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肾宁血合剂治疗IgA肾病疗效及对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转移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2019-06-14张靖华吴秋杰赵占锋刘金瑞
张靖华,梁 冰,吴秋杰,赵占锋,刘金瑞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郑州 450017)
IgA肾病是一种常见的以肾小球系膜区出现IgA沉积为特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该病也可伴有其他免疫球蛋白沉积,是临床上导致肾小球源性血尿的最常见原因,在我国,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第一大病因[1-2]。本病通常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或加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好发于青壮年及儿童,是我国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3]。IgA肾病临床表现多样,最常见的症状是血尿,部分患者还可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或合并高血压及肾功能受损[4]。该病与肾内IgA循环免疫复合物异常沉积密切相关,研究还发现,IgA肾病与环境、遗传等因素也存在密切关联[5]。本研究采用固肾宁血合剂治疗IgA肾病,取得较好效果。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IgA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32.62 ±3.39)岁;病程3~17个月,平均(12.18±2.42)个月;临床表现中肉眼血尿18例,单纯镜下血尿22例,镜下血尿伴蛋白尿20例;病理分级中Ⅰ级5例,Ⅱ级28例,Ⅲ级19例。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2.74±3.48)岁;病程3~16个月,平均(11.95±2.37)个月;临床表现中肉眼血尿17例,单纯镜下血尿20例,镜下血尿伴蛋白尿23例;病理分级中Ⅰ级6例,Ⅱ级27例,Ⅲ级1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试验已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已如实掌握该研究方案的具体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王海燕主编的《肾脏病学》关于IgA肾病诊断标准;经肾活检诊断为原发性IgA肾病;年龄<65岁;慢性肾脏疾病(CKD)2~3期;中医辨证属肾阴亏虚证。排除标准:因狼疮肾炎、紫癜性肾炎、肝炎相关性肾病等所致继发性IgA肾病;合并心、肝、肺等其他重要脏器损伤或功能障碍;其他原因如发热、感染、心力衰竭、泌尿系结石、泌尿系结核等引起蛋白尿、血尿者;有精神疾病或无独立行为能力;合并结核、恶性肿瘤等消耗性疾病;肾移植术后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有感染者予抗炎治疗,有高血压者予非洛地平(波依定)5~10 mg,1次/d,口服。
2.1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雷公藤多苷片(10 mg规格)口服,每次20 mg,3次/d。
2.2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固肾宁血合剂口服,固肾宁血合剂方药组成如下:熟地、生地、山茱萸、女贞子、墨旱莲、益母草、白花蛇舌草各20 g,小蓟、白茅根 、仙鹤草各30 g。热甚,加黄连、黄芩各6 g;局部红肿热痛明显,加天花粉、赤芍各15 g,小便涩,脐下闷,或大便后重,调木香、槟榔细末各1.5 g口服,血热伤阴,口干肤燥者,加沙参、玉竹、麦冬,口舌糜烂,小溲短黄者,加木通、竹叶;心烦不安难眠者,加龙骨、牡蛎、夜交藤。每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3 疗效评价标准 中医症候积分包括尿血、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根据症状由轻到重分别记0分、2分、4分、6分。安全性观察:每月定期体检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记录不良事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转移生长因子-β1(Transfer growth factor,TGF-β1)。检测:Elisa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及TGF-β1表达。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中医证候疗效判定。痊愈:中医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候积分减少不低于95%;显效:中医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减少不低于70%;有效:中医症状、体征均有改善,症候积分减少不低于30%;无效:中医症状、体征均无改善,甚或加重,症候积分减少低于30%。
结 果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 两组患者中医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两组尿红细胞、24h尿蛋白定量、尿NAG、尿β2微球蛋白比较 经治疗,两组患者上述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P<0.01),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上述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3 两组尿红细胞、24h尿蛋白定量、尿NAG、尿β2微球蛋白比较
4 治疗安全性评价 观察组中发生2例腹痛、腹泻,经查与食用过量生冷水果有关,予对症处理后未再出现腹痛腹泻;对照组中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轻度升高4例(升高幅度<50%),予护肝治疗。
5 两组血清VEGF及TGF-β1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VEGF及TGF-β1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两组血清VEGF及TGF-β1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上述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清VEGF及TGF-β1比较
讨 论
IgA肾病是一类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发生沉积的肾小球肾炎,血尿、蛋白尿是IgA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迄今为止临床上也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6-7]。TGF-β1是重要的细胞因子,在纤维和结缔组织基质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8],研究发现,TGF-β1可引起肾单位损伤及肾组织细胞增生[9],也有学者提出将TGF-β1作为评估IgA肾病小管间质损伤及病变演变的重要指标[10],基础研究证实, 与正常人群比较,IgA肾病肾小管间质损伤患者血TGF-β1水平显著增高[11]。VEGF对内皮细胞增生意义重大,参与蛋白尿的发生,其表达增高可引起肾小管萎缩、 纤维化,是IgA肾病患者蛋白尿预后不良的重要因子[12]。研究发现,相较于正常人群,IgA肾病患者肾脏组织的VEGF表达显著增强,与此同时,血液和尿液VEGF水平也明显升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其VEGF水平均与尿蛋白呈正相关[13]。
IgA肾病在祖国医学中归属“尿血”、 “尿浊”、“溲血”、“虚损”、“肾风”、“腰痛”、“水肿”等范畴[14]。《金匮要略》首次记载“血尿”一词,曰:“热在下焦者,则尿血”。《素问》提出“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伤寒论》:“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目前,普遍认为,该病的发病机制及证候表现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位主要在肾,并可涉及肺、肝、脾胃等重要脏器[15]。其中,本虚主要为肾元亏虚,这是本病发生的第一位因素,为内因,正气不足,复感外邪,尤其是风、热、湿等外邪侵袭,是本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外因,劳累过度、情志不畅、饮食内伤则可诱发本病发病,湿热、瘀血等是本病的重要病理产物,会对本病预后及转归产生重大影响[16]。
中医治疗IgA 肾病,以益气养阴扶正为根本,辅以活血化瘀,清热凉血解毒[17-18]。固肾宁血方由熟地、生地、山茱萸、黄芪、党参、女贞子、墨旱莲、麦冬、小蓟、白茅根、仙鹤草、益母草、茜草、白花蛇舌草组成,具有滋肾养阴、健脾益气、凉血活血解毒功效。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方中熟地、生地、山茱萸滋补肾阴,填精益髓、涩精固精,生黄芪、党参培补元气,气旺则生精摄血,女贞子、墨旱莲、麦冬养阴清热、生津治烦以退肝肾虚火,小蓟、白茅根、白花蛇舌草甘淡利水、渗湿通淋、凉血止血,仙鹤草收敛止血解毒,益母草、茜草活血止血而不留瘀。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地黄、山茱萸在减少蛋白尿、抗炎、抗氧化、抗凝、降压等多方面具有显著作用,能有效改善肾脏病理损害[19],女贞子、墨旱莲和白花蛇舌草有免疫调节和抗炎的作用,墨旱莲还具有止血作用[20],小蓟和白茅根具有止血和抗血栓等作用,而仙鹤草具有抗氧化作用,益母草有利尿、收缩血管等作用。诸药合用,祛邪而不忘扶正,凉血而不凝血,活血而不留瘀,共奏益气养阴、扶正祛邪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