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方言中的通用量词和特色量词

2019-06-11刘洋

课外语文·上 2019年4期
关键词:比较分析量词

刘洋

【摘要】本文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第二版》(汉语方言卷)对汉语方言的分区、整理分析《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42本分卷中的量词,梳理不同方言的量词特点。将汉语十大方言区的量词作为一个系统整体考察,比较汉语方言各点量词的内部系统、通用量词、特色量词等,通过对各方言量词的比较,揭示各点量词的共性和差异。

【关键词】汉语方言;量词;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H17【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黄载君(1964)指出:“汉语量词的应用至少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时间久,数量多,因此它的发展变化也就比较复杂。”汉语量词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集中体现在各方言量词的特点、分布、使用等方面。对汉语方言量词进行系统性研究,比较各方言量词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探究汉语方言量词的特点和类型,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汉语量词的历史和现状,并深化对汉语量词本质的认识。

一、量词次范畴的划分

为便于呈现和比较各方言内部的量词体系,本文综合前人成果,结合汉语方言实际,拟定了量词内部次范畴的划分,划分标准是按照搭配和意义综合考量的方式,先根据搭配把量词系统分为名量、动量、时量三大类,在此基础上根据意义进行各小类的内部划分。以往学者对量词次范畴的划分角度不同,标准不一,很难找到完全一致的分类,主要观点有二分法、三分法、多分法三类。二分法,如张志公等(1956),黄伯荣、廖序东(1991/2002),张斌(2000),邵敬敏(2001);三分法,如丁声树等(1961/2004),黎锦熙、刘世儒(1962),胡明扬(2006);多分法,如赵元任(1979),吕叔湘(1980/2010),朱德熙(1982/2003),郭锐(2002)。

结合前人理论和各方言量词实际情况,本文对量词次范畴划分如下:

首先把量词分为名量词、动量词、时量词。

名量词数目最多、类别最为繁杂,前人学者对名量词的分类也最为细致,故本文把名量词分为个体量词、集合量词、度量衡量词三类考察。

个体量词中,有的量词能与各种类型的事物搭配,如广州话的“隻”,这种量词本文称“通用量词”,通用量词可以和具有不同语义类型特征的对象进行搭配,与“专用量词”对立,专用量词只能和某一个或某一类事物进行组合。

集合量词中,定量的集合量词表量一定,如西安话的“双(用于成对的东西,一双鞋)”,即表示“两个”;不定量集合量词如粤方言的“啲(表些、点儿)”,“啲”究竟表示几个东西,没有明确数量;各种具有容纳性质的名词基本都可以用作量词。如哈尔滨方言的“一棒子”为“一瓶子”,棒子是容器,这类词本为名词,只是因为可容纳或放置一些东西而用作量词,有的词典标注其为“临时量词”,本文皆归入“容器量词”。

二、通用量词比较

通用量词被提及最多的是“个”和“隻”,一般认为北方通用量词为“个”,南方通用量词为“隻”,通过42本分卷的量词材料来看,万荣方言的通用量词为“外”(外uai3:通用 量词,用于没有专用量词的名词,相当于北京话的“个”:一~馍丨两~果子丨三~人丨几~星期都没回去);成都方言通用量词除了“个”,“根”也在一定程度上有了通用量词的性质;柳州的通用量词为“枚”和“个”;太原方言的通用量词为名量词“块”和“个”;上海方言通用量词为“隻”和“个”;南昌方言、长沙方言、娄底方言通用量词为“个”和“隻”;海口方言通用量词为“个”和“枚”;广州方言通用量词为“隻”和“条”;南宁、梅县通用量词为“个”“隻”两个;于都方言通用量词为“股”(股ku35,a.相当于“个”:一~赖子、女人、电筒、磨石、秤砣、烟筒、猪尾;b.用于成块的东西:一~石头;c.用于气味:一~气色);柳州和海口方言中,“枚”的搭配范围也很广。

由此可见,汉语方言量词体系中,通用量词除“个”“隻”以外,还有“根”“块”“股”“枚”等。

三、各方言区特色量词

有些方言量词呈现明显的南北对立分布状态,《汉语方言地图集》(词汇卷)有关量词词条显示,北方用“头”的搭配中,南方多用“只”;北方用“顿”,南方多用“餐”。通过对42本量词的研究发现,呈明显南北对立的还有“窝”与“窠”这一对量词,官话区、晋语区基本都用“窩”,吴语、徽语、湘语基本都用“窠”,处于中间地带的赣语则“窝”“窠”皆出现,另有个别方言区有其他说法。“窝”“窠”及其他意义相同的量词表达方式呈现明显的地域分布特点。

详见表1。

除了整体呈现南北对立性质的量词,各方言区还有区别于其他方言区的独有量词表达方式,如“寣(睡一觉,睏一寣)”只出现在吴语区,“孖(表示相连的一对)”只出现在粤语区等,详见表2。

可以看出,个体量词、集合量词、度量衡量词、动量词在各区均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另外,时量词也有不少特色表达。如成都方言的“哈儿”表示短暂的时间、忻州方言的“秃气”表示一段时间等。

参考文献

[1]李荣.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42本分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2]陈垂民.闽南话和普通话常用量词的比较[J].中国语文,1958 (12).

[3]林文金.莆田话的物量词[J].中国语文,1979 (6).

[4]林连通.永春话物量词的主要特点[J].中国语文,1985 (3).

[5]刘丹青.汉语量词的宏观分析[J].汉语学习,1988(4).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比较分析量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集合、充要条件、量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量词大集合
中日惯用语中动物隐喻的对比研究
善意取得制度的比较分析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分析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分析
经管类本科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