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与舆情管理研究

2019-06-17岳志新

卷宗 2019年15期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

摘 要: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成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并且对大学生政治思想与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不良信息侵蚀大学生政治認同、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内容娱乐化、网络依赖削弱学生政治参与能力的现状,并提出利用技术过滤不良信息、引导舆论强化网络监管、虚拟政治转化现实政治的舆情管理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舆情管理

基金项目: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与舆情管理研究,华北理工大学组织部项目(项目编号:No.ZD2018-09)。

随着新媒体环境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与政治参与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其中大学生群体参与网络政治受到重点关注。在新媒体环境下,研究分析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并通过切实有效的途径进行相关舆情管理工作,是高校教育需要面临的新课题。

1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

1.1 不良信息侵蚀大学生政治认同

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信息内容呈现多样化,影响大学生价值观,使学生思想开放,好奇新鲜事物,在价值观多元化的情况下,网络不良信息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在媒体环境网络中涉及到政治的信息,会影响到学生的政治认同。在网络中,涉政信息长期且大量存在,对高校学生群体稳定形成一定影响。新媒体环境部分网络媒体报道信息存在误差,尤其关于政治的负面新闻,会对学生产生较强的刺激性,造成部分学生失去理智,不经思考做出破坏性行为,从而严重影响高校学生思想精神与社会生活。新媒体环境网络信息碎片化,致使信息混乱,影响学生判断辨别,在被不良信息侵蚀自身政治认同的情况下,自身政治参与行为也会相应的产生偏差。

1.2 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内容娱乐化

由于现阶段新媒体环境交流便利优势,学生在网络进行政治参与,相关内容逐渐发展成娱乐化,主要体现是面对公共类事件,高校学生的认知与评论呈现出戏谑化与娱乐化。现今网络存在大量信息,而学生大多处理信息能力有限,在学生面对较大就业压力与学习压力的情况下,学生对杂乱的信息缺乏时间精力去关注整理,因此,对待政治参与类问题,学生经常使用消遣娱乐的方式。网络政治参与内容娱乐化,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学生自身政治参与的无力感。即使部分学生对于政治话题具有较高的参与热情,但是由于自身社会经验不足的限制,不能够全面看待某些社会事件,基于事件提出操作性不强的建议,无法实现自身政治影响力的发挥。

1.3 网络依赖削弱其政治参与能力

基于新媒体环境,网络载体迅速发展并呈现出多样性,使当代学生对其关注喜爱并逐渐产生依赖感。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虚拟环境,学生在其中生成的人知理念往往带有理想色彩,与现实缺乏关联,使自身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有效调整自身政治参与实践,面对现实政治环境,表现出不适应与无所适从。比如网络中涉及官员贪污腐败类的信息,大学生产生对其深恶痛觉的意识,但在实际政治参与过程中,行为却不对应意识,大多学生能够意识到解决贪污腐败问题的重要性,却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投入相关政治参与行为,甚至表现出冷漠,与其在网络政治参与中曾表达的观点产生反差,体现网络政治参与在大学生中间的弊端。

2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舆情管理

2.1 利用技术过滤不良信息

在新媒体环境下,面对网络不良信息侵蚀学生政治参与认同感的问题,高校需要积极的利用现代先进技术的优势,整合相关碎片信息并进行不良信息的有效过滤。例如,在使用路由器、关键词过滤法的基础上,高校需要结合专业人士积极的进行相关绿色软件的开发,从而实现信息的高效过滤。高校可以与企业或政府联合进行相关研究项目,从而提升开发新型网络技术的可行性。学生缺乏足够的时间精力去正确认识网络政治舆情事件,因此,高校需要对网络政治参与相关信息进行有效处理与整合,例如,高校可以借助微信新媒体的优势,建立相应的微信公众号,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政治事件进行信息推送,并向学生提供官方媒体信息链接,使学生对事件产生正确的政治参与认同感,从而实现对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合理舆情管理。

2.2 引导舆论强化网络监管

在新媒体环境下,由于学生在网络进行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存在娱乐政治参与内容的不规范行为,高校需要结合政府与法律,正确引导政治热点事件舆论导向,并加强对学生不规范言论的监管。例如,针对网络热议话题,高校需要借助网络媒体,对政府官方信息进行及时的公布,正确引导舆论走向,使学生能够不被错误舆论影响,发表正面的事件评论。高校还需要加强学生政治参与网络监管,结合法律与新媒体环境优势,最大程度的向学生传输相关法律法规,并且建立网络信息监管机制并设立专门的把关人,从源头杜绝不良热点信息在学生之间的传播,从而降低谣言散播程度,减少学生娱乐化评价内容,在推动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良性发展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科学有效舆情管理。

2.3 虚拟政治转化现实政治

高校学生进行网络政治参与,实质是对政治的虚拟参与,因此,学生针对政治热点舆论事件,大多可以自由的表达观点与态度,从而产生相应的舆情,并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影响政治法律等。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主要表现是学生针对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并且达成政治事件认识共识,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于政治参与的冷漠使网络政治参与的内容,并不能够发挥学生参与主体的作用。因此,网络虚拟政治参与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使政治参与走进学生现实生活。例如,高校需要借助新媒体环境优势,通过论坛、微博与网上社区等新媒体载体,宣传政治参与内容,在校内则举行政治参与活动,借助奖励机制提升学生政治参与度,从而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政治参与体系。通过该体系在加强学生网络与实际政治参与的基础上,还能够有效掌握学生针对热点政治事件的舆情,从而实现舆情管理的便利性。

3 结语

在新媒体环境下,当代大学生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热情较高。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对现有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的认识,了解网络不良信息对学生认知与行为的影响,重视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实际化。高校需要积极采取利用技术过滤不良信息、引导舆论强化网络监管、虚拟政治转化现实政治的措施,实现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舆情管理。

参考文献

[1]季海菊.试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及其发展趋势[J].南京社会科学,2014(07):128-134.

[2]李书巧,陈双双,李磊.信息传播碎片化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困境及应对[J].青少年学刊,2016(03):52-56.

[3]张家冀.试论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侵蚀与重塑[J].现代交际,2017(04):31-32.

作者简介

岳志新(1978-),男,河北唐山人,研究生,讲师,从事党建思政方向研究。

猜你喜欢

新媒体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