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人生:日剧中仪式化行为的影像表达
2019-06-15王姝
王姝
摘要:日本电视剧对仪式和仪式化行为的钟爱是其电视剧创作的一个特色。由于受到国家文化结构、民众心理结构,以及仪式自身特点的影响,日剧中的仪式化表达极具日式风格。从渲染主题到丰富人物形象,仪式和仪式化行为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日剧 仪式化行为 日本文化
日本影视剧对“仪式”的钟爱颇有历史渊源,探究日本影视剧中的仪式化表现需追溯到戏剧的巫术起源说,因其受本国戏剧的影响颇深,戏剧中的很多元素,包括仪式化的表现手法,都渗透到了影视剧的创作中,且一直延续到现在。
日本文化推崇的仪式在其影视作品中作为更加宽泛的概念被体现出来,仪式从人类学家关注的社会性行为延伸到个人化的表达语境中,也就是更加强调个人的日常仪式化行为。日本影视作品重视的往往是仪式化行为带来的美感,以及仪式化所蕴含的象征意味。因此,从渲染主题到丰富人物形象,仪式化行为的作用不可小觑。
渲染主题
日本是东亚国家中电视剧发展最早的国家,在电视剧创作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多样的情节支撑起各类特色鲜明的校园剧、医学剧、侦探剧等。为了在题材中体现日本文化特色和民众面貌,日剧将仪式化作为表达手法运用其中。
作为亚洲青春偶像剧的始祖,日剧在表达青少年成长和感情方面极具本国特点。《白线流》是一部关于中学生成长的电视剧,剧中少男少女均是即将毕业的高中生,看似无忧无虑的年纪,却处于升学与就业、爱情与友情、梦想和现实的岔路口,表现出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迷茫和无助。为了纪念彼此的友谊,他们毕业时举办了“放白线”仪式。在旧制的日本中学,毕业典礼当天会举行“放白线”的传统仪式,毕业生抽出帽子里的白线将其放到河中,以此象征大家的存在,也为了祝愿友谊长存。发展到如今的松北高中,则是将制服上的领巾连接成线,大家并肩而立,边唱着离别的歌曲边手手传递,最终让白线顺着河水流走。剧中的“放白线”仪式不只是故事的情节安排,更是作为强化主题的手段在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白线流》要表达的是青少年的成长,而这一仪式的象征意义恰和青少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该剧的主题在“放白线”的仪式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调和肯定。
电视剧《野猪大作战》同样是一部关于成长的校园剧,但和《白线流》中的传统“放白线”仪式不同,该剧对仪式的表现和运用倾向于泛仪式化的行为表达,泛仪式化现象中的仪式化行为注重的是仪式的象征意义和对个人及集体产生的影响。剧中三个主人公结下誓约,要将女孩改造成校园里的人气王。为了坚定决心,三人仿照传统仪式的模式,借助传说中能实现愿望的“猴手”,认真地许下愿望。不但如此,三人还自编了一套象征着勇气和决心的类仪式化动作,每当遇到抉择和困境时定会怀着虔诚的心做一遍。这种仪式化的行为赐予了主人公们正视自己、迎接成长的力量。全剧所宣扬的勇敢和成长的主题随着主人公们一次次重复的动作深入到观众心中。不过,从这个只存在于小集体中的仪式化行为来看,恰好也符合了日本人对集体的依赖心理和排他心理。
《结婚大作战》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每集的开始都是以女主角的结婚典礼为背景,而每一段仪式都推动着男主角陷入二人美好回忆中。男主角为了制造惊喜,给身为棒球社经理的女孩举行了“隆重”的离职仪式。在奋战了三年的球场上,棒球社成员不仅为她献花致感谢词,还颁发了写满离别话语的奖状。虽然没有正经的场合,气氛也不夠严肃,但每个参与者却怀着最诚挚的感情对待此事,每个步骤都尽量按照正规的仪式进行。可想而知,这种仪式渲染出的情绪和产生的意义丝毫不亚于其他表达行为。此外,日本学生中流传着一个不成文的习俗,就是在毕业时可以向喜欢的人索要他制服的第二颗纽扣。剧中也加入了这一情节,并在这之上增加了些许的曲折性,男主角的第二颗纽扣阴错阳差的给了别人,但最终交到女孩手上的是他棒球服上的扣子,因为它才真正代表了男主角的整个高中时代。该剧想要表达的学生时期的美好情怀被一次次的仪式化行为渲染得淋漓精致。仪式以及仪式化行为展现出的艺术特点使得影视剧创作多了一种表达的可能性。
丰富人物形象
仪式化行为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仪式化行为,这种行为有别于日常的生活习惯,因其具有象征意味而显得更加特别。将这样一种仪式化行为附加到影视剧中的人物身上,不仅可以增加情节的戏剧性,还可以将人物的内心活动直观地表达出来,此外这种方式往往比直接用言语抒发感情更能打动人心。
日剧《野猪大改造》中的桐谷修二在学校是一个人缘极好、精力旺盛的高中生,但私底下是个懒散孤僻的人。修二每天上学前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去家附近的河边祭拜柳树,这棵茂盛的柳树仿佛有魔力一般,带给修二一整天的活力。直到某天清晨,修二的精神支柱被砍走,他看着空空的场地表现出极度的不安和慌张。由此,常人眼中的普通柳树在修二的仪式化行为中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可见修二的自信和活力只是一种表象,真实的他具有强烈的依赖心理。一旦可依赖的东西消失,真实的自己就逐渐暴露出来,他真正需要的不是别人的崇拜,而是一种直面自己的态度和敢于成长的勇气。人类从一个阶段进入到另一个阶段,都意味着一次角色的转换,而在转换过程中往往会给人带来心理上的危机与不安。这时,危机与不安不仅激活了重大的仪式,比如成人礼、结婚礼,同时也激活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仪式化行为,剧中修二对柳树的祭拜正是如此。与修二有着相似心态的钱财医生是经典日剧《白色巨塔》中的重要人物。钱财是一位经验丰富、医术超凡的外科医生,他看似聪明自信,野心勃勃,实际上是个过度自信到自负的人,他极度渴望通过权力去证明自己的存在和价值。这种野心会让他亢奋却也暗藏着不安,每一次的重大事件之前,钱财都会选择一个僻静的地方(多数是视野开阔的楼顶),轻声哼唱着抚慰心灵的音乐,同时挥舞着双手凭空演绎手术时的所有动作。这是他安定慌乱神情的重要方式,也是他坚定信念和加强自信的关键时刻。甚至在临死之前,几乎失去意识的情况下,他仍旧以这样的形式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句号。不论是《野猪大作战》的修二,还是《白色巨塔》的钱财,面对人生的转折时刻,电视剧创作者都选择了用个人特征鲜明的仪式化行为去展现各自的内心世界,让观众能直白地体会到人物在此情景下的内心活动。
格尔兹的“仪式的窗户”论,认为仪式是文化原动力的窗户,人们通过它可以认识和改造世界,也可以通过它认识和改造自己。悬疑类型剧《白夜行》中的人物同样具有着一种仪式化行为,并且试图通过这种不经意间的仪式化行为重新认识自己和改变现状。本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在童年时分别杀害了自己的父亲和母亲,二人为了躲避法律的惩罚,隐瞒了恋人身份,以陌生人的方式各自生活着,但私底下彼此依赖、相互帮忙。每当实施完一次犯罪行为之后(有时也包括犯罪前),二人都会不约而同地阅读小说《飘》,因为这本小说见证了他们的相识,对二人有着非凡的意义。经历过犯罪行为之后不安定的心理可以借助小说平静下来,而对彼此强烈的思念也通过阅读此书得以抒发。此外,《飘》带给女主人公的还有“勇往直前”的力量和勇气,但对于男主人公而言,《飘》见证了悲剧发生前童年的美好回忆。小说《飘》在两人心中的地位好似基督徒手中的《圣经》,忏悔罪行的同时重新审视着自己。不论是选择继续在黑暗中前行,还是试图改变人生轨迹,这种仪式化行为反映了二人不一样的性格特征,不禁让人们在批判他们的同时,产生一种怜悯之心。此外,两人相似的仪式化行为直观鲜明地表现了彼此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与众不同的行为再次强调了两人相依为命的感情。
仪式逐渐走下神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普遍被人们所接受的儀式化行为,在这种泛仪式化现象的背景下,仪式的庄严性和权威性受到冲击,人们赋予了它更为私密的意义和模式。自古以来仪式就是人类解决现实矛盾的一种超现实手段,仪式的这一特性与艺术有着惊人的相似。影视剧塑造的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浓缩和提炼,是人为加工后的虚拟世界。这种人为的艺术手法和风格,不仅来源于创作者自身的审美趣味,也受到本民族文化的启发和影响。日本影视剧中普遍呈现出的仪式化行为,正是得到了日本传统文化的熏陶,从渲染主题和丰富人物形象两个角度来看都起到了鲜明的作用。因此,日剧中的仪式化行为是其创作风格的一大鲜明特征,为其他国家的影视剧创作提供了借鉴。(作者单位:山西传媒学院)
参考资料:1.颜翔林: 《死亡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李冬君: 《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精神底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
3.彭兆荣: 《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6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