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教育模式在高中足球选项教学中的研究

2019-06-12李建涛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学时足球运动实验组

李建涛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于2018年1月印发,并定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新课标在足球模块中指出,每节课不能只教一项技术,应该指导学生进行多种技术相结合的学练,并在游戏和比赛情景中加强动作技术的运用和提高,使学生尽早体验完整的足球运动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1]。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由新课标修订组编写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中多次以案例形式提及运动教育模式这一在国内相对陌生的体育教学模式。运动教育模式(Sport Education Model)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著名体育学者西登托普先生提出的一种课程与教学模式。它是以来自游戏理论、全员参与的运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教师直接指导、合作学习和伙伴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以固定分组、角色扮演为组织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比赛为主线,提供给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以真实的、丰富的运动体验的教育模式[2]。运动教育模式自2004年介绍到国内后得到了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但绝大部分研究对象集中于高校学生,而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实践研究较少。因此,为验证运动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性,广州市番禺区实验中学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开展了在高中足球教学中采用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研究。

1 研究对象

广州市番禺区实验中学100名高一年级足球选项学生,100名高二年级足球选项学生。两组学生均为男性,而且在之前的体育教学中均未选修过足球。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期刊检索收集体育教学模式及运动教育模式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充分了解本课题领域的理论及研究现状。

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研究对象对足球教学结束后的满意度。实验后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8份,有效问卷194份,有效率97%。

2.3 实验法

实验时间为2018年2月-2018年6月,实验地点为广州市番禺区实验中学足球场。通过对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素质测试数据做T检验可知,P值均大于0.05,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虽然相差一个年级,但各项身体素质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身体素质对比分析表

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研究对象实验前、后的测试数据进行数理统计。

2.5 对比分析法

对研究对象实验前、后各项身体素质、各项足球技能已经问卷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运动季划分及主要任务

实验规定高一年级10个班和高二年级10个班的足球选项人数为每班10名男生,并且之前没有选修过足球。高一年级为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高二年级为实验组,以班为单位确立10个学习小组,采用运动教育模式开展足球教学。运动教育模式包含六要素,即运动季、团队学习小组、正规比赛、最终比赛、成绩记录、庆祝活动。其中运动季并不是指一个教学单元,它包括练习期、季前赛期、正式比赛期和季后赛期,赛季的长度不少于20节课。运动季主要由正式比赛赋予真正的含义,比赛形式主要采用对抗练习、循环竞赛、联赛等形式[3]。

由表2可知,整个运动季共36学时,其中练习期为6个学时,季前赛期为8个学时,正式比赛期为20个学时,季后赛期为2个学时。正式比赛期需要14场比赛,由于每场比赛需要2个学时,每个学时有2场比赛同时进行,所以需要14个学时才能完成比赛。考虑到由于台风、雷雨天气以及其它不可抗拒因素而停课的原因,把正式比赛期定为20个学时,约占总学时的56%,以确保比赛可以按时完成。

表2 运动季的学时划分及主要任务

3.2 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3.2.1 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通过参照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实验前、后的身体素质测试项目定为50米、1000米、立定跳远、引体向上、坐位体前屈五个项目。由表1已知,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项身体素质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后两组的测试数据见表3。通过对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五项身体素质测试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可知,两组测试项目的成绩比实验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存在显著性差异的项目是50米、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而1000米和引体向上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可知,运动教育模式相比传统教学模式,在足球教学中对提高学生速度、爆发力和柔韧性方面有较大优势,但在提高心肺耐力和上肢力量方面并不存在明显优势。其原因在于运动教育模式中大量的比赛情景促使学生有更多的短程奔跑、更多的跳跃,使下肢速度和力量不断得到提高。同时为了避免受伤,学生也会更加认真的完成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从而促使柔韧性得到提高。但由于比赛时间较短,上肢动作较少,因此在提高耐力和上肢力量上的作用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2.2 实验组和对照组足球运动技能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2016年6月份,教育部印发《学生足球运动技能等级评定标准(试行)》。其中包含五级评定标准,根据教学内容,测试选择使用二级评定标准,评分表见表4[4]。

表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身体素质对比分析表

表4 二级评分表

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足球运动技能测试结果可知(表5),两组在脚背正面颠球、绕杆运球、踢准、折线跑四项测试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甚至对照组的绕杆运球和踢准成绩要优于实验组。而在小场地比赛中,实验组的成绩要优于对照组,而且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运动教育模式相对于传统教育模式在提高学生单项技术能力上并不存在优势,但对提高学生在实际比赛中的技战术运用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拼搏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

表5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足球运动技能对比分析表

3.2.3 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教学实验结束后向学生发放对足球课教学效果的调查问卷,问卷有五个问题:1.经过学习,我掌握了足球基本技、战术?2.经过学习,我能担任学校级别足球比赛的裁判?3.经过学习,我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4.经过学习,我更加喜欢足球运动?5.我有兴趣在课余时间组织或参加小型足球比赛?每个问题有五个选项:完全不对、不对、一般、对、完全对,调查结果见表6。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整体上在是否掌握足球技战术和是否达到了锻炼身体目的的主观体验上没有明显区别;实验组对掌握足球裁判规则的熟练度整体要高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在学习结束后喜欢足球运动的人数更多,在课余时间参加足球运动的意愿也高于对照组,对培养学生形成终生运动的习惯有着重要作用。

表6 实验组和对照组足球教学效果调查表

4 结论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对比可知,在高中足球选项教学中采用运动教育模式要比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项核心素养。具体表现在运动教育模式在提高学生速度、爆发力、柔韧性等素质以及提高学生在实际比赛中的技、战术运用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拼搏精神有明显优势,而且更加有助于学生了解足球文化,掌握足球裁判规则,同时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终身运动的良好习惯。

猜你喜欢

学时足球运动实验组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足球运动对超重、肥胖儿童和青少年体质与健康影响的系统综述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包头市第十一中学学生足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
论下肢力量训练对拉丁舞的重要性
中职体育教学中有效开展足球运动的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学习不是“刷学时”
世界杯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