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关节松动治疗对老年颈源性眩晕疗效及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

2019-06-19姚先丽李坤彬吴志远李小杏孙平鸽

颈腰痛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颈源星状神经节

姚先丽,李坤彬,吴志远,李小杏,孙平鸽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7)

颈源性眩晕多见于中老年人以及长期伏案工作者,发病前多存在慢性颈部疼痛,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耳鸣等,还可能伴平衡感降低、视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1]。颈源性眩晕无特效疗法,以推拿、颈伸肌功能锻炼以及关节松动等物理治疗为主,但疗效较为局限[2]。有研究显示,星状神经节阻滞对颈性眩晕症状的改善具有较好疗效,且安全性高[3]。为证实其疗效,现将之与常规物理治疗进行前瞻性分组对比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本院治疗的86例老年老年颈源性眩晕,按就诊顺序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观察组中,男24例,女 19例;平均(69.76±3.43)岁;对照组中,男26例,女17例;平均(68.67±4.77)岁。两组间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关节松动术共分为8个步骤:(1)分离牵引;(2)屈伸运动;(3)侧屈运动;(4)旋转运动;(5)自后向前规律性按压棘突;(6)节律性按压颈椎两侧横突;(7)椎间关节垂直松动;(8)棘突侧方按推。其中(1)~(4)在仰卧位下完成,(5)~(8)在俯卧位下完成,连续治疗4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患者均取仰卧位,选择胸锁关节上方3 cm处为进针点,保持与环状软骨水平位置,术者左手指将食管与气管适当分开,拇指明确后横突位置,且进针方向与其保持垂直,进入横突后穿刺针退针2~5 mm,观察有无回流出血情况,嘱患者切勿吞咽或咳嗽,注射药物选择约20 ml的0.5%盐酸利多卡因,若有不适立即停止。注药后嘱咐患者平躺休息30 min,阻滞成功标志为同侧Hovner综合征阳性,左右交替阻滞星状神经节,每周2次,连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功能评:包括NDI评分、VAS评分、ESCV评分等;多普勒超声:检查左、右、基底椎动脉血流速度;临床疗效[4]:将 ESCV评分增幅>90%、70%~89%、30%~69%、<29%分别评价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以痊愈、显效、有效为治疗总有效人数。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 2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配对样本 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NDI评分、疼痛VAS评分显著降低,ESCV评分显著升高,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功能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症状、功能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NDI评分 VAS评分 ESCV评分观察组(n=43) 治疗前 27.34±2.23 4.85±0.44 11.35±2.36治疗后 11.78±1.67*# 1.66±0.27*# 26.78±3.56*#对照组(n=43) 治疗前 26.97±2.78 4.79±0.43 11.41±3.07治疗后 14.65±2.05* 1.89±0.29* 22.32±3.62*

2.2 两组椎动脉血流速度比较

两组治疗后,左、右以及基底椎动脉血流速度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椎动脉血流速度比较(±s,cm/s)

表2 两组椎动脉血流速度比较(±s,cm/s)

注:与治疗后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左侧椎动脉 右侧椎动脉 基底动脉观察组(n=43) 治疗前 24.74±2.29 25.02±3.44 26.04±2.89治疗后 38.34±3.68*# 38.36±4.21*# 39.04±3.76*#对照组(n=43) 治疗前 25.87±2.45 25.04±3.43 26.06±3.02治疗后 33.64±2.98* 34.02±4.09* 34.89±3.62*

2.3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中,痊愈10例,显效24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中,痊愈6例,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1.40%。两组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颈源性眩晕是中老年常见的颈椎疾病之一,属于非特异性感觉障碍。其发病机理包括颈部交感神经刺激及椎动脉压迫学说等[5]。临床以肾上腺素能受体抑制剂、改善血管通透性等药物治疗以及推拿、颈伸肌功能锻炼以及关节松动等物理治疗为主[6]。本研究两组患者均给予关节松动术治疗,看促进颈部血液及淋巴循环,纠正椎体间小关节错位、序列关系以及寰枕关节紊乱,与高新等[7]报道一致。

解剖学上,星状神经节由颈下及第一胸交感神经节交汇融合组成,因此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会在神经节支配范围内出现Hovner综合征以及交感神经阻断等症状,通过交感神经抑制达到改善椎动脉血液循环、改善眩晕症状的目的[8]。另有报道称星状神经节阻滞能够降低颈椎局部CRP水平、清除免疫复合物以及蓄积的毒性代谢产物,降低局部前列腺素 (PGs)、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等,综合改善颈源性眩晕症状及体征[9]。同时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为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提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关节松动物理治疗基础上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能显著改善老年颈源性眩晕患者疼痛、眩晕症状,提升颈椎功能以及增加椎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安全有效。

猜你喜欢

颈源星状神经节
椎神经节麻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肝星状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蝶腭神经节针刺术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案1则
The Six Swans (II)By Grimm Brothers
以“四天穴”为主针刺治疗颈源性耳鸣验案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
弹拨颈外横突治疗点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源性眩晕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