软化或等,属于不可逆或可逆性较差的病理改变[5]。有报道认为脊髓信号变化对近远期疗效无明显影响,也有文献指出脊髓内多节段信号对脊髓型颈椎病近期疗效具有显著影响,而关于其与C-OPLL预后仍处于不断探索之中[6]。
本研究显示三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术前颈椎MRI信号改变对椎板切除、减压、固定等手术操作并无明显影响。而进行12个月的随访显示,多节段组JOA改善率、JOA评分在术后1、3、12个月均显著低于单节段组与正常组(P<0.05),而单节段组与正常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虽然无法证实术前颈椎MRI信号改变对手术疗效均具有影响,但结果显示,涉及多节段明显的MRI矢状位髓内T2高信号患者,其术后近期颈椎功能改善情况相对较差。张健等[7]研究认为,C-OPLL韧带骨化组织嵌入脊髓后,因椎管内空间可变性以及细胞的耐受性,并非所有患者的脊髓均出现不可逆性损害,而随着压迫的进行性加重,颈脊髓存在明显的MRI矢状位髓内T2高信号,脊髓局部可出现水肿、炎症反应、微血管循环障碍、脱髓鞘、甚至坏死等,减压后神经功能恢复效果较差,与手术预后不良具有直接的关系[8]。本研究三组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未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多节段组颈椎手术后较为常见的轴性症状组发病率稍高,但组间差异尚不显著,关于术前脊髓损伤与轴性症状的相关性尚无明确定论。
综上所述,全椎板切除减压术能显著改善COPLL患者颈椎功能,术前脊髓信号呈多节段改变会影响手术效果,可能与髓内水肿、炎症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