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
2019-06-19计忠宇尹同珍马红如
计忠宇,尹同珍,马红如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河北 沧州 061001)
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是近年来用于康复治疗领域的新型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相较于普通电动起立床新增了智能反馈、减重支持以及虚拟踏步训练系统,已被证实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具有一定的辅助效果[1]。但目前国内将其用于脊髓损伤相关功能障碍的报道还较少[2]。为进一步研究其在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中的疗效及机制,现进行前瞻性对照试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5年4月~2017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66例胸腰椎骨折合并不完全性SCI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31.08±4.6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3例,跌落伤10例;损伤节段:T117例,T1216例,L110例。观察组33例,男 18 例,女 15例,年龄(30.23±4.34)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6例,跌落伤7例;损伤节段:T119例,T1212例,L112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开展常规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肌力增强、翻身训练、坐位训练、转移训练、肌电生物反馈、气压治疗、ADL训练以及地面步行训练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待疼痛减轻、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首先根据患者身高、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等设置系统参数,包括站立角度 0~80°,床面高度 52~86 cm,后仰 0~10°,痉挛灵敏度 1~3 档,驱动力 0~120 Nm,踏步模式为单腿、双腿运动,活动度0~25°,步频 1~80 步/min,单次治疗时间30~60 min,痉挛休止时间为3 s。前三次训练时,站立角度、升高范围、治疗时间、踏步速度设置为总范围的1/2以下。患者站立训练时,通过智能反馈系统以及减重支持系统进行虚拟踏步训练带动下肢运动,模拟人正常行走时下肢的运动方式。治疗师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若不耐受则终止训练。治疗3次后若无明显不良反应,逐渐提升上述参数至患者耐受的最大值。治疗结束后,患者均于轮椅上休息10~15 min。
1.3 观察指标
(1)采用ASIA分级评价其神经功能情况[3];(2)膀胱排空方式:分为自主,加压,导尿;(3)行走功能采用 WISCIⅡ评分[4],分值越高行走功能越好;(4)平衡能力采用BBS评分[5],分值越高平衡能力越良好;(5)功能障碍采用MBI评分[6],分值越高功能障碍越轻。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膀胱排空方式、ASIA分级均显著改善,WISCIⅡ评分、BBS评分、MBI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
表1 膀胱排空方式比较[n(%)]
表2 ASIA分级比较[n(%)]
表3 两组功能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功能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WISCIⅡ评分 BBS评分 MBI评分观察组(n=33)治疗期 3.43±0.65 4.32±0.56 29.45±4.34治疗后 8.98±1.76*# 10.54±0.73*# 50.34±5.47*#对照组(n=33)治疗期 3.39±0.70 4.30±0.60 28.98±4.40治疗后 7.76±1.56* 8.76±0.70* 46.09±4.98*
3 讨论
对于胸腰椎骨折合并SCI患者,即使使用内固定系统固定椎体,但术后早期难以恢复足够的脊柱稳定性,因此常规康复训练下早期仍多在卧位下进行。本研究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训练能够将骨盆及下肢固定,并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调整站立角度,运用方便也相对安全[7]。该系统以电动起立床为治疗基础,增加智能反馈、减重支持以及虚拟踏步训练系统,能够在减重状态下开展早期步态训练,通过电机控制系统进行步态控制,在模拟步行过程中完成了初使、加速、减速三个变速过程,尽可能模拟正常人的生理步态[8]。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ASIA分级、膀胱排空方式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效果更优,这主要体现在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的个性化、可调控性等优势。人体中枢神经具有活动依赖的可塑性,经过定量、定时、重复、强化的标准康复训练,能够通过对特殊神经通路的刺激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本系统通过步态分析方法对患者足部本体感觉以及下肢肌力大小变化进行实时显示,记录步态周期内任意时刻数据,系统的多功能踏板能够对足部本体感觉进行控制,提供具有周期变化性的生物负载,对下肢肌肉、肌腱本体感受器产生刺激作用,加快本体感觉恢复,有助于抑制不完全性SCI损伤的异常步态模式,促进恢复正常的步态模式。ogalmis等[9]对病程早期(<4周)的SCI患者开展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训练,较常规康复训练组步行速度及步行距离方面恢复效果更好(P<0.05),这与本研究治疗后组间WISCIⅡ评分、BBS 评分、MBI评分比较的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能提升胸腰椎骨折合并不完全SCI患者术后膀胱功能及运动功能,对术后脊髓功能的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