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戏剧教学与学生审美人格的培养

2019-06-11尹腾连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4期
关键词:戏剧教学学生发展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精神层面的空虚引领了新的消费时尚。戏剧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其本身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等元素,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为人们带来了良好的审美体验,其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培养高职学生审美人格意义非凡。本文基于高职戏剧教学与学生审美人格培养的关系进行概述,着重就高职戏剧教学对学生审美人格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戏剧教学;审美人格;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人类文化艺术的发展长河中,戏剧犹如一个璀璨的明珠,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审美体验,尤其是在现代传媒技术支持下,产生了巨大影响作用,其本身浓缩着极具现实意味的思想情感,发挥了重要的社会教育作用。审美人格作为健全人格最高层次的追求,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其中亦涵括了戏剧教学。基于高职戏剧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人格,触发了学术界的深刻思考。

一、审美人格概述

初始的“人格”概念形态源于拉丁文“Persona”,其本意是指戏剧演员的面具脸谱,并附着上了明显的身份角色色彩,如狡猾、忠诚等。艺术源于生活,戏剧面具下形形色色的人总能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格”被赋予了多重含义,目前学术界尚未准确定义。在我国传统文化认知结构中,人格更多的归属于伦理道德范畴,如孔子推崇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孟子的信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总体上而言,人格可视为是人的个性品质,反映了人精神风貌的总体特征。我国知名学者何齐宗认为,人格包含了多种类型,有理性人格、道德人格以及审美人格等。某种维度上,审美人格所展现的是人对美的定义与认知,如和谐、个性、自由、创新等,其本身将抽象感情与感性认知融合在一起。具有高度审美人格的人,不仅能够从感性认知层面上欣赏美、热爱美,亦能够从理性认知角度自然接受美的规律,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完成对美的创造与表达。审美人格的形成,进一步丰富了人物情感,建构了学生更加丰富、充实的审美特征,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健康人格,是现代高职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

二、高职戏剧教学与学生审美人格培养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发展,人类的创造力不断被发掘,社会生产力亦是攀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物质财富的持续积累,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与此同时还隐含着深层次的社会危机。事实上,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社会负担,诸如贫富拉大、就业困难、教育失衡、环境恶化等现实问题,扭曲了其价值认识。尤其是互联网时代,西方资本主义渗透有了更大的间隙,多元文化生态格局下,他们的健康人格出现了危机。因此,高职学生审美人格的培养尤显迫切,在此过程中,戏剧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蕴含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堪称承担这个重任的“排头兵”。高职戏剧教学的开展,不仅培育了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还提升了他们创造美的素养。戏剧本身有着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定位,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与审美人格教育目标相合,奠定了两者的融合发展基础。另外,高职院校学生正值成长关键期,较浅的社会阅历,使之尚未建立成熟的价值认知体系,思想观念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和干扰。通过戏剧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开展审美人格教育,有着非凡的价值意义。同时,审美人格培育在高职戏剧教学中的融透,还增强了学生情感体验,有效调动了其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高职戏剧教学对学生审美人格的培养策略

高职戏剧教学中浓缩着丰富的审美教育资源,其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对学生审美人格的塑造是其终极的价值追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作者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高职戏剧教学对学生审美人格的培养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引导鉴赏

对戏剧的鉴赏,因其本身的艺术特性,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眼、耳、鼻、口等各个器官感受,焕发了其思想情感,并培育了其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综合审美能力,最终形成高尚的审美人格。具体而言,戏剧作为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处处融透着冲突,包括人物之间的冲突、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等,竭力彰显出了人物的性格冲突,对其的赏析与鉴别,有利于建构学生正确的审美形象。与此同时,戏剧情节作为戏剧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人物性格、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对学生有着极高的吸引力。良好的戏剧故事情节结构,将各个要素紧密联系在一起,呈现出了一种完美的艺术形态。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鉴赏戏剧情节,帮助他们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使之更快地融入到戏剧情景当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审美感受。某种维度上讲,学生鉴赏戏剧情节的过程,亦是接受美的熏陶,最终实现自我升华的过程。除此之外,基于对戏剧矛盾冲突和情节结构的鉴赏,教师还需引导学生欣赏分析人物形象,透过其揭露出最深刻的思想情感表达,理性对待各种社会现象。如上分析所述,戏剧人物形象的塑造源于现实社会形形色色的人,对其的认知与理解,是塑造高职学生完整审美人格的有效方式。

(二)组织讨论

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一定程度上还限制了他们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高尚的审美人格的形成。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新课程体系建设进一步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戏剧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其本身融汇了浓厚的民族文化元素,并且富含深刻的哲学思想。在现行的高职戏剧教学体系结构中,研究性教学法备受推崇,改变了其以往作为小说诗歌等文体的附庸,有效释放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运用一切知识储备真正参与到戏剧教学活动中来。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教师可以戏剧原有的故事情节为基础,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对学生视听感受产生刺激,提高他们的参与兴趣。信息化時代,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的应用,确保了上述操作的可行性,基于此,教师可在戏剧教学课题确立之后,从网络上搜集有关素材,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方式,深化学生对整个戏剧情节的了解,并适时、恰当地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互动讨论,在相对轻松愉悦的氛围下,使之真实地表达自我,及时跟进他们的思想情感变化,以审美人格培养为基点,针对性地予以引导和教育,最终促进他们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实践体验

思想意识是行为实践的先导,而行为实践又是升华思想意识的有效路径,两者之间存在良好的互动关系。戏剧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将文学、音乐、舞蹈、绘画以及表演等元素集整在一起,其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唯有充满生命力的表演,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其艺术魅力。与此同时,现代传媒技术的高速发展,亦为高职戏剧实践教学提供了充分条件。另外,戏剧表演不仅仅作为高职戏剧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还从侧面反映了学生审美特征,是对其所学的综合考察,为后续指导工作提供了信息支持。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教师可以学生兴趣为切入点,选择合适的戏剧文本,可以是教学教材,也可以是课外剧本,在明确课程主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职能,帮助学生做好角色分配,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并及时跟进各小组活动动态,及时发现问题或不足,给予必要的启示指导,提高戏剧实践教学的秩序性和实效性。在此之后,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做好反思总结工作,结合整个实践过程,使之重新审视戏剧艺术,并升华他们的思想情感体验,提高其美的鉴赏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最终形成良好的审美人格。另外,教师亦需客观审视学生活动行为,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表彰优秀,使之获得成功体验。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戏剧教学对学生审美人格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作为德育教育的有机构成,必须要得到高度重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价值。在实际践行中,应该从戏剧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精心设计鉴赏、讨论以及实践等内容,升华学生审美认知。希望学术界大家持续关注此课题研究,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有效的实践策略。

参考文献:

[1]包瑜.戏剧教学的教育意义及其运用[J].文教资料,2018(32):98-99.

[2]李丽安.教育戏剧在大学生礼仪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9):74-75.

[3]侯丽俊.试论大学语文戏剧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河南教育(高教),2016(6):3-5.

[4]路德斌.戏剧教学不容忽视[J].教育教学论坛,2014(47):131-132.

作者簡介:尹腾连(1984-),女,汉族,四川人,研究生,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戏剧教学学生发展
小学语文课堂的留白艺术教学分析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策略浅析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浅谈语文课堂传统戏剧艺术的教学理念
高中英语戏剧教学的课堂实效性研究
入乎剧境 精于体悟
浅谈高中语文戏剧教学课外实践活动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