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

2019-06-11康国文

课外语文·上 2019年3期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中华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许多对人生具有指导意义的古老智慧。几千年 来,我国有不计其数的先贤将他们珍贵的思想财富融入了我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伟大的思想对高职学生的学习和人生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文将讨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将其运用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中华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对一个国家而言,拥有怎样的传统文化与其历史和长期的社会氛围有极大关系,传统文化亦是一项无价之宝。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灿烂的文明,传统文化更是流传至今不曾出现过间断。这一优秀的财富有必要交给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将其传承下去。从个体上讲,中华传统文化又对其自身的发展和生活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因此,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给高职学生也是一个需要引起职业学院重视的课题。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语文教学结合的重要性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在世界舞台上文化更是一个国家最直观的名片。从世界格局上看,当今各国之间激烈的竞争不仅是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竞争,更是各国文化激烈地碰撞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为了适应当前的时代,职业院校培养出的人才也必须具备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其不仅应在学习生涯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更应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我国很多教育界知名人士早已经意识到了传统文化教育在提升国家软实力上的重要性。另外,在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又有独特的现实意义。首先,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学习能力不强且素养不高。另外,由于我国目前高考制度的弊端,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基础知识较差,其语文功底薄弱,对中华传统文化没有兴趣。高职学校的学生通常对互联网上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阅读的是快餐网络小说或者碎片化的文章,对国学经典名著嗤之以鼻。此外,他们比起传统文化更崇尚外来的西方文化。洋快餐、外来影视作品、西方节日挤占了他们本应热爱自己国家传统文化的心。因此,将高职语文课堂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便成了引导高职学生的可行办法。造成这一现状的除了高职学生的个人原因之外,更重要的其实是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不够完善。在高职院校,学生长期以来被灌输着学会一项技术安身立命的思想,大有苟活于世的思想色彩。这造成高职学生学习的功利性要比普通学生强得多,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具有人文色彩和提高个人修养的事物全都被高职学生认为是“没有意义”的东西。从学校角度来看,学生这一思想主要还是学校培养方案的缺陷造成的。过去高职中的课程普遍具有较强的职业属性和功利色彩,人文类课程得不到重视,美其名曰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殊不知缺乏人文教育和人文关怀的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往往具有很多缺陷。即使他们具有了成熟的职业技能,但毕业生在社会上起到的作用将十分有限,其人生也将较为灰暗。而高职课堂中的语文课程便成了为数不多可以让学生接触人文教育的课程之一。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的

长时间以来,高职语文课程处在不被重视的环境下,课时经常被职业技能课挤占,造成语文课时严重不足,且缺乏完整的教学方法,没有一个准确的教学目的,甚至有些高职院校直接将语文课程取消。所以,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相结合,首先必须明确语文课的教学目的,完善高职语文教学方法。明确语文课程是重要的人文素养类课程,任何专业技能科目都不能挤占语文课程的教学课时。教学目的应严格以“提高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为目的,制订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在高职语文课程中传播优秀中华文化,不仅符合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也提高了语文课程在高职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素养。

(二)营造中国古典氛围,提高学生兴趣

为了让过去不受重视的语文课程能够被广大师生所接受,学校可以考虑营造一个具有中国古典氛围的校园,举办各种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知识竞赛和活动。目前电视节目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成语大会》受到广泛关注,学校可以借此东风举办各种校内外活动,提高学生生僻汉字听写能力以及对成语的理解程度。另外,各种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知识竞赛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可以提高语文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考虑到高职学生学习较为功利,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类活动也能给学生一个展示学习成效的舞台。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拘泥于课本,也要给学生讲授一些有趣的传统文化知识和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故事。由于高职学生语文功底薄弱,在面对诗词歌赋时,教师要帮助学生逐字逐句翻译文章,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传统文化中的古韵和思想。教师也要借助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各种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教学材料,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爱上自己国家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传统文化。

(三)注重朗诵爱好的培养,体会古典之美

我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数不清的诗词歌赋被创作出来。它们中有些构词优美,有些则可以和着曲唱出来。而这些美好可能还无法被高职学生体会到,因此教师可以将朗诵结合在教学中,为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朗诵的形式可以是诵读,也可以是吟唱。在语文教材中,大量的名家名篇可以供学生练习自己的朗诵水平。另外,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局限性,做好朗诵带头作用。在学生还对朗诵没有兴趣的学习初期,教师要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名家的朗诵作品,或者播放中华古典乐曲,自行朗诵。在讲授一篇文章的前后各朗诵一遍,让学生体会到在理解所学文章后朗诵该文带来的享受。当学生具备了良好的语文素养,体会到古诗词中的语言美、意境美后,必然对我国传统文化充满兴趣。

(四)如何在第二课堂中融合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高职学生的业余时间一般比较喜欢在互联网上寻求娱乐,玩游戏、看影视剧等成为其主要的娱乐方式。在当今的社会环境,学校不可能也不应该禁止学生上网。那么学校可以考虑将本校的传统文化教育与互联网相结合,引导学生自行访问。首先学校可以建立一个微信公众号并要求学生关注,然后每日推送优美的古诗文阅读,增加学生在第二课堂中接触中华传统文化的机会。如果文章的推送效果不好,那么学校可以考虑推送一些有关中华古典文化的视频材料,比如《百家讲坛》就是一个很好的材料。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学校除了按照法定节假日让学生休假之外,也可以考虑组织一些有关活动让学生自愿参加。比如,在清明节假期的前一日为寒食节,这个节日在今天已经很少受到关注,学校可以在还没放假的这一日内让学校食堂准备冷食,鼓励学生食用。学校要提前在语文课堂上向学生讲述寒食节的来历,让学生体会介子推传唱千古的忠君之情。

三、结语

综上,中华传统文化素养越来越成为高职学生必不可少的素养之一。高职院校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语文教学结合,必须明确目标,坚定自身传播古典文化的决心。

参考文獻

[1]张立英,朱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J].语文建设,2015(12).

[2]王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9).

[3]张树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4).

作者简介:康国文,1970年生,内蒙古扎兰屯市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讲师职称,研究方向为大学语文、中文写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编辑:张晓婧)

猜你喜欢

高职语文教学中华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中职英语的阅读教学
高职语文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究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高职语文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
高职语文教学职业能力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