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生创新创业心理素养培育路径
——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9-06-12孙晓倩欧阳常青

职教论坛 2019年12期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素养

□孙晓倩 欧阳常青

一、高职生创新创业心理素养

随着我国进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发展阶段,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愈加凸显,各行各业对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日趋紧迫。 2019 年1月24 日(国发〔2019〕4 号)《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当前要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高职生创新创业心理素养的培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是对自由时尚、民主公正的现代化教育思想的诠释与延伸,是基于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环境,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充实完善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断强化培育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养并最终形成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实践成果。

创新创业核心素养是指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职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创新创业者要有独立自主的心理素养,它主要体现在:自主抉择,即在选择人生道路、创业目标时,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自主行为,即在行动上很少受他人影响和支配,能按自己主张决策贯彻到底;行为独创,即能够开拓创新,不因循守就、步人后尘。高职院校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既有相同之处, 也有不同之处。高职院校学生整体文化知识基础偏低,学习动力不强,但比普通高校学生更活跃,更乐于实践,这为自主创业提供了基础。 因此,应根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扬长避短,引导学生通过创新创业来实现自己的生涯规划,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高职院校旨在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办学宗旨与学生特质具有密切相关性[1]。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要“提升大学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要求高职院校有效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高职生创新创业心理素养现状分析

高职生创业可分为思考酝酿、组织筹划、研究规划、实施行动四个阶段。思考酝酿阶段,学生一般会审视反思评估自己综合方面的能力,如创业者的个人专业特长、创业领域、创业设想等;组织筹划阶段,创业导师深入剖析指导学生开展创业项目活动,包括筹集资金、研发产品、财务计划等细节问题,并撰写调研报告和创业方案;研究规划阶段,学生着重从事解决实际问题,诸如企业名称、营业执照、经营办公场所、员工招聘、人事管理等事宜;实施行动阶段,立足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优化学校专业布局,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指导学生结合前期积累完善的计划方案开展实践活动[2]。 以下笔者将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为例,从创业意愿、创业的选择性理由、创业具备的心理素质、创业心理教育与辅导等方面来详细分析高职生的创新创业心理素养,希望以下数据给大学生创业者或创业导师提供可行性参考依据,在综合改革促进的同时提高应用技能型人才竞争力,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发展。

(一)创业意愿

笔者在学院对817 名在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男生388 人,占47.49%,女生429 人占52.51%;大一学生544 名占66.59%,大二学生179名占21.91%,大三学生94 名占11.51%(见表1);接受调研的学生家庭经济收入情况显示,73.93%为满足温饱,24.24%为小康家庭,1.84%为富裕家庭。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6.92%的大学生表示自身拥有创业意愿,少数学生反应,因为学历较低,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受到整体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内心深处也是极度渴望能够创业,5.63%的学生在校读书期间即已选择创业;37.45%的学生表示没有创业意愿,尽管目前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也没有创业打算,很多人表示创业应该很复杂充满风险与挑战,自身的生活阅历并不能应对,所以只想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毕业后求职找工作(见表2、表3)。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表2 调查对象家庭经济收入情况

表3 调查对象家庭经济收入情况及创业意愿对比

(二)创业选择的理由

近69%想要创业的学生表示之所以想要创业是源于内心萌芽的创业欲望,因为年轻想证明自身能力,开辟新天地;7%的学生表示之所以想要创业是担心未来在就业市场上遭遇被动选择;18%的学生表示受周边市场经济发展环境影响想要创业,或许创业是一条比择业时被别人选择要好得多的出路;还有6%的学生是出于好奇或其它心理想要创业。 在接受调查的没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中,33%的学生感觉自己没有创新意识也不具备创业能力,特别害怕遭遇创业失败的打击;12%的学生自信自身有着良好的专业技术能力,觉得毕业后完全可以凭借自身专业素质顺利找到工作更没必要创业;53%的学生认为创业是在考验人的心理素质以及心理承受力,所以宁愿打工;2%的学生出于胆怯或其他心理并不想创业。

(三)创业具备的心理素质

在接受调查的具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中,25%的学生认为创业需擅长团队协作、 沟通交流;35%的学生认为创业要百折不挠、顽强拼搏,同时兼顾风险与忧患意识;34%的学生认为创业要勇于担当坚持不懈,适应力强并善于进行自我心理调节;6%的学生认为创业应避免盲目冲动。访谈中很多学生表示创业中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尤为重要,如不具备耐挫的心理素质建议最好还是不要创业。在对少数创业失败的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显示:37%的学生表示失败给自己带来了一定打击和压力;45%的学生表现出情绪低落、焦虑自卑;7%的学生对自己的创业能力产生怀疑, 甚至失去再创业的勇气;11%的学生表示无法面对老师、 同学特别是家长,少数学生甚至因此辍学不愿再回学校。在接受调查的创业失败的学生中:60%的人表示希望得到资深创业导师的心理调适辅导;27%创业失败的学生需要一段时间的休养和调适才能够走出阴影;13%的学生认为失败并没什么可怕,反而可以积累更多的人生阅历。

三、高职生创新创业心理素养培育路径

在未来5-10 年左右,我国职业教育将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从而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 高职院校要紧跟时代步伐,转变原有课程建设固化思维模式,在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训过程中注重“互联网+”思维模式的培养,有效运用互联网媒介为学生搭建广阔的信息共享平台,在创业实践中拓展学生的创业发展方向。科学引导学生结合自身职业生涯发展制定创业规划方案,推动互联网在现代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的融会贯通。 以教学为中心, 构建高职生创新创业心理素养培育课程体系;以实践为载体,拓展高职生创新创业心理素养培育实践体系;以能力为导向,完善高职生创新创业心理素养培育教育体系。

(一)以教学为中心,构建高职生创新创业心理素养培育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要突破传统课堂的理论灌输教学模式,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培育课程设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以实践教学为中心构建高职生创新创业心理素养培育课程体系。

1.制订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型人才培养应注重将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创新能力相结合,综合知识与创业能力相结合,在理论教学之余做好素质拓展,以实践教学、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为载体,通过打造创业导师团队、 建立创业资金保障制度、创业成果时效考核等因材施教,有效制订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2.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为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建设结构合理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一方面,学校要聘请在政府、企业、创业公益组织等领域阅历丰富的资深校外创业导师;另一方面,尽快建立完善校内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一批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结合准确的市场分析数据、职业岗位需求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手段和方法,有效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 系统科学引导学生准确解读国家和地方的创业政策、掌握财务管理知识、获取有效的创业信息,还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创业学生的一对一指导,对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创业建议,注重师资建设,构建专业团队。

3.设置创新创业心理素养培育课程。 利用专业基础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专业实践实习、毕业设计、课外科技等活动,培养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相关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在创业指导课程体系中要有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以培养具备开拓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结合不同年级创业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丰富创业教育授课形式拓展创业教育指导内容,在细化各年级创业学生应掌握的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制定创业教育课程实用教材,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创业计划并付诸实践行动。

4.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要结合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阶段性特点,落实到不同创新创业项目活动中,建立一个连贯的支持系统。既包括系统内贯彻落实创新创业优惠政策、教学研究机构及相关部门多层级的广泛支持与协助,也需要系统外的家长、社区、企业、社会组织及社会公众等多方面的协助服务保障。

(二)以实践为载体,拓展高职生创新创业心理素养培育实践体系

在校园与学生进行的对话访谈中,很多学生表示期望老师可以给予自己创业心理方面的教辅和安慰。 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大多是初次创业,也必然将面临来自家庭、学校、社会方面的经济风险和名誉压力。 大部分学生未曾经历挫折考验,自身的心智也并不成熟,自我心理的调节能力又不强,因此在遭受创业挫折后就会产生强烈的焦虑自卑,无法准确客观判断自身能力,错失许多机会[3]。学校在实施创业心理教育与辅导的过程中主要发现存在四个问题:一是学生对创业项目的盲目选择,缺少调查和绩效分析,不熟悉创业产品,风险评估意识欠缺;二是初次创业的学生创业的激情虽高,但年轻人的思维极易受所谓社会流行趋势摆布而忽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准确分析,发挥优势,这样创业团队缺乏集体凝聚力,盲目创办的公司就会面临一定风险;三是初次创业的学生不具备管理经验,由于营销方式单一、市场信息闭塞,投资理财薄弱、沟通协调反馈滞后往往也会陷入困境;四是甚至有部分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因为缺乏相关法律知识而上当受骗,根本无法及时有效地保护自身的合法权力。

为有效及时解决以上问题应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学校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有针对性地建立创业帮扶跟踪机制。一方面指导学生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以及消费者反馈信息。 另一方面认真做好细节工作,包括创业前期积极寻求资金或专业方面的援助与指导,结合市场需求展开调研、分析数据;创业期间不断更新完善硬件设施;创业后期结合售后服务反馈的信息对产品进行更新升级并进一步完善创业者心理素养。为积极做好创新创业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人员培训工作,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水平心理自助与助人能力的朋辈心理辅导队伍。为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学院从2014 年12 月底启动系列研讨培训工作方案:一是开展创新创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讨会;二是开展创新创业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训;三是帮助班级心理委员增强创新创业责任意识,明确工作职责,提高业务水平。与此同时学院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及素质拓展活动。一是利用橱窗、网络、心理电影赏析、展板、宣传单和书签等形式宣传创新创业心理健康知识;二是组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知识竞赛活动;三是组织开展“心灵对话—唤起成长的力量”征文比赛、“心理游园晚会”人际关系辅导活动、“破冰之旅” 等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有效缓解学生压力。另外,学院高度重视统筹兼顾,完善“学院—系部—班级—宿舍四级创新创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体系(具体建设方案如表4)。

表4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心理教育与辅导工作方案

基于以上教育教学实践取得的宝贵经验,学院将不断拓展高职生创新创业心理素养培育实践体系,做好以下几方面具体工作:

1.建设学生创新创业数据库。 建设学生创新创业数据库,通过对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典型案例积累汇总,对比分析成功背后的有效解决方案,帮助学生清醒认识创业,有效提高创业成功机率。 教师拟定课题并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爱好申请基金项目,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促进学生竞争意识、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

2.建立模拟创业的微机构。 运用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集中培训有意愿创业的学生,仿照市场上公司经营模式创办模拟公司,学生通过担任公司不同管理层以及各个岗位的职务切身体验公司的实际运营,通过全程参与公司的成立和成长更深切体会企业管理者应该具备的能力, 包括企业的创建运行、商业计划的撰写、融资的过程、工商登记、商标注册等,丰富学生的创业经历,为日后真正的创业奠定基础。

3.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高职院校要培养学生法治思维,树立法律法规意识,切实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按照法律程序和法律思维方式指导创业失败的学生妥善处理剩余的产品货物和办公设备用品,尽可能地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 学校要制定相关帮扶政策,在大学生创业失败后指导其与金融机构协商贷款和债务处理,合法合规协调企业与其他债权人之间的矛盾,以减免、补助或借款等方式给创业失败的学生提供适当经济援助,有效缓解学生压力。

4.搭建平台积累实践经验。 长期以来校企合作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方法之一,对提升创业教育水平亦具有重要作用。 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加强与创业成功企业之间的合作,关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升,引导和鼓励学生深入企业观摩学习,聘请企业家为学生进行经验传授、解答疑惑;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校企平台上检验自己的专业知识及其掌握与应用情况;鼓励创业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社团,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为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双创大赛以增强他们的创业信心,积累实战经验,提升创业能力。

(三)以能力为导向,完善高职生创新创业心理素养培育体系

1.及时疏导学生创业心理困惑。 心理专业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在创业心理课程设置与咨询服务方面做好细致工作,条件允许可建立“心灵服务站”,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跟踪了解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有效疏导缓解学生浮躁焦虑情绪。 鼓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创业个性,重点做好心理咨询和疏导工作,有效防控消极极端事件的发生[4]。特别关注创业失败学生的成长及时有效动员其家人、朋友、同学、同事等开展心理疏导工作。笔者接触过一个曾经非常优秀的大二学生,因为创业失败负债累累,在家庭生活中又因学习成绩下降与母亲矛盾激化,对学习充满了厌恶,宁愿辍学。针对这一案例,学院心理咨询教师启动紧急心理疏导程序,并调动多方人力资源开展工作(见表5)。

表5 心理疏导成功案例

2.重视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要加大创业文化主题宣传力度,将创业文化活动与创业教育相融合以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激发和促进学生的创业意识,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通过开展创业策划比赛或主题演讲等活动,鼓励学生将自身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在创业的道路上不断成长前进。 也可以通过举办创业研讨会、专题讲座、成果展示等活动把成功的创业事迹引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尤其是对成功校友的创业历程、创业方法、心理变化等方面的经验分享,可为学生拓宽创业视野;通过提供法律援助、市场评估、创业实践平台,指导学生从专业角度着手,进行市场调研和产品需求分析,使学生的创业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监管的系统。

3.有针对性制定可行性高的创业计划。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带动学校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建设,汇聚每一位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大一学生结合他们的兴趣和特长提供创业实践平台,着重培养创业相关领域的技能,给予充分的锻炼,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系统有针对性地指导大二学生收集积累相关专业的市场信息,了解金融理财、法律法规、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引导学生组建创业团队,通过实战积累创业经验;针对大三学生更注重实用技能训练,申请创业项目、注册实体公司,在资金和技术上重点扶植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业项目或团队。

与传统互联网相比,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将更多地影响人类的思维与行动、生活与生产。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创新精神的养成和创业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成长为具有创业思维的创业者,增强学生的进取心、责任感与使命感,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要大力开展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媒体资源选取优秀的创新创业教学案例,整合完善原有的创新创业教材教学资源,在加强教材建设的同时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如研发翻转课堂共享线上线下资源,推出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创业指导教育[5]。另外专业化程度高的社会需求产品更具有核心竞争力,以模拟创业公司为桥梁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需求以及市场供求变化。发挥聪明才智,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创业领域专业化知识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基本技能,在创业的道路上不断锐意创新、探索进取。

猜你喜欢

高职生心理素养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心理小测试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心理感受
当代女高职生婚恋观的现状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