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响编舞与舞剧的交响诗化

2019-06-17邓颖璇

艺术评鉴 2019年9期
关键词:舞剧

邓颖璇

摘要:“舞蹈诗剧”或曰“舞剧的交响诗化”,是舞剧艺术本体探索与传统舞剧“相揖别”的“分水岭”。①本文所列举的范东凯、张建民的《长城》和张守和及其同班学友的《无字碑》,他们的创作理念都受到肖苏华教授所传授的“交响编舞法”的影响。“舞蹈交响化”这一编创的理念,引起“舞蹈诗”的转变,这种逐渐淡化情节转变是“舞蹈交响织体”所导致的结果,是“诗化舞剧”与“舞蹈诗剧”的一种探索。

关键词:交响编舞   舞剧   诗化舞剧

中图分类号:J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9-0086-02

一、《长城》——视觉空间的交响性与舞段情节的暗示性

“《长城》或许是我国第一步明确标榜‘舞蹈诗的大型舞作,其实它也是在‘交响舞剧编创理念指导下‘诗化的舞剧。”②1989年《长城》由张建民和范东凯创作,全剧由四部分构成,分别为“思兮长城”“人兮长城”“情兮长城”和“魂兮长城”。从胡尔岩《<长城>:一个新的高度》一文中提出舞剧《长城》从三个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一是以舞蹈语言外化主题深层蕴含的创造能力;二是舞蹈语言个性化水平;三是视觉空间的交响性与舞蹈情节的暗示性融为一体的程度。③

(一)视觉空间的交响性

“所谓视觉空间的交响性,其特点并非是淡化了情节,而是编导者根据音乐所提供的多声部交响,编创出于音乐相适应的多种形象,又使这多种形象相互依存,成为整体并与特定的情绪相吻合。”④舞剧《长城》的“交响性”体现在了舞蹈语汇与音乐共同组构的“舞蹈织体”上,由此可以得出舞剧《长城》依据音乐的“织体”而营造出了“视觉的空间交响性”。

创作“舞蹈诗”首先要通过舞蹈形式的“视觉交响”,运用舞蹈语汇来外化舞剧主题,重点放在“意象”的特性与“意象”营造,从而营造出其主题意象。《长城》中的苦役者们彼此搭着肩,身体向前倾斜迈着沉重的步伐,诉说着由血肉之躯筑成的厚厚城墙。这一系列充满了劳役者钝拙的力度的动作,作为“结构骨架”的动律同构出苦役者们修筑长城的场景,以音乐的织体对“劳役者们”的集体民族精神和气魄进行刻画,从而深化了视觉空间的舞蹈意象。除此之外,演员赤裸上身,体现出秦始皇暴政之下建筑长城的劳动者们的强壮身躯和生命力。

(二)舞蹈语言的个性化与舞段情节的暗示性

《长城》的叙事情节被隐匿或淡化,是因为编导塑造的是“群像”民族精神,从浸染着古典韵味中而又以“个性化”的方式重塑古典审美趣味。同时文章中还指出,“‘诗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动作的个性化。”⑤在《长城》中一系列充满了劳役者的力度的动作,这些动作的连接之处做出重重的停顿来钝化舞蹈动作,凸显出了长城如砖石一般的质感,塑造出苦役们所特有的性格特征。

“淡化情节”是舞蹈诗的情节设置,整个情节叙事贯穿在舞剧之中,采用交响编舞法用以呈现舞蹈诗剧。在舞剧《长城》中,通过舞蹈语言的转化整个情节采用“乐章式”结构舞剧,运用交响化的舞段来渲染舞剧的发展。

二、《无字碑》——舞剧的交响诗化

在这之前,胡尔岩已经注意到舞剧艺术的本体探索,得出“舞蹈诗”与“交响舞剧”之间的内在关联,这在舞剧的形态变化上被称为“诗化”,在编舞技法上被称为“交响编舞”。舞剧《无字碑》由编导张守和、于春燕、邓一江、黄蕾创作。作为中国的第一部交响舞剧,编导按照交响乐的形式,划分为四幕:不屈命运、母爱升华、治世之争、武周大典。在四幕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递进的结构框架中,编导淡化情节,只将武则天在人生断层上矛盾复杂的心态作为表现焦点。以交响的舞蹈语言,多层次全方位的编舞手法,同步交织在一起,在特定的舞剧氛围里,立体地展示武则天在通往帝王的曲折道路上,内心世界的情感波澜。

(一)借用交响音乐的思维方式来体现舞剧戏剧情节

交响舞剧拥有独特的戏剧结构,借助交响音乐的思维方式,将音乐的戏剧性与舞蹈的戏剧性相结合;同时编导依照交响结构的展开,将舞蹈语汇与音乐的主题、变奏与复调等多种曲式变化相融。运用“交响编舞”的手段来完成舞剧的戏剧冲突及剧情展开,“复调的运用”与“奏鸣曲的运用”是比较有效的手段,前者在错落有致的交替中,会形成戏剧构成的对话或对抗;后者则在显示、展开和再现的过程中,完成戏剧冲突的展开与解决。编导张守和曾说在《无字碑》中主要是以四大舞段来推动剧情的发展、变化和人物情感的渲泄,从不同侧面表现舞剧强烈的戏剧矛盾冲突。其分别是“宫妃舞”、武则天与唐高宗的双人舞、“众臣舞”和武则天、高宗、皇后、淑妃的四人舞。

“宫妃舞”这是一个十六女子的群舞,它以交响化多层次立体结构表现了众宫妃削发为尼的悲剧命运,将武则天的命运与众宫妃的命运形成了鲜明对比。编导利用“织体化”编舞原则,在整段舞蹈的织体中,武则天时而与众宫妃同步舞蹈,以表现她们共同的命运;时而又与群舞交织出现大段的内心独白,以突出表现武则天不屈天命的人物性格特征。

武则天、高宗、皇后、淑妃之间的四人舞,这是一段颇有戏剧矛盾冲突的四部赋格舞蹈,以复调赋格曲的方式刻画了四个不同的人物性格、不同愿望、不同地位、不同身份和不同心态以及她们之间的矛盾冲突,以武则天作为主导动机塑造了她不屈从命运的形象。这段舞蹈的處理,成为抒情线索,戏剧纠葛的制高点,哲理概括的集中体现。

对此,张守和总结道:“舞蹈根据音乐的逻辑发展而发展,是因为音乐的交响发展,对比的交替更换,主题处理,主导动机的变形本身就已产生了独特的戏剧结构,只是这种交响式的音乐结构与舞剧中的戏剧结构达成了一种默契。”⑥

(二)音乐的动作思维——人物的性格刻画和心理描写

编导张守和在编创《无字碑》的过程中运用“音乐的动作思维”,将舞剧分成多个不同声部的“舞群”,舞蹈语汇与音乐的主题、复调与变奏等曲式变化相融合运用,同时将传统的“戏剧性结构”与交响编舞法有機结合,凝练出了武则天的一生,成为舞剧要展开的主导动机。舞剧中编导按照交响化的结构将“音乐的动作思维”贯穿于整部舞剧之中,将武则天不同时期的生活侧面分化出来,把这些生活侧面的情感变化与矛盾交织重构,通过对舞剧人物的心理描绘将整个心理情态结构立体化的表现出来,以来揭示武则天复杂的心理情态。“这实际上意味着,‘交响舞剧或曰‘舞剧的交响构成,其实是舞剧创作关注人物的‘心理描写,并由此而追求‘心理情态结构的产物,‘交响编舞则从创作技法上促成它的进一步成熟。”⑦其次,在第三幕母子权力之争达到白热化时,为了进一步揭示矛盾冲突,运用了十六男子(朝臣)舞,此时音乐主旋律较为突出,使矛盾激化,编导在“舞群”关系中也同样呈现出视觉式样的对比:主演舞蹈演员担任“主旋律”的舞群,其余舞者则是相当于组成其他声部的“舞群”。通过舞群与音乐紧密结合的“复调式”创作手法,表现了母子为争权夺利而产生的各种复杂的心理变化,有力地刻画出武则天残忍的个性以及政治野心。

三、结语

中国舞剧“交响”的“诗剧”形象塑造应注重在音乐的“织体化”中,编创过程中舞蹈动作的编排应与结构相对应,从而强化舞姿与音乐的对应关系。在“交响编舞法”的理念中,动作、人物塑造和空间变化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交响”理念创作出诗化的舞剧人物形象。舞剧《长城》与《无字碑》善于通过音乐将舞蹈语汇“织体化”,从音乐中提炼舞蹈动作的动机。这种创作理念借用交响音乐的模式来编创舞剧戏剧结构,不是一味的淡化情节,从而营造了诗意的形象,又避免了叙事的单一。

注释:

①于平:《诗化舞剧与舞剧的诗化——新时期中国舞剧本体探索的阅读笔记》,《民族艺术研究》,2014年第8期,第59页。

②于平:《诗化舞剧与舞剧的诗化——新时期中国舞剧本体探索的阅读笔记》,《民族艺术研究》,第58页。

③④⑤胡尔岩:《<长城>:一个新的高度》,《舞蹈》,1990年第3期。

⑥张守和:《舞剧的交响诗化》,《舞蹈》,1989年第9期,第15页。

⑦于平:《中国现当代舞剧发展史纲要》,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第6期,第143页。

参考文献:

[1]于平.诗化舞剧与舞剧的诗化——新时期中国舞剧本体探索的阅读笔记[J].民族艺术研究,2014,(08).

[2]胡尔岩.《长城》:一个新的高度[J].舞蹈,1990,(03).

[3]张守和.舞剧的交响诗化[J].舞蹈,1989,(09).

猜你喜欢

舞剧
地方高校舞蹈“剧目排练”课程教学研究
回眸,是为了下一次的启程
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首届毕业生毕业演出《向经典舞剧致敬》成功举办
冯双白
《雷和雨》和《梦红楼》对传统舞剧理念的反叛及其艺术特征
论反面人物塑造的重要性
关于妈祖题材舞蹈作品的分析及比较研究
《铜雀伎》的艺术特色
如何欣赏舞剧音乐?
中国舞剧“心理结构”方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