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检查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06-18李秋娥茂名市中医院心电图室广东茂名525000
李秋娥 茂名市中医院心电图室 (广东 茂名 525000)
内容提要: 目的:观察动态心电图检查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接收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需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回顾分析动态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情况。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且动态心电图检查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在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等概率对比上存在较大差异(P<0.05),两种检查在房性早搏早期发现、室性早搏早期发现等概率对比上无差异(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清晰显示出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动态变化,有助于准确诊断病情。
冠心病是老年人群常见的一种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心绞痛,待病情发展至一定程度时,患者经常会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情况,最终极易引发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不良后果,甚至猝死,不利于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需要采用科学手段,实时监测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发作情况,了解患者心脏生理活动,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全面保障患者生命安全[1]。本实验选取8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析动态心电图检查其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接收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6例,年龄61~79岁,平均(67.94±6.30)岁;其中男患54例、女患32例;病程范围7个月~16年,病程均值(7.98±2.72)年;纳入标准:经心电图检查、影像学检查符合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者;年龄≥60岁者;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者;患者、家属知晓心电图检查方法,且自愿参与实验[2];排除标准:存在急性心肌梗死者;近期服用过对ST段有影响的药物(β受体阻滞药物、洋地黄)者;心脏存在其他疾病者;肾脏、肝脏等器官功能异常者;神经功能和血液功能障碍者[3]。所有患者在性别、病程等临床资料方面无对比差异(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需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具体内容:帮助患者调整至平卧姿势,并指导患者放松全身心,维持安静状态30min,然后采用心电图工作站(2010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V2.0)监测,纸速设置为25mm/s、增益设置为10mm/mv;动态心电图检查前3d需指导患者停用药物,采用TCL4000(Z.2.0)Version5.30.00型动态心电图系统进行24h连续监测,详细记录患者24h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时心率、生活认知、症状开始时间、症状结束时间、身体感觉等,待监测信息处理、分析后,由人工校正临床症状。所有患者通过生化检查、椎动脉检查、颈外动脉检查、颅外段颈内动脉检查及时排除心电图ST段变化因素。
1.3 观察指标
常规心电图心肌缺血诊断标准:ST段水平降低在0.05mV及以下,T波<同导联R波的1/10[4];动态ECG心肌缺血诊断标准:ST段压低持续时间不小于1.0min;J点后0.08s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不小于1.0mm(0.1mV);再次发作时需在前次ST段压低恢复至基线前后间隔时间不小于1.0min[5]。根据临床症状、发作时心率、起止特点、节律、持续时间等诊断心律失常。统计患者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检出率,记录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出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整理实验结果采用SPSS21.0软件,(±s)描述定量资料,行t检验,百分比(%)描述定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组间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种心电图心肌缺血检出率对比
由下表1可知,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检出率为87.21%,其中无症状35例(35/75,46.67%)、有症状40例(40/75,53.33%),常规心电图心肌缺血检出率为56.98%,其中无症状16例(16/49,32.65%)、有症状33例(33/49,67.35%),两种心电图心肌缺血检出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
表1. 两种心电图心肌缺血检出率对比
2.2 两种心电图心律失常检出率对比
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在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等检出率对比上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在房性早搏早期发现、室性早搏早期发现等检出率对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心电图心律失常检出率对比(n,%)
3.讨论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心肌缺氧缺血、坏死而引发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多发于老年人,发作时老年患者通常伴随着心绞痛,待病情发展至一定程度时,患者经常会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情况,进而极易引发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猝死,最终危害到患者生命安全[6]。近几年,随着我国人口不断老龄化,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日益变差,老年冠心病发病率出现逐年增长现象,故需要选择科学手段实时监测患者心脏生理活动,及时发现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及时提供针对性治疗,有效保障患者身心健康[7]。现阶段,临床多采用冠脉血管造影检查老年冠心病,但该检查手段具有一定的创伤性,不易被耐受性差的老年患者所接受。而心电图检查是一种经济、无创、操作简便的手段,其中主要包括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前者无法24h连续监测患者心脏活动,后者不仅可以24h连续监测患者心脏功能活动,动态显示出患者ST段移位,还可对患者进行多画面、全自动的心脏监测,有助于判断患者日常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以及病变程度,可为患者临床诊治提供科学的数据、影像参考[8]。实验结果显示,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检出率为87.21%,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56.98%,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在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等检出率对比上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在房性早搏早期发现、室性早搏早期发现等检出率对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动态心电图检查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较显著,可清晰显示出老年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动态变化,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