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年级习作练笔的三大途径

2019-06-11邱碧燕

课外语文·上 2019年4期
关键词:表达途径

邱碧燕

【摘要】从低年级的写话过渡到中年级的习作,变“我要写”为“我愿写”,甚至激发学生乐写、爱写,产生写作的冲动。习作练笔的主要途径有:随文练笔;百字日记;活动练笔。本文是我在教学当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

【关键词】习作练笔;表达;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如何从低年级的写话过渡到中年级的习作,变“我要写”为“我愿写”,甚至激发学生乐写、爱写,产生写作的冲动。笔者认为主要通过以下三大途径,可以不拘形式地进行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一、随文练笔,读写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要求提出六点,其中第四点强调: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具有新鲜感的词句。翻开三年级语文部编教材上册,在读写结合点上教材是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指出,绝不犹抱琵琶半遮面。

首先在學生的习作语言积累上,教材以课后习题的形式做了要求。列举教材的第一单元,《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一道题: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花的学校》第       二道题:读课文的时候,你注意到下面加点词语了吗?读一读,记一记;“园地一”更注重语言的积累。第一板块为交流平台,交流的内容是:我在读书时,常常读到一些很有新鲜感的词句,看到这样的词句,我会多读几遍,然后抄写下来。第二板块是词句段的积累与运用。纵观编写特点,部编教材在学生积累习作的语言材料上做好了充分的链接,从读到写架设了一座易沟通的桥梁。其次在随文练笔上,教材也有机结合。

(一)句子仿写

《花的学校》课后习题第三道:课文中“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请你照样子写一写,如“清风一吹,他们……”“蝴蝶一来,他们……”如学生这样写道:“清风一吹,他们便醒来了”;“清风一吹,他们便睁开了惺忪的睡眼”;“清风一吹,他们便跳起了舞蹈”……通过这样的仿写,学生便懂得了运用拟人的方法写句子,使词句更加具有新鲜感,且生动形象。

《秋天的雨》读到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时,教材也明确提出要求:想象一下,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照样子写一写。学生了解了这一比喻句的形式后,学着写“它把黄色给了香蕉,黄黄的香蕉像一条小船,摇呀摇呀,送来了秋天的香 甜”;“它把紫色给了葡萄,紫莹莹的葡像一颗颗珍珠,摇呀摇呀,送来秋天的珍贵”……灵动鲜活的句子油然而生。

(二)片段仿写

中年级习作强调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写具体,就得落实到细致的片段描写。部编教材在随文片段仿写上也以习题形式提出练笔要求。

1.看图随文练笔

《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后练笔:从下面的图中选择一幅,写几句话。学生随文学到了用总分手法学写段落,此次得以落实。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后出示四幅图,随文练笔:你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写一段话和同学交流。学生随文学到了按时间顺序写片段的方法,依据自己喜欢的季节进行细致的片段描写。有的孩子这样写道:“到了秋天,家乡的小树林别具一格。树木并没有光秃秃的,偶有几片飞落的叶子,似可爱的蝴蝶翩翩起舞,林中依然有各种颜色的小野花点缀着,当然金菊会开得比较艳丽。银杏树上的叶子金黄金黄的,每片叶子大小一致,十分对称,随风飘落形成了银杏小道。弯下腰捡几片叶子藏在我的口袋里,哈哈哈!秋天就在我的口袋里。”孩子笔下的南方秋天多么真实、有趣!

2.片段拓展练笔

学习《大自然的声音》第二、三、四自然段后,学生对总分形式的段落描写了如指掌,教材又随机安排拓展练笔:你还听到过哪些“美妙的声音”?试着写几句话和同学们交流。如“鸟儿是大自然的歌手……”“厨房是一个音乐厅……”学生以此拓展,写得可有趣了:鸟儿是大自然的歌手,清晨她亮开歌喉,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当黄昏来临,所有的鸟儿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欢快的乐曲,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这样的练笔藏着无限的快乐。

《听听秋的声音》,引导孩子随文练笔:你还听到那些秋的声音,学着写一写。便有了这样的精彩片段:听听,秋的声音,花儿垂下脑袋,呜呜,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当然,随文练笔也可以安排在课文的结尾处、续写故事等。如《不会叫的狗》,学生借机大胆猜测,故事的结局还可能是怎样的,试着写一种。

二、百字日记,快乐习作

中年级习作强调学生要乐于书面表达,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结合教材第二单元习作的内容,学写日记。本学期坚持指导学生写好百字日记,下面就日记的形式与内容与大家做些交流。

(一)师生共写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遗憾的是,我们有那么多的语文老师,他们只会抱怨自己的学生不会写作,学生却从来没看到他们的老师读自己的习作。”笔者认为,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一定是能和学生共写作,让孩子们觉得写文章可以和老师愉悦地进行交流,共读共写好不惬意!由此,我在本学期的习作课上,总会安排一个小环节,读一读老师的日记,学生们非常喜欢这种形式,也很期待老师的日记。有了老师的大胆献丑,孩子们便也踊跃地展示自己的日记了。

(二)循环日记

所谓循环日记,操作起来很简单,就是将学生分成小组后,以每个小组为单位,每天由一位同学完成一篇日记的一种反复循环的练笔。基本上把班上的同学根据好、中、差不同水平的学生搭配成八至十组,组内学生依次轮流写,组内设定组长,一个循环结束各组学生互赏互评,评出每月最佳十篇日记汇集成微信美篇。为使美篇产生更大的效益,还利用微信推送并进行投票评选最佳日记三篇张贴班级展示栏。

在日记的内容指导上做到不拘一格,可以写配图日记、摘编日记、观察日记,采访日记、想象日记等,不仅调动了孩子的写作热情,还增强了他们习作的信心,感受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三、活动练笔,自主习作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的习作,若脱离生活,他们就会东拼西凑,写出来的文章空洞乏味。例如三年级统编教材上册第八单元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教师指导时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寻找习作素材。主要活动形式列举如下:

(一)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的形式多样,有孩子们喜欢的室内游戏,如“贴鼻子”“锤子剪刀布”“猜谜语”,室外的“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等。孩子们在戏中感受活动场景,产生一吐为快的冲动,文章便也生动形象了。

(二)实验活动

利用科学课,有效指导孩子们做好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实验产生的困难及解决方法,“鸡蛋浮起来了”“做酸奶”“让小灯泡发光”……孩子笔下的文章也充满了新鲜感,神秘的科学之门也渐渐地打开了。

(三)劳动实践

引导孩子们利用在家时间,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如“包饺子”“洗衣服”“打扫房间”等,孩子们便有了这方面的体验,写起文章来也显得真实、具体了。有的孩子写道:“包饺子的 时候,我有些贪心,因为我是食肉主义者,总想让饺子皮里多装点肉馅,拼命往里装,没想到肉馅从旁边挤了出来,妈妈狠狠地批评了我。”这样真实的语言引得同学们开怀大笑。

还可以利用班队课开展各种活动,如小制作展示、竞赛、校园半日游等;到大自然中观察各种现象:校园的爬山虎、银杏树,千变万化的云彩,山中的浓雾;走进当地的清禄鞋厂、军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当小记者、小作家,深入生活、采访生活……多姿多彩的活动,为学生的习作积累了丰富的原料,随后练笔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引导孩子自由表达,自主习作,放胆写出自己想写的内容,孩子的感情更好地得以流露,个性才得以张扬。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文章例话[M].上海:三联书店,2013.

[2]张志公.读写门径[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4.

(编辑:张晓婧)

猜你喜欢

表达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简约欧式风格在居住空间中的运用
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语言探讨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医保基金“可持续”的三条途径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油画创作过程中的自我情感表达分析
分级诊疗有三个可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