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探究
2019-06-11高海燕
高海燕
[摘要]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是新时期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探讨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必须厘清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历程,剖析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动因——必然性、必要性和必需性,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从顶层设计、要素资源及可持续发展保障层面探讨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在招生及就业、教学及管理、师资培养及引进、科研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职业教育 國际化 要素资源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08-0032-04
一、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历程
我国职业教育受早期定位及功能的限制,本身发展就很曲折。职业教育国际化夹杂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缝隙中成长,发展速度缓慢,趋势性和规律性并不十分明显。总体而言,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雏形期、调整期、发展期和全面启动期四个阶段。
1.雏形期(1978—1989年)。1978年,邓小平同志“两个不怕”讲话的发表为中国教育国际化发展解禁。1980年,我国首批13所职业大学诞生,并在接下来的十年里迅速增至126所,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开始走向正轨。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从成立之初就与普通高等教育一起翻开了国际化的新篇。此时的国际化完全以政府为主体,以公派研修留学为主要形式,具有明显的行政性及计划性的特点。自费留学及来华留学教育虽有启动,但是却限制颇多。
2.调整期(1990—2000年)。进入20世纪90年代,教育对外开放及国际交流合作继续发展,国家逐渐放宽了对公派留学条件的限制,越来越多的单位、高校(含高职)获取了自主外派留学人员的权利。同时,随着沿海地区开发开放,沿海地区的高职院校开始与海外院校建立合作关系。1993年,金陵职业大学与澳大利亚高校合作的“双联课程”,成为国内职业教育领域首例合作办学项目。在此期间,政府依然发挥着主体作用。中德政府关于《加强职业教育领域合作的联合声明》的发布促成了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上海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及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三大职业教育研究所的成立,其中,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时至今日发展成为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中加“高中后职业技术教育合作项目”的开展使得国内33所院校获益,部分国家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如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等均参与其中。总体而言,这一阶段的国际化以政府为主、以民间为辅,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主性。
3.发展期(2001—2013年)。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教育服务贸易更加开放。《中外合作办学条例》(2003年)、《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2004年)、《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秩序的通知》(2007年)等系列文件的颁布为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和法律规范。在此期间,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愈发多样。除了中澳政府牵头的“中澳职教项目”资助了重庆5所职业院校建设外,教育部职成教司与德国国际培训协会还共同组织了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项目;职业教育界引进了多种国际职业资格认证及课程体系,如珠宝鉴定师、丰田TEAM2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蓬勃发展,自费留学生的数量增长远超公派留学生,来华留学生的人数也随之增加。总之,这一阶段政府与民间通力合作,各占半壁江山。
4.全面启动期(2014年至今)。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建设“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愿景,职业教育被赋予崭新的、现代的使命,发展空间更加广阔。职业院校纷纷抓住这一机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引进来”“走出去”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例如,广西和云贵地区针对东盟留学生项目的成功开展。更令人瞩目的是天津的“鲁班工坊”项目,具有鲜明的品牌效应和中国职业教育特色。进入新时期,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呈现出以政府为主导、以民间为主体的良性发展态势。
二、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动因分析
1.职业教育的定位决定了其实施国际化的必然性。职业教育是以技术和应用为核心的教育类型,注重对受教育者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相对于知识获取和传播而言,技术更容易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推广和交流。因此,职业教育天然具有国际化的属性,必然会走向国际舞台,发挥更大的作用。
2.职业教育的使命昭示了其实施国际化的必要性。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使命。就职业教育的政治使命而言,通过输出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增强国际影响力,有助于提升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职业教育的经济使命而言,一方面,通过培养国际化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资源支撑;另一方面,通过发展教育国际贸易可获取相应的经济利益。就职业教育的文化使命而言,职业教育国际化不仅可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同时也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持久的力量。
3.职业教育的自身发展注定了其实施国际化的必需性。近年来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然而随着高校扩招政策、普校转型操作的持续发力,职业教育生源数量却呈下降趋势。为了保持招生规模,提升核心竞争力,职业教育除了要主动适应国内教育市场的动态变化,依据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求调整教育教学模式外,更要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通过吸引更多的国际教育资源来缓解生源、经费等方面的办学压力,寻求国际化及特色化发展途径。
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
1.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内外部环境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制造强国战略的提出为职业教育国际化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为职业教育国际化营造了良好的政策氛围;民众对职业教育认可度的不断提高为职业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有利的社会基础。从整体上看,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正处于战略机遇期,然而不容否认的是,其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在国际上,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老牌教育强国国际化发展起步早,发展相对成熟,占据了世界职业教育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在这种背景下谋求发展可谓困难重重。在国内,普教体系的国际化发展由来已久,发展规模和水平普遍高于职业教育国际化。
2.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初具规模,但规模化及特色化发展严重滞后。当前,无论是国家、地方政府还是职业院校都意识到了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为推动国际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许多职业院校都加入了国际化办学的行列,留学生规模持续增长。可以说,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不可否认的是,除了个别政府推动的项目,大部分职业院校开展的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处于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状态,项目内容及形式单一,同质化严重,结合院校及所在区域特点開展的特色化项目更是少之又少,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期待质效齐增。
3.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缺乏系统性、科学性。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本质是要输出本国的优质教育资源,但目前我国的大部分职业教育资源尚未进行系统整合,还存在学科建设滞后、专业群竞争力不足、课程教学资源开发有限、双语师资队伍数量不足、教材更新缓慢、中高本硕纵向衔接通道不畅等问题,严重阻碍了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步伐。
四、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
1.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基本思路。第一,树立国际化战略思维,加强国际化战略规划。确立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理念需要树立国际化战略思维,从全球的角度衡量职业教育的价值和功能,既要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国外的成功经验,也要有迎头赶上、保持自身特色的雄心;要将国际化和本土化有效结合,处理好“引进”与“输出”的关系。同时,根据不同国家的发展水平制定差异化及特色化的合作战略,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
第二,遵循国际化发展规则,做到开放、超前、实效。职业教育国际化要想“走得稳”“办得好”,就必须坚持开放性、超前性及实效性的原则。开放性体现在以开放的胸怀看待国际、国内两个职业教育市场,不断增强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调整和适应的能力;超前性体现在职业教育对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引领、对未来文明创造及传承的使命上;实效性则强调职业教育国际化对教育本身竞争力的提升效果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第三,完善国际化发展机制,实现各组成要素的国际化。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应加强机制建设,建立协同发展机制、沟通与对话机制及多边合作交流机制,全方位确保人员要素、运作要素、财务要素及组织要素的国际化。
2.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策略。第一,加强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营造规模优势,打造品牌专业。首先,职业教育国际化不是某一学校或某一教育部门的职责和任务,而是需要各个利益群体的共同参与。为协调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需要国家从制度层面进行统一规划,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协商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共享机制等。其次,各级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财政投入力度,以及鼓励召开国际会议、开展留学项目、举办国际科研培训、建设资源共享平台,为职业院校走向世界牵线搭桥,推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师生学者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最后,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特点,可以组建京津冀、长三角、泛珠三角地区“三极”职业教育国际化集团,遴选基础条件好、服务能力强的优势专业打造国家级职业教育品牌,并根据各区域特点建立特色品牌专业群,增强专业的辐射度及交叉度,避免同质化竞争。
第二,合理开发教育要素资源,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内涵发展。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应采取立体式全方位策略,深挖职业教育要素资源,增强职业教育本身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首先,严把“进出口”关,即招生及就业。就招生而言,可以通过“三极”职业教育国际化集团搭建招生共享平台,构建招生联动机制,并根据各区域的定位和特色开展“精准招生”;同时,充分利用网站、手机APP等现代化手段,通过国际会议、大使馆、校友会、中介、留学生及其家长等多种途径开展招生宣传。值得一提的是,当前,职业教育学历体系尚不健全,专科学历对外国留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因此,需要打通与本、硕学历的纵向衔接渠道,吸引更多的学历生源来华深造。从就业层面来看,“就业能力”是国际化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试金石”。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促进人力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因此,职业院校要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创新留学生实践教学模式,吸引国内外企业积极参与建立留学生实习实训及就业基地,以提高留学生在所在区域的就业率,解决“出口”问题。
其次,实现教学及管理环节的国际化。教学国际化要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标准、开设课程及教学模式的国际化。通过设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标国际化人才培养标准,引入国际知名职业认证体系,培育具有国际视野、适应新时期国际竞争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时代背景,大力建设与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群);加大对原有优势学科的整合规划,通过增设具有国际意义的课程及使原有课程具有国际意义这两种途径建设国际化课程。教学课程及内容安排要经过充分论证,同时要基于国际背景介绍知识、技能的发展。在教学组织及管理上,要进一步完善学分制及跨学科选课制,推进学分互认机制建设,培育具有多种专业背景的“跨域”国际人才。
再次,实现师资培养及引进的国际化。师资国际化是职业教育国际化最重要的保障。了解所学领域国际前沿动态、掌握行业领域新技能的国际化教师可以直接完成知识及技能的传授,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职业院校可通过国际招募、骨干教师本地培养、与优势校项目互换、选聘行业专家兼职、遴选客座教授、在职教师研修等多元化途径来提升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最后,促成科研及社会服务的国际化。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及“技能性”导向往往造成人们对职业教育科研及社会服务国际化的忽视。职业院校在国际化教学开展过程中,应通过组织国际交流、举办国际会议、开展跨国课题研究等方式促进教育理念、管理模式、信息技术的提升,同时积极促成科研成果的国际化转化。此外,职业院校还可通过为企业员工提供国际化的技术培训、服务等方式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3.职业教育国际化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策略。职业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职业教育国际化领域的新形势、新问题。职业院校有必要对照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建立数据采集机制,完善监测和评估机制,并组建专业化的队伍,定期监测、发布、梳理和分析问题,完善对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宏观管理及微观调控。
[参考文献]
[1]陈文珊.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国际化路径及借鉴意义[J].中国高等教育,2017(18).
[2]胡成琳.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战略与实施路径研究[J].品牌研究,2015(5).
[3]王义.职业教育国际化路径比较及其启示[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
[4]叶宏权.面向东盟的天津高职教育国际化招生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