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液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脾胃病疗效研究*

2019-06-14徐艳琴曾庆松朱海超王建华

陕西中医 2019年6期
关键词:承气汤抗炎清除率

徐艳琴,李 进,曾庆松,朱海超,王建华

1.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南阳 473000);2.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南阳 473000)

脾胃病属祖国医学“胃脘痛”、“呃逆”、“痞满”、“噎隔”等范畴,可对应西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是消化内科常见病,其发生与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心理状态及社会环境等相关[1]。当前西医治疗脾胃病以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改善胃动力为主,但有时疗效并不尽如人意,且治疗后患者存在对HP耐药性上升、复发率高等问题[2]。中医认为,脾虚胃热、阴液亏耗、气滞血瘀在脾胃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治疗宜健脾益气、养阴生津、清热导滞[3]。增液承气汤是中医著作《温病条辨》中经典良方,有滋阴增液、泻热通便等功效,在内科、皮肤科、妇科等多学科疾病治疗中均有应用,且被证实多有良效[4]。本研究将增液承气汤联合西医治疗脾胃病,旨在观察其疗效如何。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20例脾胃病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编号,采用奇偶数法将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29~70岁,平均(45.16±10.54)岁;病程9个月~7年,平均(4.62±1.31)年;西医诊断慢性胃炎42例,消化性溃疡13例,功能性消化不良5例,合并HP感染44例。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25~69岁,平均(44.38±9.25)岁;病程11个月~8年,平均(4.46±1.55)年;西医诊断慢性胃炎39例,消化性溃疡1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7例,合并HP感染41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西医诊断、是否合并HP感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符合中医热结、阴亏、气滞证脾胃病[5],对应西医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或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年龄18~70岁,入组前1个月内无相关治疗,自愿接受并配合治疗、研究。排除标准:患有胃癌或其他恶性肿瘤,精神、认知异常,存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脱落标准:服药依从性差,中途退出。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给予饮食调整、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心理干预等基础指导,进行西医基础治疗,包括口服法莫替丁(20 mg/次,2次/d)或奥美拉唑(20 mg/次,1次/d)抑酸,枸橼酸铋钾胶囊(0.3 g/次,4次/d)保护胃黏膜,有胆汁反流者,可相应给予促进胆汁排泄(熊去氧胆酸)或中和胆汁药物(消胆胺)治疗;胃动力障碍者给予促胃动力药(多潘立酮或莫沙必利)治疗;合并HP感染在质子泵抑制剂、胶体铋剂使用基础上,增加阿莫西林或克拉霉素治疗。患者均符合阴亏气滞证,给予自拟增液承气汤加减治疗。药剂组成:玄参30 g,麦冬、生地各24 g,生大黄(后下)9 g,芒硝(冲服)4.5 g,当归15 g,厚朴、半夏、香附、陈皮各10 g,甘草6 g。神疲头晕严重者可加党参、白术各10 g;腹中坚实、疼痛拒按者可加桃仁、川芎各10 g;口干、口臭严重者可加菊花、知母各10 g;胀满、嗳气严重者可加木香、柴胡各10 g,每日1剂。和水煎煮,每次取汤汁200 ml,早晚饭后1 h服用。连续治疗4周,观察疗效。

2.2 对照组:只进行基础指导和西医基础治疗,方法同观察组,连续治疗4周,观察疗效。

3 疗效评价标准 症状评分标准参照《脾胃病症状量化标准专家共识意见(2017)》[6]中胃系症状标准,共19条,根据症状频率、持续时间,部分症状评估包括程度、对生活工作影响、药物干预,分为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分、1分、2分、3分;疗效根据治疗后症状积分减少情况评定,其中症状积分减少≥95%为临床控制,>70%但<95%为显效,症状积分减少30%~70%为有效,症状积分减少<30%为无效。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检测全血低切/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免疫功能:治疗前后采集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放射免疫γ计数器测量T细胞亚群CD4+、CD8+值(先用单克隆抗体免疫光法使CD4+、CD8+为单克隆抗体),并计算二者比值。HP清除率: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个月,采用C14呼气试验检测HP,计算HP清除率。

结 果

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疗效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症状积分(25.48±5.65)分与对照组的(24.87±5.4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6.12±1.47)分低于对照组的(9.54±2.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3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 治疗后,两组CD4+、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CD8+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升高或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CD4+、CD8+、CD4+/CD8+比较

4 两组HP清除率比较 观察组44例HP合并感染者,治疗后1个月,HP检测阳性4例,HP清除率90.91%(40/44)。对照组41例HP合并感染者,治疗结束后1个月,HP检测阳性11例,HP清除率73.17%(30/41);两组HP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中医认为,脾胃同居中焦,乃人体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精气血津液充足,依赖脾胃化生,脾胃不调,气血、津液、痰湿相关病理产物也随之而生[7]。脾胃病以脾胃运化、升降、受纳、统摄功能失调为病理表现,是临床常见病症,中医对其病因、病机、治疗均记载颇丰,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有“胃家实”、“脾家虚”记载,认为其主要病机在于燥热伤津、太阴虚寒;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脾胃论》中治疗脾胃病主张益气泻火、升清降浊,倡导“补脾胃”、“泄阴火”、“甘温除热”等治法;明代王纶认为“胃火旺”、“脾阴虚”在脾胃病中占重要地位;清代叶天士认为素体阴虚、外感温热燥邪与脾胃病发病有关[8-9];可见热结、阴亏与脾胃病密切相关而采用清热泻火、滋阴增液治法古已有之。

本研究自拟增液承气汤在原方基础上根据患者辨证加减而来,本方剂中,玄参有滋阴清热、泻火解毒功效,麦冬有养阴生津、清心除烦作用,生地能清热生津、滋阴养血,大黄可泻实热、破积滞、行瘀血,芒硝有泻下、清热、软坚功效,当归能补血活血、润燥滑肠,厚朴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作用,半夏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功效,香附有行气解郁、调经止痛功效,陈皮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甘草可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纵观全方,诸药并用,共奏清热燥湿、益气养阴、行瘀导滞等功效,符合中医治疗热结阴亏气滞证脾胃病之则。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玄参有抗菌抗炎、抗血小板聚集、增强免疫活性等作用;麦冬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生地有抗炎、增加免疫功能作用;大黄可抗消化性溃疡,促进肠蠕动,还有抗菌、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作用;芒硝可促进肠蠕动,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当归有调节免疫、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菌抗炎等作用,厚朴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其主要成分厚朴酚对实验性胃溃疡有防治作用;半夏可以镇吐,香附有抗菌、抗炎、增强活血化瘀作用,陈皮能促进胃肠蠕动、抗菌、抗胃溃疡,甘草有抗菌、抗炎、改善胃黏膜抵抗力、抑制胃酸分泌等多种功效;纵观现代药理,诸药可发挥抗菌、抗炎、增强免疫、保护胃黏膜等功效,与西医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原则相通。

研究表明,脾胃病患者其微循环状态明显异常,表现为微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聚集,血液黏度增加,而血液高凝状态是胃黏膜细胞萎缩变性的重要因素之一[10-11]。还有研究发现,脾胃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较正常人降低,可表现为辅助性T细胞降低、抑制性T细胞相对增高[12]。现代医学认为,HP感染在脾胃病病情发生、发展中占重要地位,长期HP感染会诱发癌变,清除HP应成为脾胃病重要治疗目标[13]。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增液承气汤加西药治疗)症状积分、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免疫指标、HP清除率等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西药治疗),说明增液承气汤不仅能提高脾胃病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症状,还对改善患者血液黏度、调节免疫功能、清除HP有积极意义,与方剂中多种药物有活血化瘀、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免疫功能、抗菌、抗炎作用有关。金丽萍等[14]也发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痞病较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更好;张阳[15]采取加味黄芪建中汤联合西药治疗脾胃病患者,发现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症状;上述研究与本研究类似。

综上所述,增液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脾胃病患者,可以更好地缓解症状、提高疗效,对改善患者血液黏度、增强免疫功能、提高HP清除率均有积极意义,效果较显著。

猜你喜欢

承气汤抗炎清除率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The Study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Xuanbai Chengqi Decoction(宣白承气汤)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豆清液不同超滤组分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牛耳枫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短柱八角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抗炎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
增液承气汤临床研究进展
奥曲肽联合大承气汤治疗轻型急性胰腺炎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