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白皮汤加减治疗痰热闭肺型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研究
2019-06-14张锦,黄晶
张 锦,黄 晶
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宝鸡721001)
小儿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呼吸道常见疾病,是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引起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1-2]。MPP好发于冬、春两季,临床症状多样,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咳嗽、高热、头痛、咽喉痛,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惊厥[3-4]。临床治疗MPP还是以抗生素治疗为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肺炎支原体的针对性灭菌药物;近十年来,临床上对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MPP中又以阿奇霉素效果最为显著[5-7]。但随着病原体耐药性的逐渐增多,部分患儿病情较重,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MPP方面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中医注重辨证论治,在改善症状、体征,缩短病程等方面疗效显著,因此中医辨证治疗MPP也愈加受到重视。本院采用中药方剂桑白皮汤加减治疗痰热闭肺型MPP,并观察其临床疗效。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到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的MPP患儿,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将所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男33例,女22例;年龄9个月~10岁,平均年龄(5.94 ± 3.71)岁;病程1~8 d,平均病程(4.7±2.6)d;体温38.1℃~39.3℃;合并胸腔积液18例,肺部湿啰音32例,合并细菌感染13例;病情程度评估标准中轻度:两肺呼吸音粗糙,胸部X射线示斑片阴影;中度超过3 d持续高热,持续剧烈咳嗽,两肺听诊可闻及干湿啰音,胸部X射线示明显阴影;重度在中度基础上合并胸膜炎、肺不张、血尿、蛋白尿、胃炎等其中1~2项;轻度14例,中度26例,重度15例。观察组:55例,男29例,女26例;年龄10个月至11岁,平均年龄(6.52 ± 4.09)岁;病程1~8 d,平均病程(4.5 ± 3.1)d;体温38.3℃~39.5℃;合并胸腔积液20例,肺部湿啰音29例,合并细菌感染15例;病情程度中轻度16例,中度23例,重度16例。所选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经统计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儿科疾病诊断标准》[8]及《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9]中关于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参照汪受传主编《中医儿科学(7年制)》[10]中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排除标准:其他细菌性或病毒性肺炎患儿;合并其他呼吸道感染、免疫系统疾病患儿;伴心、肝、肾功能障碍及造血系统疾病患儿;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损伤患儿。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给予布洛芬5~10 mg/kg退热,氨溴索1.2~1.6 mg/kg祛痰,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布地奈德解痉抗炎平喘,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多翻身拍背,必要时吸氧。
2.1 对照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国药准字:H10960112)10 mg/(k·d)口服 1次/d,服用5 d后停药3 d,再服3 d后停药3 d,共15 d。
2.2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桑白皮汤加减,组方:桑白皮、苏子、炒黄芩各6 g,法半夏、黄连各3 g,浙贝母8 g,杏仁、山栀各4 g。随症加减;喘甚痰多者加葶苈子、麻黄、枳壳、鱼腥草,壮热烦渴重者重用石膏、知母,咽喉肿痛者加射干、山豆根、牛蒡子、芦根;进食少腹胀者加佛手、山楂,以上药物加水250 ml煎至100 ml,每日一剂,早晚温服,治疗15 d。
3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发热、喘息及咳嗽等临床症状均消失,肺部啰音均消失,红细胞沉降率、血常规等恢复正常,X线检查肺部病变吸收超过95%;显效:发热、喘息及咳嗽等临床症状均显著减轻,肺部啰音基本消失,红细胞沉降率、血常规有明显好转,X线检查肺部病变吸收超过90%;有效:发热、喘息及咳嗽等临床症状均减轻,肺部啰音显著减轻,X线检查肺部病变吸收达80%;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11]。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空腹10 h,分别于肘静脉采集非抗凝外周静脉血5 ml,收集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试血沉(Erythrocyte sediuneutation rate,ESR)、降钙素原(Procalciti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对痰热闭肺症的主要症候进行评分,包括发热出汗、咳嗽、喉间痰鸣、口唇紫绀、面赤口渴等。按照症状无、轻、中、重分别计0、1、2、3 分,统计比较两组各症状记分及总分。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支原体抗体滴度下降时间;对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统计。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炎性因子比较 经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中的CRP、ESR及PCT的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IL-2水平显著上升(P<0.05),并且对照组比观察组的变化幅度更为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血清中炎性因子的水平
2 中医主要症候评分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后中医主要症候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3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支原体抗体滴度下降时间均显著较对照组患儿短(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儿中医主要症候评分(分)
表3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
4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儿痊愈37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6%。对照组患儿痊愈22例,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3.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4例轻度腹痛腹泻,3例恶心呕吐,1例静脉炎,3例皮疹,1例关节疼痛,2例肝功能异常,总发生率25.4%;观察组出现2例轻度腹泻,1例皮疹,总发生率5.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MPP是咳嗽的主要病症,中医理论咳嗽由风热、风寒伤肺,肺气上逆,病位于肺。肺主气,风热、风寒之邪伤皮毛,肺主皮毛,从皮毛伤及于肺,肺失宣肃即为咳嗽[12-14]。中医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肺脏尤娇,病机为外邪经口鼻、皮毛侵入肺,导致肺失宣降,常因肺气虚弱,卫外不固,易为风邪所乘,痹阻肺络,邪热闭肺,化热生痰,导致发热、咳嗽、气喘等[12]。主要病机为肺热郁闭,蒸液成痰,气逆痰阻,瘀滞内阻,肺失肃清。本研究采用桑白皮汤加减治疗,桑白皮味甘性寒,入肺经,可清泻肺火兼泄肺中水气而平喘,为君药。黄芩善清泄肺火及上焦实热,治肺热壅遏所致咳嗽痰稠;浙贝母苦寒,长于清热化痰,降泄肺气,治痰热郁肺咳嗽效佳,二者清泄肺热,化痰止咳,同为臣药。佐以杏仁味苦降泄,肃降宣发肺气,止咳平喘;苏子长于降肺气,化痰涎,气降痰消则咳喘自平;半夏味辛温而燥,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三者配伍降逆化痰止咳。黄连大苦大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善清中焦湿热;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与黄连同为佐使,泻火泄热;全方配伍,共奏宣肺开闭、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之功。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桑白皮汤中桑白皮水煎液有较好的止咳作用,生品和制品均可降低LPO、IL-4 含量,升高血清IFN-γ[15],可清除细胞毒性过氧化物、调节免疫、增强抗病毒能力,并且对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药理学研究中浙贝母水煎液、生半夏及半夏的各种炮制品水煎液均对大鼠、小鼠的排痰实验及镇咳实验显示,半夏及浙贝母均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黄芩苷抗菌、抗病毒, 清除自由基并保持抗氧化活性;苦杏仁中的杏仁苷能明显抑制炎性细胞生长,并且有中枢镇咳作用。苏子油可降低大鼠血浆中IL-1β、IL-6的水平,升高IL-10的含量,进而减轻炎症。里自然等[16]采用桑白皮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进行治疗,对临床症状及动脉血气均显著改善。刘新宇等[17]采用桑白皮汤联合西药治疗痰热蕴肺型肺心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桑白皮汤加减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也有显著疗效;而桑白皮汤加减治疗痰热郁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不仅对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并且可明显降低CRP及PCT的水平。本研究采用桑白皮汤治疗痰热闭肺型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退热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支原体抗体滴度下降时间等临床症状均显著低于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对照组。同时,桑白皮汤不仅能降低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改善痰热闭肺证,并且能降低抗生素治疗引发的不良反应。
PCT是一种降钙素前肽物质,由甲状腺C细胞产生,MP感染时,其具有的内毒素及脂多糖参与抑制PCT分解,同时诱导分泌PCT,导致PCT浓度上升。研究显示CRP在支原体或细菌感染后明显上升,而PCT和CRP联合检测在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的鉴别诊断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因此这些指标的检测对MPP早期诊断及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研究显示,经桑白皮汤治疗后CRP、ESR及PCT显著降低,这也与里自然等[16]的研究相一致,可见桑白皮汤能调节体内的炎症反应,控制病原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