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粒红小豆新品种晋小豆7 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2019-06-19张建宏韩文清申虎飞张定一
张建宏,韩文清,申虎飞,卫 玲, 张定一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隰县农业试验站,山西隰县041399;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山西临汾041000)
红小豆食药同源,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受到人们的喜爱[1-2]。近年来,不仅人们对红小豆需求量增加,而且对其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生产上存在着品种杂、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使得农民种植红小豆积极性不高,制约着红小豆规模化发展,严重影响了其经济、社会效益[3-5]。为适应市场和生产需要,急需选育高产、大粒、适宜出口的红小豆新品种[6-7]。
晋小豆7 号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隰县农业试验站选育而成的小豆新品种,于2015 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稳产、抗旱及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山西省北部春播、南部复播及类似生态区种植。2 a 来晋小豆7 号新品种累计推广780 hm2,对红小豆产业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将产生积极作用。
1 品种来源与选育经过
晋小豆7 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隰县农业试验站于2007 年从农家品种隰州红变异单株中,采用系统选育法选育。隰州红生育期120 d 左右,常规种植生育后期易受早霜危害,产量低。2007 年从隰州红大田混合群体选出比隰州红早10 d 成熟、性状优良的9 个变异单株。2008 年种植株行圃,与隰州红进行比较鉴定,选出优良株系3 个。2009—2010 年分系播种,并与隰州红进行比较鉴定,选出早熟10 d 左右、综合性状优良、遗传性状稳定、产量高的3 号优系,代号隰小豆3 号。2011—2012 年进行品比试验。2013—2014 年参加山西省区域试验,表现早熟、适应性广、综合抗性好,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15 年认定,定名为晋小豆7 号,审定编号为晋审小豆(认)2015001。
2 特征特性
2.1 生育期
晋小豆7 号春播生育期106 d 左右,夏播生育期95 d 左右。
2.2 植株性状
有限结荚习性,株型紧凑,茎秆直立,生长势中等,株高39 cm,茎绿色,茎上有少量黄绿色绒毛,复叶中等大小,小叶呈卵圆形,花黄色,主茎节数13 节左右,主茎分枝5 个左右,单株荚数21.9 荚,成熟荚黄白色,圆筒形。
2.3 籽粒性状
单荚粒数6.5 粒左右,籽粒短圆柱形,种皮红色有光泽,百粒质量17.7 g,属中大特性粒型,籽粒均匀,饱满度好。外观品质符合日本红小豆进口标准。
2.4 营养品质
2014 年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品质分析:粗蛋白质含量22.72%,粗淀粉含量53.23%,粗脂肪含量0.80%。
2.5 抗性
经连续多年田间观察比较,该品种根系发达、耐旱、耐瘠薄、抗倒伏、茎秆粗壮,中抗叶斑病,后期不早衰。
3 产量表现
表1 晋小豆7 号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2011—2012 年参加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隰县农业试验站品比试验,2 a 平均产量为2 137.5 kg/hm2,比对照品种晋小豆3 号增产16.7%。2013—2014 年参加山西省红小豆区域试验(表1),2013 年5 个试验点(壶关、交口、阳高和阳曲县为春播,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为麦后复播)平均单产为2 301.1 kg/hm2,比对照增产16.7%;2014 年5 个试验点(壶关、交口县、山西省农科院高寒所和山西省农科院旱农中心为春播,山西省农科院小麦所为麦后复播)平均单产为1 903.5 kg/hm2,比对照增产6.6%。2 a 平均单产为2 101.5 kg/hm2,比对照品种晋小豆3 号增产11.6%。
4 适宜推广区域
晋小豆7 号适宜在山西省北部春播、南部复播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5 栽培技术
5.1 选地整地
晋小豆7 号具有抗旱、耐瘠、适应性强等特点,栽培对土壤要求不严,为获得高产、稳产、优质,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肥力条件较好的地块种植。前茬应选择3 a 未种过豆科作物的地块,以减轻病虫害发生。
当土壤冻融交替之际及早整地,整地要求,深松土壤应该达到20~25 cm,达到上紧下松,地面细碎平整,可为晋小豆7 号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根系环境,是出好苗、早开花的基础。
5.2 种子处理
5.2.1 精选种子 选用干净、种皮色一致、粒大、均匀且饱满的种子,剔除秕粒、虫粒、病斑粒、霉变粒、小粒和杂质,保证种子净度达98%以上,纯度达99%以上。
5.2.2 播前晒种 播前晒种1~2 d,可以提高种子活力,有利于种子提早出苗。必要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以确定实际播种量。
5.2.3 药剂拌种 选用宁南霉素或多菌灵或福美双与辛硫磷等药剂进行拌种,要求搅拌均匀,使药剂均匀地黏附在种子表面。拌种后的种子在阴凉通风处晾干,装袋备用。
5.3 均衡施肥
根据红小豆生长需求,增施农家肥,适当多施磷肥,合理施用氮肥,还可以增加含硼、钼等微量元素的肥料。必要时可用根瘤菌拌种并及时播种[8]。
在晋小豆7 号花期与结荚期,结合病虫害防治可以用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促进花芽分化,以提高红小豆结实率,增加百粒质量,改善品质。
5.4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5.4.1 适时趁墒播种 适时播种是保证红小豆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北方春季5 月中下旬,当5 cm 深的土温稳定通过10~14 ℃时播种为宜。播种过早,地温低,出苗慢且不齐,幼苗抵抗力差,容易感病,过晚则生长期缩短,贪青晚熟,产量品质降低[9]。麦田复播应在小麦收获后,及时早播,最迟不应迟于6 月底;复播越早,产量越高。播种时土壤墒情直接影响着种子的吸胀、发芽和出苗时间,干旱时可采用深沟浅覆,即开播种沟深10~12 cm,浇透水,水渗后播种,覆土厚度以3~5 cm 为宜,要及时镇压[10]。
5.4.2 合理密植 春播一般行距70~80 cm,株距15 cm 左右。夏播一般行距50~60 cm,株距10 cm左右。晋小豆7 号出苗时子叶不出土,播种深度一般为3~5 cm,过深则妨碍出苗,太浅不利于根系发育,易造成倒伏。为防止吊干苗,春播可深一些;夏播墒情较好,应浅一些。
5.5 加强田间管理
5.5.1 间苗、定苗及中耕 苗齐后,一般在幼苗2 叶1 心时进行间苗;在3~4 片叶时及时定苗。间苗原则是要留大、留壮,拔除小苗、弱苗。根据地力状况选择适当株距,一般留苗密度15 万~20 万株/hm2为宜。留苗过多容易造成田间郁蔽,红小豆贪青影响产量和品质,苗少则影响产量。在晋小豆7 号封垄前,一般进行3 次中耕,起到清除杂草、疏松土壤、提高地温、调节水分的作用。第1 次中耕在出苗后结合间苗进行浅耕,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增加土壤通透性,加速根瘤菌形成和活动;第2 次中耕在分枝期进行,可适当增加深度,起到灭草、碎土、促进根系生长的作用;第3 次中耕在封垄前进行,起到灭草、松土、培土的作用。在封垄后若仍有一些零星的杂草要及时清除[11]。红小豆苗期需水量较少,适当蹲苗有利于红小豆根系发育,除遇特大干旱,一般可不必浇水。现蕾期和结荚期是红小豆需水高峰期,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可在现蕾期灌水1 次,促进小豆开花结荚。
5.5.2 病虫害防治 采用合理轮作、合理水肥等农业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减轻病害发生,必要时进行化学防治。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可以选用烯唑醇、百菌清等药剂交替喷雾防治。叶斑病发病初期可用丙环唑、烯唑醇、百菌清等药剂交替喷雾防治[12]。茎腐病可用多菌灵、五氯硝基苯等喷雾防治。病毒病发病初期选用啶虫脒、吡虫啉等防治传病媒介蚜虫,也可以选用三氟氯氰菊酯乳油、氰戊菊酯乳油等[13-16]防治。红蜘蛛可用阿维菌素、螺螨酯、哒螨灵防治[11]。豆荚螟可用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阿维菌素、拟除虫菊酯类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对孵化期的幼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17-18]。
5.6 收获
红小豆花期长,上下部豆荚成熟期参差不齐,已成熟的豆荚容易裂开,种子脱落。当全株荚果2/3变成白黄色时收获为好,以减少损失。收割后在田间晾晒2~3 d,拉回后立即脱粒、晾晒、清选,种子含水量低于13%,即可入库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