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众与经典从众研究

2019-06-12吴彬

新一代 2019年5期
关键词:所罗门谢里夫

吴彬

摘 要: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不自主地受到群体的影响,参与群体活动,做出从众行为。当下社会大众的从众行为便十分常见,其中特殊的大学生群体尤其值得关注。历史上,穆扎弗?谢里夫和所罗门?阿施分别进行过两个经典从众研究,即穆扎弗?谢里夫的规范形成研究与所罗门?阿施的群体压力研究。对从众进行实验研究的最大的意义便在于指导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人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针对性地采用一些与从众压力相搏斗的对策。

关键词:从众;穆扎弗·谢里夫;规范形成研究;所罗门·阿施;群体压力研究

一、从众

从众是以他人为依据做出思想或行为上的改变。也就是说,除了与其他人做出相同的举动,从众者的行为还受到了他人的影响。判断一个人是否从众的依据是,当这个人离开了所属群体,他的思想和行为是否与处于群体之中相同。例如,作为某个歌手的歌迷,你自然会为歌手的精彩表演鼓掌,而如果观众席上只有你一个歌迷,你就不一定会鼓掌了。

从众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二,一是顺从,二是接纳。顺从是迫于群体压力,虽然在行动上与群体保持一致,但內心并不认可。顺从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服从,服从是对直接命令的默认。接纳是指不仅在行动上与群体保持一致,同时还在内心认可群体。

从众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因为从众并不是非黑即白的。有的从众是有害的,例如,因从众而歧视黑人,因从众而酒后驾车,因从众而歧视同性恋;有的从众是有益的,例如,因从众而买票不插队,因从众而不逃课,因从众而不打架;有的从众则是无关紧要的,例如女生因从众而留长发,网球运动员因从众而喜欢穿白色秋衣,观众因从众而鼓掌。

但是持有不同文化价值观的群体对从众的态度并不相同,部分西方国家不赞赏从众,常常给从众贴上消极的标签,而像日本等国家却赞赏从众,并将其视为自控和成熟的体现。

二、从众现象

(一)社会从众现象

目前社会从众现象非常普遍,而一些与从众行为相关的负面新闻还引起了广泛热议。例如,轰动全国的小悦悦事件。2011年秋季,2岁的小悦悦不幸在马路上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路过的18名路人本可以施以援手,但他们都视而不见,虽最后得到了帮助,小悦悦仍因救助不及时不幸去世。

(二)大学生从众现象

当下大学生的从众现象也十分普遍,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值得更多的关注。时下的大学生主要在恋爱、消费、学习以及作弊方面表现出从众行为。

第一,恋爱从众。在现在的大学校园中,男女朋友同就餐、同上课、同出游已是常见风景,且校园恋爱极富感染性,以寝室为单位来看,一个宿舍要么全单身,要么全都陷入爱情这种现象非常常见,以班级为单位来看,有的班级在某一阶段少有人谈恋爱,而在另一阶段则有半数及以上同学谈恋爱,这种现象也非常普遍。

第二,消费从众。例如,当下许多大学生都追求假期出游,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挂在嘴边,还有许多大学生奉行高档的吃喝、时髦的穿戴等。

第三,学习从众。历来,奖学金获得者、英语四六级通过者以及考研成功者等常集中于某几个班级或某几个宿舍,此外,同学朋友一起报名各种培训班也蔚然成风。

第四,作弊从众。作弊显然是不正确的,可有的学生竟高呼一些作弊口号,诸如“学不在深,作弊则灵”、“不看白不看”,在此影响下,诚信考试的学生反而会被视为异类。

此外,入党从众、就业从众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极为常见。

三、从众研究

从众是一直都存在的社会现象,历史上,穆扎弗?谢里夫和所罗门?阿施就分别进行过两个经典从众研究,即穆扎弗?谢里夫的规范形成研究与所罗门?阿施的群体压力研究。

(一)谢里夫,规范形成研究

谢里夫的规范形成研究主要分析模糊情境中的从众。

谢里夫募集了一批大学生参加他所说的视知觉实验,实验地点是一个暗室,工作人员会在被试前方4.5米处呈现一个光点,这个光点实际上没有移动,但工作人员会利用似动现象让被试产生光点移动的错觉,然后让被试估计光点移动的距离。

实验结果显示,当被试们单独估计光点的移动距离时,他们有各自独立的参照系统,所以被试们给出的答案差距非常大;当多名被试在暗室里一同进行估计时,他们形成了共同的参照系统,形成了一定的社会规范,所以被试们估计值的差量变得很小。值得一提的是,实验后再次召集这群被试,让他们单独估计光点移动的距离,他们依然明显地更改了自己的估计值,给出了先前实验中群体的估计值。

(二)阿施,群体压力研究

在谢里夫的实验中,被试处于一种极其模糊的情境中,即被试不确定光点到底移动了多少,故而有人批评谢里夫的实验存在缺陷。那么,如果减小情境的模糊性,还能得到同样的结果吗? 阿施的群体压力研究便主要分析,如果情景明确,人是否还会从众。

阿施群体压力研究的被试设置非常独特,实验共安排了7名被试,但其中的1、2、3、4、5、7号被试均为工作人员,是假被试,只有6号被试是实验对象,是真被试。工作人员准备的实验材料是18套卡片,每套两张,一张卡片上有标准线段,一张卡片上有ABC三条比较线段。

实验中,被试的任务是观察ABC三条比较线段,并判断ABC中哪一条与标准线段等长。18套卡片呈现18次,在前几次判断中,一般情况下,工作人员与真被试都会给出正确答案,但第7次开始,为了影响真被试做出判断,工作人员会给出不正确的答案。

实验结果显示,第一,被试单独判断时正确率接近100%;第二,保持独立性,没有做出存在行为的被试仅有约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屈服于群体至少一次,做出从众行为的被试占33%。

(三)规范形成研究与群体压力研究对比

谢里夫的研究与阿施的研究最大的区别在于被试所面临的困境存在差异。

在谢里夫的实验中,被试们处于一种较为模糊的情景中,他们无法准确判断光点移动的距离,因而对自己的判断也缺乏信心。在这种情况下,被试们做出从众的行为更有可能是为了寻求他人的指导,获知光点的移动距离。在阿施的实验中,被试们处于明确的情境中,他们能够清楚地判断出ABC哪一条线段与标准线段等长,虽然其他参与者都选择了错误的线段,但他们仍旧可以坚持自己的判断。在这种情况下,被试们作出从众的行为更有可能是为了与其他人保持一致。

可见,谢里夫与阿施实验当中的被试作出从众行为的动机是不一致的,他们的压力来源也不一致。当人们是为了获得准确信息而从众,他们就是受到了信息性影响;而当人们是为了获得群体的奖赏或逃避惩罚,所以与群体保持一致,作出从众行为时,他们就是受到了规范性影响。

也就是说,如果谢里夫的被试是为了获知光点移动距离,那他们就是受到了信息性影响;如果阿施的被试是为了获知ABC那一条线段与标准线段等长,那他们也是受到了信息性影响;但阿施的被试更有可能是为了获得群体的奖赏或逃避惩罚,故而与群体保持一致,所以他们更有可能是受到了规范性影响。

四、意义与对策

对从众进行实验研究的最大的意义就在于指导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那么,人们应当怎样与从众压力做搏斗?

第一,意识。如果人们能够意识到自己有多容易随波逐流,那他们就能更好地坚持自己的思想。

第二,敢于改变自己的行为。第一步是想,第二步是做,心里知道固然重要,但行动同样的重要。2005年贝恩斯的从众与独立的神经学研究发现,没有跟随主流的人大脑呈现出情绪波动的迹象,也就是说,站出来是件有风险的事儿。万事开头难,这种事做的越多,往后就越容易了,人应该多鞭策自己挑战自己。

第三,勇于面对人际压力。如果人们对自己的期望不高,他们就很可能会原地踏步。但是,期望同时也要实际,别人对自己的期望亦然。令别人失望是件每个人都应该尝试的事,这能让别人意识到他们的期望可能并不合理。

第四,对群体养成良性的怀疑精神。要怀疑一个自己不属于的或者离开了的群体是相对容易的,但在自己归属的群体中,从众心理就会很容易起作用。但是,屬于一个群体并不代表完全同意群体的意见,不论是家人、朋友或社区群体等等,都必须要能对其做出合理的批判,一旦人们觉得没能力进行批判,那就等于他们给了这些群体本身不配拥有的地位与权力。而如果一个群体接受不了合理的批评,那这种群体也不值得参加。

参考文献:

〔1〕[美]斯蒂芬?弗兰佐.社会心理学[M].葛鉴桥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2〕[美]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M].侯玉波,乐国安,张智勇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3〕[美]戴维·迈尔斯.看不见的影响力[M].乐国安,侯玉波,郑全全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所罗门谢里夫
2021年8月4日,一架MH-60S海鹰直升机准备在所罗门海的美国号航空母舰上起飞
谢里夫回国引爆政局紧张
胆小的巨人
夏巴兹·谢里夫:一个谢里夫倒下了,另一个谢里夫站起来
胆小的巨人
《所罗门之歌》的文本图像特征
来块儿糖庆祝吧
巴内政部长称 谢里夫已接近叛国
谢里夫被禁参政搅乱巴政坛
所罗门的财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