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常规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2019-06-11王梅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鉴别诊断贫血

王梅

【摘 要】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贫血患者82例,时间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根據贫血类型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包括地中海贫血(A组,n=41)和缺铁性贫血(B组,n=41),之后选取同期入院的健康人员41例,将其当做C组,所有受检人员入院后均接受血常规检验,最后对检测结果的差异性进行总结。结果:对比三组受检人员的RBC/MCV,B组比A组、C组更高,与此同时A组患者的RBC、RDW值比B组更高,组间数据对比判定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Hb、MCH、MCV检测值结果来看,C组比A组、B组更高,组间数据对比判定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贫血鉴别诊断中血常规检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将其当做鉴别疾病类型的主要指标。

【关键词】 血常规检验;贫血;鉴别诊断

若人体内血液红细胞比正常值低,则说明为贫血症状,引发因素与各种系统疾病类型存在相关性[1]。其中较常见的为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因此临床需对早期诊断鉴别水平进一步加强,从而为后续的治疗奠定基础。为此,本院对血常规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并总结分析结果,具体情况见下文描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的贫血患者82例,时间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根据贫血类型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包括地中海贫血(A组)和缺铁性贫血(B组),例数分别为41例。之后选取同期入院的健康人员41例,将其当做C组。A组贫血患者中,最大年龄为70岁,最小年龄为20岁,年龄均值统计后为(32.6±5.7)岁。其中男性患者有15例,女性患者有26例。B组贫血患者中,最大年龄为71岁,最小年龄为22岁,年龄均值统计后为(33.0±5.8)岁。其中男性患者有14例,女性患者有27例。C组健康人员中,最大年龄为71岁,最小年龄为21岁,年龄均值统计后为(34.1±5.5)岁。其中男性有18例,女性有23例。三组受检人员的各项基线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剔除依据[2]

1)入选:A组、B组患者的疾病均由临床证实;伴有以下症状,如:心悸、头晕和乏力;C组受检人员的结果均表示正常,家属均对此次研究知情。

2)剔除:伴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伴有相关血液系统疾病;具有较差的依从性,由于其他因素中途退出。

1.3 方法

受检人员检查前需确保禁食,时间为12h,之后在第2d清晨采取肘静脉血,血标本量为2mL。抽取后在真空状态下轻轻摇晃,确保与抗凝剂混匀。在操作期间,需由资深血液检验科医师完成,并遵循使用说明书操作[3]。

1.4 指标的判定依据[4]

对比且分析三组(A组、B组和C组)受检人员的各项指标,主要包括:RDW(红细胞分布宽度)、MCV(红细胞平均体积)、Hb(血红蛋白)、RBC(红细胞)。在此基础上还包括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和RBC/MCV。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三组受检人员的各项指标,并用t进行检验,对三组患者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形式进行卡方检验,核对数据软件选择SPSS 21.0软件,当研究指标存在明显差异时,检验P<0.05。

2 结果

对比三组受检人员的RBC/MCV,B组比A组、C组更高,与此同时A组患者的RBC、RDW值比B组更高,组间数据对比判定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Hb、MCH、MCV检测值结果来看,C组比A组、B组更高,组间数据对比判定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临床疾病中贫血较为常见,且常见的类型为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前者主要由合成铁元素减少致使患者长期缺铁,降低Hb合成能力的同时引发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后者的引发因素与血液中珠蛋白生成异常有着直接关系,存在溶血性和遗传性[5]。通常情况下,贫血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机体健康,由此可见,实施有效的方案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对于贫血的诊断方法呈多样性,常见的为血常规和骨髓铁染色,后者为诊断金标准,但是具有侵入性,致使患者不易接受。与此同时,在检查期间,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骨髓取材部位的差异影响检查结果[6]。近年来,在贫血诊断中,血常规逐渐引入临床,凭借诸多优势受到了患者的青睐,该方法不仅对患者是否存在贫血予以判断,同时可有效鉴别贫血类型,从而为后续的治疗奠定基础。此次数据结果显示:B组患者的RBC/MCV比A组、C组更高,A组患者的RBC、RDW值比B组更高,组间数据对比判定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C组受检人员的Hb、MCH、MCV检测值比A组、B组更高,组间数据对比判定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贫血患者通过实施血常规检验可将病情类型和是否存在贫血予以鉴别,从而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有利依据,这一研究结果与临床文献的报道存在一致性[7]。

总之,贫血患者应用血常规检查,可将贫血发病情况充分显示。与此同时结合临床血液指标可对患者的贫血类型予以诊断,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娴默,肖林,李彦林,等.血常规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16):2422-2423.

[2] 叶文娟.血常规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09(19):54-56.

[3] 王岩.血常规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4):65.

[4] 贺华.浅析血常规检验在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医药前沿,2017,07(18):182-183.

[5] 冯亮,王伟,孙爽,等.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的应用与可行性分析[J].健康前沿,2017,26(09):242.

[6] 张志超.临床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34):69.

[7] 邓瑰丽.血常规检验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7):42-44.

猜你喜欢

血常规检验鉴别诊断贫血
血常规检测结果对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价值观察
你对贫血知多少
中小学生贫血原因调查与分析
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的结果对照分析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小实性病灶鉴别诊断中应用研究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
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脂肪肝与健康人血常规的检验结果比较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