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热点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2019-06-12陈焕新
陈焕新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入改革,政治作为一门指导学生意识形态方向并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学科,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时事热点应用于初中政治教学中,是基于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背景的必然要求。当然,时事热点不仅可以开拓学生思维,为学生传播新思想、新政策、引导学生树立公民意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仰,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因此,如何把时事热点的课堂价值最大化是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兴趣;探究;拓展
时事热点指的是当下社会中发生的大事件,将其运用到初中政治教学中,一方面,可以起到补充教材知识,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能够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学态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丰富课堂形式,而且,有效的将时事热点和政治教学联系在一起,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基于此,笔者将从“兴趣导入、辅助探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这三方面入手,阐述时事热点如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进行有效地应用。
一、兴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犹如一把万能钥匙,为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又恰似一盏黑夜中的明灯,为学生照亮前进的道路。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而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往往能让课堂变得高效且富有趣味性。因此,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以时事热点为基础,通过多媒体等手段赋予学生高度的学习热情,以确保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在讲述“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公平、公正有更深刻的认识,我在课堂导入时借助多媒体的手段并结合时事热点为学生进行讲述。首先,我会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法治中国》的微视频,以激发学生兴趣。接着结合视频为学生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会议上关于社会公平的论述:全面深入做好新时代政法的各项工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通过对总书记讲话的解读,进而让学生初步了解公平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新时代下如何促进社会公平等问题。然后,我再结合课本让学生讨论公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可见,通过利用多媒体并结合社会热点的方法有效的导入,提高了学生关注时事积极性。
二、辅助探究
探究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方面也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所以,在初中政治课堂中应用时事热点来辅助探究,对社会热点进行有效分析,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对时事热点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以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学生也要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在合作的形式下,加强自身思想建设,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例如:在学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并塑造学生民族精神的传承观念。我会结合时事热点让学生以合作探究的形式巩固知识。首先,我将学生按兴趣、性格特点等因素合理分组,旨在让学生无压力交流,全力合作探究知識。接着我以“中国的脊梁”这一概念进行导入,让学生讨论并列举对中华民族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及事迹。在讲到民族精神的当代意义的时候,我会结合时事热点让学生深刻认识民族精神对个人及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比如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新时代的民族精神: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以及伟大梦想精神。让学生就四项伟大精神谈谈自己的理解。通过结合时事热点的分组合作下的课堂,逐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
三、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正确的价值观对一个人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在时事热点之中,其现实性与时代性特点蕴含着深厚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应当正视时事政治教育意义,在知识总结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课程理论教育与热点事件相结合形式,让学生自主总结并体会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及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来科学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能急于求成而因小失大。
总之,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认识到时事热点应用于初中政治课堂中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也要感受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学生的一些过激思想和行为,要及时纠正并制止。作为一名优秀政治教师,将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与政治材料结合起来,通过政治理论与实际案例的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探究意识,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
参考文献:
[1]袁凤鸣.时事热点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14)
[2]陈超.时事热点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