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扬琴曲《林冲夜奔》的演奏技巧与情感表现

2019-06-17葛金莲李哲

艺术评鉴 2019年9期
关键词:实际运用

葛金莲 李哲

摘要:在《林冲夜奔》这首作品的创作对于扬琴传统乐曲而言有着里程碑性的意义,为了凸显出林冲这一人物在暴风雪的夜晚奔上梁山的情景,项祖华老师在创作的过程中添加了大量新的演奏技法,以此突出林冲愤懑不平、无奈之下奔上梁山的愤怒之情。本文就曲中运用的新型演奏技巧进行分析,探究在演奏过程中这一系列演奏技巧对音乐发展存在的意义。

关键词:扬琴演奏技巧   实际运用   《林冲夜奔》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9-0001-02

在近代的扬琴作品创作中更加注重对扬琴技巧的表现,在《林冲夜奔》的创作中对于扬琴演奏技巧的表现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扬琴演奏技巧,在传统演奏技巧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具有创新性元素的演奏技巧,如双音琴竹的运用以及滑音指套的运用,在随着扬琴演奏形式的發展与演奏技巧日益丰富的过程中,促进了扬琴的艺术表现力的提高。

一、作品概述

《林冲夜奔》是项祖华先生所创作的《国魂篇》四首中的一首,取材于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第九回,采用“起承转合”的曲式结构,将林冲这一主要人物进行了惟妙惟肖地描绘,并运用不同的演奏技巧讲述了林冲跌宕起伏的一生,同时也将林冲在被奸人陷害之后虽然带有满腔的怒火但是依旧在风雪交加的情况下夜奔梁山的豪情壮志进行了表现。在其音乐创作上,其按照小说中故事情节的发展来划分乐章,项祖华将昆曲曲牌中的《新水令》《燕儿落》为依托来进行创作,在充分地吸收了我国京剧音乐的同时运用西方作曲技法加以创作,通过音乐向听众传达了一位历经沧桑和艰难险阻的传奇人物,也向听众传达了在宋王朝农民群众通过举旗聚义武装反抗朝廷黑暗统治的信息。

二、演奏技巧分析

(一)双音琴竹的运用

双音琴竹,顾名思义,就是说在一只琴竹上出现了上下两个琴竹头。其中一只琴竹上有四度距离的两个琴竹头,另外一只琴竹则有三度距离的两个琴竹头,左右手分别持四度琴竹和三度琴竹来进行演奏,在乐谱的演奏要求下想要一次性演奏三到四个音则需要运用双音琴竹演奏,可构成一个三和弦或七和弦,双音琴竹的出现突破了扬琴在演奏时对音的限制,极大地丰富了扬琴的音乐旋律。在乐曲中对于双音琴竹的运用更好地带动了音乐的发展,烘托了音乐的氛围,丰富了音乐的线条,在高强度的演奏下使音乐更加稳重、立体。

在《林冲夜奔》中双音琴竹的运用主要集中在引子和上山两个部分。在引子部分一开始并不是演奏和弦,而是八度齐竹的演奏,因此这里在演奏时应该手腕稍微抬高一下避免后面的琴竹头碰到杂音,在八度之后开始出现了和弦的演奏,这时需要把手腕放平,使琴竹上的两个琴竹头击中相对应的琴弦,演奏出谱面要求的三和弦或七和弦,这一部分对双音琴竹的运用主要是将音乐的氛围在乐曲的一开始就表现出来,为后文的发展做出良好的铺垫。进入上山部分,乐曲已经接近尾声,林冲在经过风雪的洗礼之后终于到达梁山,因此这一段的音乐要表现出宽广、坚定的音乐风格,与引子部分形成了一定的对比,双音琴竹演奏出来的三和弦和七和弦可以使其音乐的厚实感加强,将全曲推向高潮并结束。

(二)滑抹摇拨的运用

滑抹摇拨的运用就扬琴这件乐器本身来讲它是非常复杂的,扬琴即属于民族弹拨乐器的范畴之内,又属于打击乐器的范畴之内,因此在扬琴独奏的表现力上是有所欠缺的。而滑抹摇拨这一演奏技巧的运用,使得扬琴出现了一些在普通的扬琴独奏中罕见的音响效果。滑抹摇拨的运用在《林冲夜奔》中出现在第239小节中。滑抹摇拨的演奏首先要将左边条码的最低音定音为减三和弦,然后将滑音指套戴在左手中指第二关节处在琴弦上从左到右滑抹,右手持拨片在挨近琴码处进行摇拨,制造出一种寒风凛冽,大雪纷飞的音响效果,使得音乐的画面感增强,不仅表现出林冲在奔向梁山的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同时也表现了林冲满腔怒火,对现实无奈的心情,与寒冷的风雪之夜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山口外侧滑拨的运用

山口外侧滑拨,是将琴面左边的琴盖打开后用右手所持琴竹的尾部从山口的最低端滑拨到山口的最高端然后再滑拨到山口最低端,这是在《林冲夜奔》中首次运用的一种演奏技巧。在山口外侧滑拨时应该注意由最低端到最高端的滑拨应该稍快,而从最高端滑拨到最低端时速度应该减慢。在《林冲夜奔》中山口外侧滑拨的应用出现在“愤慨”这一乐段的结尾部分,为了制造出暴风雪即将来临时的音响效果,使用山口外侧滑拨来完成这一段落的音乐表现,使得听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错觉,并且为下文的“夜奔”做了良好的铺垫。

三、音乐情感表现

林冲是施耐庵创作的古典名著小说《水浒传》中的著名人物,《林冲夜奔》是以《水浒传》中第九回为题材背景来创作的。林冲原为宋王朝八十万禁军教头,却因其妻子被高衙内看上强占不成被高俅与高衙内陷害,最终落得在朝廷无立足之地被逼无奈放弃效力于朝廷改而奔向梁山参与农民起义。

《林冲夜奔》作为东北扬琴流派的代表作品,将东北扬琴流派的演奏特点进行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东北扬琴的音乐特点也许是受到地域的影响,主要以粗犷豪放、刚柔并济,以古韵风格见长。而项祖华先生在创作《林冲夜奔》时将林冲本人的心理活动与思想情感表现的惟妙惟肖,音乐狂放不羁,刚强中又带有一丝软弱,仿佛在乐曲开始感受到林冲被奸人陷害却百口莫辩的郁闷,仿佛在乐曲进行到愤慨时感受到林冲孤身一人行走在通向梁山的道路上的凄苦,仿佛到了风雪段落时感觉置身于暴风雪夜晚的不是林冲而是自己,仿佛在乐曲进行到上山时到达梁山眼前一片光明。一首乐曲成功的关键点在于作曲家在创作时能否将自身的情感和人物是否能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项祖华在创作《林冲夜奔》時正处于意外受伤住院治疗期间,他一直都有创作一首昆曲、京剧与扬琴相融合的作品的想法,正因为这种想法才导致他选定林冲这个角色,在有想法的基础上将音乐创作者本人的思想情感融入到其音乐创作中。一首成功的音乐作品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作曲家长时间的情感积累与其创作灵感相结合,甚至需要多年的创作与修改,才能将一首作品的音乐情感创作到恰到好处。

从古至今,人类在思想情感方面一直钟情于使用音乐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真正的音乐是人类对其思想情感的表达以及宣泄,绝非是单纯的演奏技巧的展示。《林冲夜奔》这首作品通过各种演奏技巧来宣泄演奏者的情绪,或许在演奏过程中记起了一段悲惨的经历,正好通过作品的演奏来抒发演奏者心中的心情,真正的演奏是身临其境,将自己放到林冲夜奔时的场景当中,想象如果自己是林冲,会不会做到像他一样大义凛然。这首作品不是要让我们像林冲一样在政治或者国事上有所作为,只是为了告诫我们,林冲这坎坷的一生比我们遇到的任何困难都要让人崩溃,但是唯有坚持、不放弃才会是唯一的出路。

四、结语

《林冲夜奔》是由项祖华创作的演奏技法较为全面的一首扬琴独奏乐曲,不仅借鉴了我国戏曲音乐中的音乐元素,同时也借鉴了西方现代作曲技法,在使得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得以继承和发展的同时也为我国近代扬琴独奏作品的创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管从音乐创作素材方面、作品曲式结构方面还是创作技巧方面,《林冲夜奔》的创作堪称近代扬琴独奏作品的经典之作。在素材上,将昆曲和京剧的音乐元素融入到扬琴音乐创作中;在曲式结构上,紧扣中国传统曲式结构“起、呈、转、合”的曲式模式,并与西方的复三部曲式结构相融合,形成了“中西合璧”的新的曲式结构;项祖华先生在这首乐曲的创作技巧上加入了双音琴竹演奏、山口外侧滑拨、滑抹摇拨、打击乐器伴奏等一系列新的演奏技巧,使乐曲整体音乐感觉更加丰富的同时也使乐曲更加富有戏剧性。

《林冲夜奔》的创作带动了我国近代扬琴作品创作的新潮流,随着更多新的演奏技法被融入到音乐创作与作品演奏中,在我国近代扬琴独奏作品的创作上引领了新的创作潮流。《林冲夜奔》在我国近代扬琴音乐演奏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不仅仅是这首作品包含了多种新的演奏技巧,在笔者看来,不管对音乐的演奏还是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我们都应该深入地了解其内涵,在继承中将它们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项祖华.项祖华扬琴作品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2]张志远.扬琴学习问与答[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实际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浅谈小学语文中分层教学的实际应用
浅谈翻转课堂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运用
反复操练与实际运用在语法课中的体现
时事新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自然拼读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初中英语“四步阅读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