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农村金融创新发展的现状及其完善

2019-06-11邹桂秀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金融创新福建省完善

邹桂秀

[摘 要]中央文件连续十年聚焦“三农”问题,致力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保障,农村金融创新在促进农村教育、科技、乡镇工业及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农村经济的增长也带动了当地金融业的进步,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配套服务如何更好地有效对接是当下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重点。在这一背景下,探索一条适合福建省农村金融创新发展的道路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福建省;农村;金融创新;现状;完善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不断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是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效率的有效手段。近年来,福建省不断推动农村金融创新向纵深发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日趋丰富的同时,金融服务效率也有效提升,在各项政策措施支持下,全省涉农贷款持续增长。截至2016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1.8%,高于全省本外币各项贷款增幅9.44个百分点,全年涉农贷款同比多增323.51亿元。

2 影响福建省农村金融创新发展的问题分析

金融改革的深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福建省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得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农业发展中大放异彩。但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福建省农村金融体系所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金融创新的进一步发展,一些问题亟待改善和解决。

2.1 信息传递不充分

近几年,福建省地方财政致力于工业建设等“政绩工程”,这些項目增值大,发展迅速,对地方财政做出较大的贡献。对于地方农业建设,政府则没有将其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对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不足,难以满足日渐增加的农业资金需求,对于发放“三农”贷款和相关资金回笼方面没有做到有效的衔接。相应的信息传输平台在农村更是缺乏,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信息无法快速传达到农民手中,形成了信息流通障碍,农民对政府提供的农村金融创新政策难以及时享有。

2.2 农业保险发展缓慢

随着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对农业保险的需求日益迫切。当前,农业生产抵御自然风险能力较低,且灾害损失程度和范围、理赔比例难以确定,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大,迫切需要加大农业保险的保障范围。但是目前我国农业保险总体发展缓慢,“三农”保险品种少,难以适应农业发展的要求。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资金和法律支持,农业保险体系严重滞后,与当前农村投资者的现实需要不相适应,再加上农民保险意识的缺乏,无法吸引农民更多的关注,这也制约了农村金融业务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

2.3 农村金融机构创新主体单一

金融机构单一的创新主体模式导致了部分金融机构支持农村建设的力度减弱。近年来商业银行关注资金的风险性,对贷款的审批权限进行严格把关,大量的农村闲置资金被抽走他用,使得县域中的小微企业和农民缺少足够的信贷资金支持。当前,农村主要的金融机构仍然以农村信用社为主,虽然当前正在全面落实农信社改革,将农村信用社升级为农村商业银行,并成立村镇银行,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范围,但总体上农村信用社在农村仍处于垄断地位,这也使得各类农村金融机构本质上缺乏相应的竞争和危机意识。

2.4 农村信用担保体系薄弱

在信用担保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福建省各类农村金融机构只提供小额贷款,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民的资金需求。现行的《担保法》《物权法》均规定“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但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而农业生产资料、农业用具等资产估值模糊又难以变现,金融机构大多难以接受其为抵押物。这些原因使得农村投资者在筹集资金方面存在困难,在机遇到来之际无法及时投入资金,从而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 完善福建省农村金融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与地方政府和金融同业的战略合作

农村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要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和金融同业的区域合作创新,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和信息传输平台。一方面,政府可以尽快掌握农村金融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以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村政府和地方合作组织作为农村金融机构与“三农”联系的桥梁,进行区域性合作可以建立有效的信息传输平台,把过去单向繁杂的信息传递模式向双向汇总沟通模式转移,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及投融资需求的实际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切实解决农村金融创新发展的政策瓶颈。

3.2 建立多元化的农业保险体系

首先,保险公司要扩大农业保险的品种和范围,增加承保对象;其次,要鼓励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并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引导保险公司创新保险产品,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全套保险;最后,要组建农业再保险机构,建立省级农业再保险基金。

3.3 开展交互式的农村金融创新服务

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大力开展中间业务,帮助农村工厂代发薪资,对农户的日常消费如水费、电费、话费、网络费、卫生费等代为划账,开展保险代理、基金代理等打开中间业务服务渠道,以此形成一个新的盈利模式。当前城乡一体化的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外出务工人数不断增加,闲赋在家的农民依托高新技术将农业产业化,结合农民现有消费意识和投资模式转变的有利时机,积极推广信用卡的分期付款,增加银行的第三方存管业务,还可根据农户生活消费情况,推出农业专属信用卡,以满足农民的投资消费需求。依托科技优势,积极推广网络、电话、手机等终端银行服务,简化农民到柜面办理业务的流程,让他们足不出户也能享受高速便捷的金融服务,也有助于消除农村和城市在金融服务、业务发展等方面存在的差距。

3.4 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完善农村征信系统建设,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积极推广农业小额信用贷款,扩大贷款抵押品范围,对于法律范畴之内、产权明晰、风险可控的各类资产,均可纳入贷款担保范畴。基于农民自身的信誉,可借鉴民生银行微贷的做法,将发货单等作为凭证,进行无担保或无抵押的贷款。低门槛、低利率和灵活的贷款模式,有助于帮助农民解决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同时可以进一步扩大支农贷款的覆盖面,如帮助农民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等,这也有助于农村金融机构挖掘高效、稳定的客户群,在为农民创收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村金融机构自身的业务量。

[参考文献]

[1] 刘榆绅.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J].时代金融,2016(23).

[2] 齐巍巍.顺应改革需求致力服务“三农”——中国农业银行六十年历史回顾与展望[J].农村金融研究,2016(06).

[3] 秦社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与破茧对策[J].中国连锁,2017(11).

[4] 张榆琴,李学坤.城乡统筹发展与云南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5(02).

猜你喜欢

金融创新福建省完善
福建省陈建洪名校长工作室掠影
修诚 启智——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简介
东南风福建省青年油画展作品选登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金融创新的互动发展
论互联网金融刑法规制的研究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与金融创新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资本项目开放与完善国内金融市场的探讨
完善企业制度管理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