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达州市绿色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9-06-13傅忠贤易江莹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达州绿色生态

傅忠贤,易江莹

(四川文理学院财经管理学院,四川达州635000)

2012年6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提出全球经济以“绿色经济”为发展主题、以“绿色转型”为发展方向,由此拉开了全球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的转型大幕。2012年中共十八大确立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新布局,标志着我国绿色转型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2016年国家出台《川陕革命老区发展振兴规划》明确赋予川陕革命老区“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先试区”,包括达州在内的川陕革命老区赢来发展绿色产业的宝贵历史机遇。四川省政府明确把“突出绿色发展”列入2017年全省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重点。可见,达州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实现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达州抢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区”发展先机,必须强势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一)“先行先试区”赋权是极其宝贵的政策资源

2016年国家出台《川陕革命老区发展振兴规划》,包括达州在内的川陕革命老区由此获得“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先试区”的国家授权。“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先试区”既是国家一项重大的政策投入,也是一种事关川陕革命老区区域发展全局的战略资源。达州作为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增长极之一,为实现建成“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必须强势夺取“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先试区”的发展先机,加快推进绿色产业发展。

“先行先试”作为我国改革进程中一句人民群众耳熟能详的“流行语”,自始至终受到各地方政府炙手可热般的激烈追捧。其一,“先行先试”是贯彻落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生动体现。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事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改革之路可谓荆棘丛生、阻力重重,推进改革既要有“拼”的精神和“闯”的勇气,更要有“担当”的胸怀。“先行先试”就是先实行、先进行、走在前面,先试探、先试用、成为标杆,就是在实际工作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最好体现。其二,“先行先试”是引领我国改革取得成功的致胜法宝。先试点示范、再逐步推广,是我国成功的改革路径。40年前安徽省小岗村的“先行先试”,趟出了一条我国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改革之路;1980年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开始的“先行先试”,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奇迹。其三、“先行先试”是中央对地方的一种赋权,代表地方享有更多自主权。2009年北京中关村示范区从股权激励、科技金融等8个方面开启的“先行先试”之旅,据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关村指数2017”显示,迄今中关村已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发挥了示范作用;①2013年9月29日正式开始“先行先试”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如今基本形成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为特征的投资准入制度,基本形成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基本形成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核心的金融制度,基本形成以注重事中事后监管为内容的政府管理制度。[1]其四、“先行先试”具有鲜明的试错性质,是改革进程中最优试错策略的简练概括。改革是对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既没有马列经典作家提供的现成答案可供参考,也没有世界范围任何国家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一切都需要我们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因此,犯错是难免的。犯了错不要紧,总结教训及时纠正就行了。就改革的全局而言,总要有人先犯错,通过总结教训,才能避免更多的人犯错。“先行先试”就是一种试错、容错、纠错的机制,鼓励大胆尝试,勇于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其五,“先行先试”代表中央对地方的一种投入,是对地方的优惠政策。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获得中央的政策投入比直接从中央获得资金、项目支持更重要。“先行先试”就是给予地方探索改革发展规律、开拓事业新境界的鼓励措施和优惠政策。达州必须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先试区”赋权的战略意义,把“先行先试”权利用足、用够、用活、用好。

(二)达州具有发展绿色产业的良好自然条件

达州所在的秦巴山区横跨川、渝、鄂、陕、陇、豫六个省份,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南水北调的源头。秦巴山区作为集中连片的重点贫困地区是国家扶贫攻坚的关键区域。达州在地里上位于东经107°29'至108°22',北纬30°22'至32°20'之间。东西绵延180公里,南北长225公里,幅员面积1.66万平方公里。达州地形地貌多样,北部山脉属大巴山弧形构造带,南部是三山夹两槽平行岭谷区。达州所在的区域是嘉陵江和汉江重要水源涵养地,北部属于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功能区,生态地位极为重要。达州现有林地面积达到了75.6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2%,活立木蓄积达450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分别比2010年净增1.63%、1038万立方米,达州市域森林覆盖率已高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标准7%。近年来,达州因森林覆盖率提高减少水土流失面积510平方公里。达州地处南北气候分界线,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四季分明,立体气候明显,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森林植被丰富多样,主要类型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暖性针叶林和温性针叶林,树种资源有100科、293属、821种。

《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是国家支持革命老区“1258”政策体系中的“收官之作”,②规划范围包括四川省、陕西省和重庆市的68个县(市、区),总面积15.7万平方公里,涉及四川省5市37县(市、区),这个区域自然地理条件一致、经济发展基础相近、文化风俗相同,具有整体打造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的自然优势条件,该规划所确定的“五大战略定位”最终以生态经济、绿色发展为轴心和“红线”。③川陕革命老区各个地方谁能在“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区”建设中抢先落子、先声夺人,谁就能为本地区可持续发展赢得先机优势。

(三)达州通过发展绿色产业,实现经济结构绿色转型具有特殊的紧迫性

一是达州经济总量离标兵更远被追兵反超。2012年在全省21个市地州中达州经济总量排在第六位,紧随南充,总量仅相差44.9亿元,2016年相差204.32亿元,2017年差距扩大到244亿元,2018年差距进一步扩大到316亿元;与泸州相比,2012年达州领先泸州104.96亿元,2015年被其反超,达州被挤到第七位,总量仅相差2.68亿元,2017年差距扩大至9亿元。2012年达州经济总量领先排在第9位的乐山97.71亿元,2016年仅比排在第8位的乐山多出40.5亿元。被乐山反超的压力已经现实地摆在达州面前。④二是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和环境生态压力逐渐增大。达州虽然国民经济体系比较健全,受益于当年“三线建设”的推动,工业的历史基础也比较好,但产业结构不合理,缺少能够体现地方特色和优势的支柱产业的强劲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现代服务业发展比较缓慢,工业经济中重化工业比重偏大。2012年达州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1.9:53.3:24.8,同期全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8:51.7:34.5;2016年达州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1.4:41.9:36.7,同期四川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2:44.1:43.7。⑤达州迄今为止仅有1家上市公司,在中国企业家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连续16年发布的中国企业500榜单中,2016年四川仅有14家企业上榜,2017年有15家企业上榜,达州无一家企业入列。⑥

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经济结构绿色转型,路有多条,但最根本的还在于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增长、实施低端产业规模扩张、靠“三高一低”的粗放式增长拉动、通过政府高负债推动的经济增长都是不可持续的,转型发展是唯一可行的选择。转型升级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敲敲打打”,而是行业边界的拓展、发展质量的提升。推动转型升级,必须做到“转”与“升”并举,要把低碳、循环、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在实现路径上突出重点、打出“拳头”。达州发展绿色经济,当务之急是逐步形成绿色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城乡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绿色农业:回归大自然、原生态。发展绿色工业:着眼低能耗、高技术。发展绿色服务业:突出生产型、现代性。打造绿色人居环境:彰显生态化、人性化。

二、达州发展绿色产业取得的进展与成效

(一)绿色发展迈出“理念系统”,开启“行动征程”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很多国家开始对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进行反思,对“先污染后治理”和“边污染边治理”的发展路径深感忧虑,在资源枯竭、气候变暖、环境污染、人口爆炸等全球性问题的拷问之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观念被广泛认可和接纳,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的内容很快成为各国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这些内容也得到很多国家政府的关注,如新型工业化道路、资源经济、环境经济、生态经济、绿色GDP;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生态资本、生态价值、生态文明、生态农业等等。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加和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速,特别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直接推动了很多国家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绿色转型的实践。

2012年召开的十八大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绿色经济、强化绿色产业、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进入新阶段的标志,包含绿色发展在内的五大发展新理念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指针,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建立了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治理体系。2015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则全面展示了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国家行动计划。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确立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实施方案,形成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和制度架构,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2016年7月28日通过的《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吹响了四川省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的进军号。2017年达州市委书记包惠在《达州日报》发表署名文章,阐述了达州坚持绿色发展的135方略。⑦

(二)产业结构向绿色方向演进,科技支撑得到加强

产业结构状况不仅能反映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也体现一个区域绿色产业发展的支撑条件。一产业大、二产业弱、三产业发展慢是达州产业结构的基本特点。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现状,近年来,达州产业结构调整坚定地朝着“优一降二升三”之路行进,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从2012到2016年,达州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第一产业占比从21.9调至21.4,下降了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从53.3调整到41.9,下降了1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则从24.8调整到36.7,上升了11.9个百分点。

表1 达州产业结构变化

达州的科学技术水平取得明显进步。2016年申请专利1497件,专利授权799件,其中企业申请专利611件,企业发明专利153件。分别比2012年增加1018件、525件、463件和98件。2016年达州有高新技术企业32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创新型企业51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省级技术创新联盟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市级重点实验室8家,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2家,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9项,市级科技进步奖25项。⑧

(三)绿色产业加快发展,产业基础良好

达州绿色产业发展迈出可喜步伐。达州经开区成功挤入全省唯一首批国家低碳产业园试点园区,并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十二五”以来,全市累计关闭和淘汰落后产能54户,实现节能180万吨标准煤;农业“三品一标”建设成四川著名商标32个,其中2015年创中国驰名商标1个,⑨创四川省著名商标5个。⑩2016年达州新建农建综合示范区21.3万亩、高标准农田15.5万亩,建成特色产业基地10.43万亩,新增畜牧小区129个,新培育专合组织803个、家庭农场534个,创建“三品一标”产品46个。[2]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初见成效,相继涌现了以天府药业、天予药业、琦云药业、天然药业、福瑞药业为代表的现代中药产业,以川环科技、川鼓、同达博尔为代表的节能环保装备产业,以达钢集团、正源公司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四川省维奇光电科技公司、四川乐仕达电子科技公司、四川东顺光电科技公司为代表的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产业。土溪口水库等6座中型水库加快建设,农网升级改造和宽带乡村工程加快实施,新建幸福美丽新村300个。近五年,达州旅游业呈现强劲增长势头,旅游总收入2016年实现140.53亿元比2015年增长了25%。

表2 达州旅游业收入变化

(四)生态修复能力提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良好起步

近年来,达州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大幅度下降,主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逐步提高。据统计,2016年达州森林覆盖率达到42.3%,万元GDP能耗为0.747吨标准煤,比2012年下降了40%,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051吨标准煤,比2012年下降了41%,主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74.5%,比2015年提高1.18个百分点。2016年达州治理水土流失131平方公里,主要河流出口断面水质稳定在Ⅲ类标准;造林面积11427公顷,完成营造林29.6万亩,新增森林6322公顷,拥有的森林面积达到70.14万公顷,6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22个,一至三类断面比例占82%,水质总体从2013年以来一直存在的“轻度污染”转变为“良好”。这些变化,既是环保产业取得的成效,也是循环发展实现的良好开局。

表3 达州循环经济发展状况

(五)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环境整治加大力度

达州集中开展生态创建,扎实推进环境治理,突出大气、水、土壤三大重点,深入实施“五治”、“三化”等民生工程,提升了绿色产业发展的环境承载能力。2016年达州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19.5万立方米,城镇污水处理率52.86%,比2013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PM10和PM2.5分别下降13.7%和8.9%;2015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0.78%、4.59%和12.07%,只有氨氮排放量上升了1.9%。2016年,淘汰钢铁、煤炭落后过剩产能分别为140万吨、105万吨,钢材、粗钢、生铁产量同比分别下降27.3%、27.7%和27.1%。2017年针对省环保督察组反馈的6类16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推行“百日攻坚”整改行动,对生态环境改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实现“确保2020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总体改善”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城市空间布局朝宜居方向推进,交通条件逐步改善

达州中心城区建设不断拓展,“五桥六路”“七大新区”布局展开,凤凰山隧道、金南大桥、环城路二期等加快建设,2016年新增建成区面积6.5平方公里、人口5万人,到2018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超10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超100万人的区域中心城市”的规划目标正在加速达成;塔沱片区等旧城改造加快实施,徐家坝收费站改建、塔沱滨河公园、鹿鼎寨公园、莲花湖休闲步道等建成投用,重点街区和道路实现亮化美化,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2016年南大梁高速全线贯通,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417公里,达州新机场、巴万高速开工建设,营达高速、达宣达开快速通道加快实施。

三、达州绿色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障碍

(一)对绿色产业的本质认识不透,对其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存在偏颇

绿色产业本质上是产业的绿色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改造,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改造、优化、升级的范畴;二是新兴产业的绿色化创建,属于举办新产业范畴。从广义的角度看,发展绿色产业涵盖一、二、三产业的全部领域和范围,是产业调整、产业升级改造、举办新兴产业的根本方向。从这个角度着眼,绿色产业是指能够实现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的产业的总和。从狭义的角度看,绿色产业概念是基于纠正传统产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压力提出的,所以,绿色产业通常被理解为环保产业,国际绿色产业联合会给出的定义也是指向的环保产业,它是这样表述的:如果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基于环保考虑,借助科技,以绿色生产机制力求在资源使用上节约以及污染减少(节能减排)的产业,我们即可称其为绿色产业。绿色产业也可以理解为是科学技术进步催生出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当下的中国,从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上来认识绿色产业应该取其广义。由于多种原因,很多人没有从基本理论上对绿色产业进行认真的探究和梳理,因而对绿色产业的内涵和外延是一头雾水。调研中发现,有的人认为绿色产业是指节能减排产业,有的认为是指环境保护产业,有的认为是旅游产业,有的认为是生态农业(生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也有的认为是指垃圾回收和污水处理产业。理论上认识不清,必然导致实践中盲目无序。有的地方把开展环境整治看成发展绿色产业,有的地方把关闭高污染企业等同于发展绿色产业。有的地方把发展绿色产业的重任下达给污水处理厂和环保局,有的地方把发展绿色产业的希望寄托在旅游部门身上。

(二)发展绿色产业职责不清,措施缺乏力度

绿色产业具有产业技术要求高、产业边界模糊、产业内容综合、产业关联紧密等特点,它直接与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环境相联系。因此,发展绿色产业并不单纯是哪个部门、哪个企业的事情,它与党委政府部门有关,与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有关,与所有企业有关,也与各类社会中介组织有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目的。这就需要政府部门搞好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搞好职责分解,选准切入点、突破口和着力点,实施好政策和制度引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发展绿色产业和谐有序。然而,在实践中很多地方并没有出现这种状况。课题组想摸清达州发展绿色产业的“家底”,却难以找到接受单位,并不是他们主观故意推脱,而是他们客观上不知道到底哪个部门负有这个职责。《达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虽然包含有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的安排和布置,但迄今并没有出台像《达州市发展绿色产业“十三五”规划》、《达州市关于发展绿色产业的决定》这样的规范性和专门性的文件、规划或者地方规章、政策。各地发展绿色产业处在自发随意的状态,甚至停留在单纯完成上级下达的由巡视组移交的环境保护方面的突出突发问题的整改上。发展绿色经济被看成是完成“政治任务”,没有被当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国家赋予包括达州在内的川陕革命老区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先试”权利已经一年多了,但迄今并没有看见召开多少旨在探索与绿色产业相关的或者与“先行先试”相关的专题研讨(如研讨哪些方面“先行”、如何才能“先行”、哪些内容“先试”、如何有效“先试”等内容),也难以听到这些方面的专家讲座和学术报告。

(三)绿色产业投资不足、技术支持薄弱

投资、消费和出口在经济学上一直被认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绿色产业的发展同样要依赖绿色投资的拉动。绿色投资可以从宽和窄两种口径来统计和计量。从宽口径看,凡是能够推动绿色GDP增加的投资都是绿色投资;从窄口径看,绿色投资主要指治理环境污染的投资(用于环境保护、污水排放、固体废弃物处理等设施设备及有关费用的支出)和资源的有效开发节约利用的投资(用于节水、节能、节电、节材等方面的费用支出)。宽口径的绿色投资一般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投资,在社会投资总额中,宽口径的绿色投资所占比例越高,对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率越大。在达州无论宽口径的绿色投资还是窄口径的绿色投资都严重不足,成为制约绿色产业发展的瓶颈。仅从污水处理一个侧面就能反映达州绿色产业投资的现实困境。据统计,2016年达州城镇污水处理率仅52.8%,而截至2017年5月,四川省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5%,县城污水处理率75.2%。2016年达州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500.12亿元仅占全省当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9126亿元的5%;达州绿色产业技术支出不足的问题也非常严重。据统计2016年底达州常驻人口559.77万人,占当年四川常驻总人口8262万人的4.9%,GDP总量1447.08亿元占全省GDP总量32680.5亿元的4.4%,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占全省162家的0.6%,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占全省193家的0.51%,申请专利1497件占全省142522件的1.1%,专利授权799件占全省62445件的1.3%。2016年达州万元GDP能耗0.747吨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2.051吨标准煤,远超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既有投资不足的影响,也有技术支持不足的影响。

(四)绿色产业实力弱小、企业缺乏信心

中小企业多,现代大型企业集团少,多数企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495家规模以上企业中,产值位于1-100亿元之间的企业283家,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企业仅有一家,为109.2亿元。至2016年10月全市仅培育成功上市企业1家,小作坊、个体企业、微小企业占相当大比重,大型企业集团少,难以分享高度专业化、社会化分工协作带来的发展红利。在中国企业家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2016年四川省共14家企业上榜,2017年四川省有15家企业上榜,达州无一家企业入围。(见表四、五)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中,达州所属县市区经济总体实力弱,2015在全省183个县市区中达州只有3个县区进入前50名(大竹县列第31位,宣汉县列第43位,渠县列第45位,通川区列第55位,达川区列66位,万源市列第91位,开江县列第103位)。绿色产业除了投资周期长、投资资金量大、产业技术要求高外还有较大的投资风险,企业出于眼前利益考量一般不愿冒如此之大的风险,因此,企业在发展绿色产业方面普遍缺乏信心。

表4 2016中国企业500强四川榜单

表5 2017中国企业500强四川榜单

四、提升达州市绿色产业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绿色产业旨在防止环境污染、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产业,是区域现代产业体系重塑的重大战略问题,必须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才能取得应有成效。

1. 从生态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加强思想理论引导,廓清绿色产业发展的认识误区。[3]发展绿色产业首先要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这是推进绿色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所谓“思想支配行动,观念左右发展”就是这个道理。实践经验反复证明,凡是没有思想理论上的大解放和大提高,就不会有实践行动上的大进展和大飞跃。在各县市区发展绿色产业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当成单纯政治任务来完成的应付倾向、“病急乱投医”般各行其是的盲目倾向、等待观望消极怠工的拖延倾向、怕担风险怕被追责谨小慎微不敢“先行先试”的畏难倾向、直接下达给环保部门的简单化片面化倾向,这些错误倾向都是思想认识混乱导致的。绿色产业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应用绿色技术、生产绿色产品、提供绿色服务,实现生态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4]它横跨绿色能源产业、绿色技术产业、绿色材料产业、绿色农业产业、绿色加工产业、绿色服务产业(如绿色金融、绿色交通、绿色旅游、绿色文化产业等)多个产业部门,与政府部门、机关团体和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存在广泛、密切的产业关联。发展绿色产业不仅是区域产业发展的未来指向,是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载体,而且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必须加强关于绿色产业的学术理论研究和科学知识普及,营造发展绿色产业的社会舆论氛围,充分认识发展绿色产业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发展绿色产业的紧迫感,消除人们在发展绿色产业方面存在的种种思想认识误区。达州必须抓好三项基础性工作:一是绿色产业的理论研究,搞清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之间和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之间以及绿色产业、绿色经济与绿色转型之间等等相关理论范畴的逻辑关联和内涵外延;二是绿色产业的科学知识普及,通过举办大讲坛、学术研讨会、报告会、座谈会、送科技知识下乡等多种形式,利用新闻媒体、广播电视、期刊报纸等各种宣传渠道,营造发展绿色产业的舆论氛围;三是绿色产业的试点示范推广,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等方式,让广大人民群众体验绿色产业的发展成果、领略绿色产业的实践经验。

2. 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眼,搞好绿色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矫正发展绿色产业中的急功近利行为。古人云:“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中国经济“新常态”和产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必须超前谋划绿色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规划把握未来、规划引领全局。绿色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是指对发展绿色产业做出的全局性、长期性、根本性的安排、部署与谋划,是对今后一个时期绿色产业发展的总体设计,具有系统性、前瞻性、全局性、动态性和根本性等显著特点,是对绿色产业发展取向、坐标设计、保障实施等的综合反应,涵盖绿色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背景、战略定位与目标、战略阶段与步骤、战略重点与布局、战略措施与保障等核心内容,对绿色产业发展具有根本性的引领、指导和规范作用。[5]制定《达州市绿色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是推进达州绿色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为此要抓好四个关键点:一是抓时机,抢“先手”。国家赋权我们“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权”,川陕革命老区范围内的所有市州都平等享有相应的权利和发展机会,谁抢抓机遇能力强谁就能率先获得领先优势和竞争优势。区域经济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的比拼,更是抢抓机遇能力的较量。因此达州应该在制定绿色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方面抢占先机。二是抓调研、摸家底。常言道: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真正搞清我们在发展绿色产业方面区别于川陕革命老区其他区域的优势和靓点,把准自身的基础和潜力,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战略规划;三是抓论证,建智库。科学决策需要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把全球、全国、全省、全市研究生态经济、绿色经济、绿色产业、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专家学者整合到达州智库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他们为达州发展绿色产业“会诊”“把脉”“处方”;四是抓执行、重督查。科学的发展规划只有在严格的贯彻执行中才能显示作用,经常性的督查是落实决策部署的法宝。发展绿色产业是达州产业结构调整的唯一正确方向,不存在“需不需要”“愿不愿意”“高不高兴”“乐不乐意”的问题。决策部署一经做出,必须严格执行、严格督查。

3. 从区域现代产业体系重塑着手,以发展绿色产业为核心塑造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现代产业体系是区域经济的关键支撑,绿色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灵魂。必须以生态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把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新理念贯穿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全过程,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达州以绿色产业为抓手和总览重塑现代产业体系,涉及两个层面,一是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改造层面,涉及绿色农业产业、绿色工业产业、绿色服务业产业;二是创建绿色新兴产业层面的问题。因此,达州以绿色产业为导向重塑现代产业体系必须解决好四个关键性问题:一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深入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大力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全面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作为主攻方向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全面提升以“三品一标”为代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农业科技。二是着力工业的绿色化改造。加快冶金、建材、化工、食品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支持企业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对外合作等方式激发活力,推动结构、质量和效益大提升;培育绿色化产业集群;加快建立绿色能源结构;推动工业园区率先实现绿色发展。三是加快发展绿色服务业。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绿色交通、生态旅游、绿色商贸、绿色物流等产业,提升服务业绿色化水平。四是积极推进绿色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创建。着力发展新材料、智能制造、节能环保装备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服务业新业态,着力增强现代服务业发展活力。

4. 深刻把握绿色产业发展的系统性特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保障绿色产业的稳步发展。绿色产业横跨一、二、三产业的广阔领域,与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相关联,需要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发展绿色产业是一次深刻的产业革命。发展绿色产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全社会的广泛参与,都会导致发展绿色产业落空。绿色城镇建设、绿色政府建设、绿色房地产发展、绿色健康养老、绿色科技咨询等等都是发展绿色产业中的组成部分。对于这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整体谋划,既要全面推进,又要重点突出。站在政府视角,应抓好五项重点工作:一是创建绿色产业政策支持体系,加快建立绿色生产方式的步伐;二是着力培育发展绿色产业的理念意识系统,切实增强发展绿色产业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价值意识”。[6]三是组织开展绿色生活行动,唤醒并强化人民群众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健康意识,促进绿色生活方式的建立;四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为绿色产业提供可靠的绿色技术支持;五是建立健全绿色产业发展的保障系统,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体系”,[7]加强监督督查,严格责任追究。

注释:

① 方家喜.中关村指数报告:先行先试政策取得新突破,经济参考网,2017-09-19.

② “1258”政策体系:1个总体指导意见、2个区域性政策意见、5个重点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8个涉及革命老区的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③ 五大战略定位:即努力把川陕革命老区打造成为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协同推进的示范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通道,清洁能源、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红色文化传承区,生态旅游目的地以及秦巴山生态文明先行先试区。

④ 数据资料来源:四川省统计局发布2012-2016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⑤ 数据来源:根据四川省统计局发布的2012-2016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

⑥ 数据来源:据四川日报2016.8.8和四川日报2017.9.12整理.

⑦ 包 惠:牢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加快建设幸福美丽达州,达州日报,2017年04月28日。 “135”方略:即用一年时间抓好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落实,用三年时间抓好突出环境问题攻坚整治,用五年时间打好环境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加快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提升全市环境质量水平,建设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幸福美丽达州.

⑧ 数据来源:据达州市统计局发布2016年达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

⑨ 1个中国驰名商标:四川省宕王府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⑩ 5个四川省著名商标:达州市润乾实业有限公司、四川同达博尔置业有限公司、四川福翔科技有限公司、四川鹏翔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达州市百里峡农副产品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达州绿色生态
绿色低碳
“生态养生”娱晚年
吉尼斯世界纪录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达州行十三首(录五)
达州农商银行:借平台营销金融产品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