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干预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

2019-06-11罗春林王彧

现代教育科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运动干预

罗春林 王彧

[摘 要]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发展。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有所下降,且呈现出逐年降低的发展态势,相关教育部门、学校和家长必须加强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视程度,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干预方式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本文基于运动对青少年大脑功能、骨骼健康、饮食健康、心理健康的影响,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所存在问题的分析及相关现实背景,提出通过运动干预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路径,以期推进国民整体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运动干预;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合理膳食;科学运动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9)04-0104-04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9.04.019

从目前的社会发展形势来看,国家对青少年运动方面的关注度较低,而且投入的资金和时间也较少。另外,还存在着青少年营养过剩的情况,这不仅不利于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还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破坏。增强体质,应通过参加体育运动的方式。这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尤其是处于生长阶段的青少年,整体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也需要通过运动参与和训练的方式来实现。但是根据相关研究调查表明,我国关于青少年体质方面的研究比较少,而且比较正确、合理的体育锻炼方式也没有传播到青少年群体当中,直接导致我国青少年对体育锻炼和运动健身的认识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和缺陷。只有根据当前青少年身体特点的实际情况,保证相关运动指导的科学性,才能够切实地推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一、对青少年运动进行干预的实践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挑选了某中学(包含初、高中学生)共80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初中部学生400人,高中部学生400人。

(二)研究方法

我国教育部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形态以及身体机能下发了相关的指标方案,本研究根据这些指标方案进行检测。检测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体重、肺活量等项目,从而分析运动干预与青少年体质健康各个因素方面的关系。

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研究的需要,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网站中进行搜索,时间范围为1990—2018年,共查阅、收集了100多篇国内外关于学生体质的文献,并且查阅了哈尔滨体育学院图书馆中大量关于体质健康、运动训练方法、康复治疗等方面的书籍,了解了很多相关知识。同时,复印相关资料,并做了大量文摘卡片,阅读了大量关于体育培训方面的文章,为本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2.实验检测法。初中组检测方案设计:初中组进行运动干预的主要方式是多人跳绳组合、800米跑、乒乓球等运动。其中,多人跳绳组合是一种新型运动模式,在运动过程中,要保证每周进行3次,每次运动的时间持续在30分钟左右,并且要保证学生的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20~140次之间。

高中组检测方案设计:高中组进行运动干预的主要方式是单、双杠、引体向上、足球和篮球等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要保证每周进行3次,每次运动的时间持续在10~30分钟左右,并且要保证在足、篮球运动中,学生的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20~140次之间。

二、运动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

(一)运动对青少年大脑功能的影响

运动会直接对青少年的大脑功能产生作用,同时改善海马区功能。另外,长期的运动干预会对青少年的终身行为产生改变。青少年处于相对特殊的生长阶段,受青春期影响,直接对海马神经发生和产生认知方面的改变。这种改变既有短期特点,也有长期特点,会使青少年产生激素变化和应激反应,以及一些应激诱导的改变。这些特点与成年期相比较,差异十分明显,如果在青少年阶段采用健康的运动方式和生活方式,会对这些特点产生较大的作用,从而对海马神经带来持久、长远的影响。通过研究运动对青少年大脑功能的影响,得出其对相关认知功能所产生的后果,这样也有利于进一步了解青少年阶段是调节未来海马功能的关键时期的重要性,有利于进一步促进青少年大脑的健康发展。

(二)运动对青少年骨骼健康的影响

运动干预与青少年骨骼健康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国外,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女子参加高中田径运动的人数增加了800%,这表明低雌性激素与运动性闭经问题之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关系。但是经过近些年来对该问题的研究,青少年运动和人体原发性性腺功能之间也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科学运动对于促进骨骼发育和激素生长起着重要作用。要解决骨骼问题,必须要解决激素缺乏问题,运动干预是非常有效的方式之一。

(三)运动对青少年饮食健康的影响

近些年来,青少年吸烟状况日益突出,吸烟人数逐年上升,为了研究运动对青少年饮食健康的影响,相关学者对400名高中生的吸烟情况、饮食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吸烟与低水平的运动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健康饮食与高中生体质健康之间亦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研究发现,高中生对新鲜蔬果的消费较少,对脂肪类食物消费较高;同时,他们对新鲜食物的消费与运动量成正比。这就要求学校将健康教育的開展提上日程,要建立在全局观念上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四)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国外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为了进一步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可以通过增加体力活动以及体育运动的方式。因此一些学者就根据国家青少年健康纵向研究的相关数据,计算了青少年进行身体运动时的心理健康、没有进行身体运动对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主要通过普通最小二乘法的方式来进行估计和计算。其中,所涉及到的表格有罗森伯格自尊量表以及流行病学抑郁中心规模。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在进行高频率的中等强度运动时,对于自身心理健康的改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本次结果也纳入了学校固定效应模型,所产生的作用比较大。但是在研究个体异质性的时候,通过普通最小二乘法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区分的情况来看,身体活动对抑郁症和自尊心方面的影响有所下降,身体活动对于情绪健康的影响越来越高,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为了进一步验证研究结果,相关学者一共选择了49名患有轻度至中度抑郁症的女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志愿者的年龄在18~20岁之间,中位年龄为(18.65±1.64)岁,并且根据流行病学抑郁中心的测量表进行测量,将这49名女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并且给予两组志愿者不同的运动方案,让他们进行日常活动,活动时间持续8周。8周时间结束之后,让志愿者交叉使用运动方案,再持续8周。在测量的过程中,还要对志愿者的肾上腺素水平以及尿皮质醇进行检验,同时考察志愿者在休息及进行相关运动时的心肺功能,结果显示:为了进一步改善志愿者的抑郁情况,可以通过慢跑的方式自行解决,同时慢跑能够增加志愿者的肺容量,促进其峰值氧吸收,进一步降低静息心率。

青少年心理健康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为了研究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我国相关学者亦对运动干预青少年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发现在生活压力之下进行体育运动,更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健康水平。通过对青少年青春期应激反应和幸福之间进行纵向研究,结果显示:为了进一步减少应激反应对身体健康产生恶化情况,需要通过合理的体育锻炼来解决,运动水平的升高会导致有压力的生活对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逐渐降低。

以上研究結果可以说明,体育锻炼能够大大减少青少年的心理压力,同时减少对自身产生的负面影响,青少年自身的心理健康和体质健康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在研究青少年体质健康程度时,必须要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程度,这也是衡量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当前影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问题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要求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养。但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各学段的升学率,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体育这一科目被忽视的处境并没有得到全面的改善,学生的运动时间有限,运动不足的现象比比皆是,从而直接导致青少年整体的身体素质大大下降[1]。青少年发生疾病的几率越来越高,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对于处在升学阶段的青少年来说,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的压力比较大,他们的精力和时间大多数都用在了学习和完成作业上。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会出现轻微的注意力涣散、精神不集中的情况,如果情况严重的话,会导致青少年出现抑郁症状,甚至出现自杀的倾向[2]。这对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具有严重的破坏和毁灭性作用。另外,青少年在进行激烈的运动后,也有可能会出现猝死的情况,这也反映出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一)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

由于现在青少年的学业压力大,各科趋于考试的学习目的越来越突兀,导致青少年时期各个学段的体育课不能够保证规律性,而且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压力方面都比较重,课余时间比较少,所以青少年在运动时间上也没有相应的安排,出现了运动不足的情况,这种运动不足主要表现在耐力素质和心肺功能两个方面[3],能够在中长跑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经运动干预实验研究表明,当前青少年学生的肺活量和中长跑能力也有所下降,运动缺乏是导致学生肺活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利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提高。

(二)青少年疾病发生率上升

我国青少年群体的运动时间比较少,所以他们的身体素质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直接导致其患病机率越来越大。其中,主要的疾病包括近视、骨质疏松、肥胖症等。首先,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我国患近视的青少年在世界排名中居第二位,这说明我国青少年群体患病人数巨大[4]。其次,青少年缺乏运动会直接导致抵抗力下降、身体素质下降,如果发生缺钙的情况,易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再次,随着生活水平逐渐上升,由于缺乏运动,青少年肥胖症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升高,导致大量的学生出现肥胖和超重的情况,许多学生不仅会由于肥胖产生心理问题,也会影响自身的体质健康,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青少年睡眠严重不足

为了保证升学质量,家长加大了青少年学习任务和作业方面的压力,课余时间全部被课外辅导班占据,大多数青少年也迫于压力选择参与,间接地导致他们的睡眠时间无法得到保证,更不用说是运动时间。根据相关研究调查表明,在我国,有70%以上的青少年都存在睡眠不足的问题,这种情况使他们在上课的时候注意力无法集中,不利于他们体质健康的保持,社会适应能力也大大降低。

(四)青少年猝死事件频发

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运动,导致身体素质也在不断下降。同时,从初高中的运动干预实验结果看,随着运动时间的减少,学生在柔韧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以及力量素质方面都存在缺乏的情况。但如果在没有做好充足准备的前提下进行大量的运动,或者在长期压力的刺激下,超过了这个年龄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而又不能适应时,便会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猝死情况的发生率也会大大增加。所以,建立科学、合理的运动体系,是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措施。

四、运动干预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路径

目前,针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有所下降的情况,必须提出合理、有效的应对策略。运动营养学的相关知识表明,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基础就是要保证有一个合理、科学的健康干预方式和运动干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对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起到促进作用[5]。

(一)提高体育教学中身体素质练习的地位

当前,体育教学的指导方向基本都是以学生为根本的快乐体育,忽视了学生体质健康的需求,一堂体育课45分钟,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技术,增强身体素质的项目,如中长跑等在体育课上基本销声匿迹了,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这些项目太枯燥,没有趣味性,教师觉得教学过程平淡且不好组织,学校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尽量避免大运动量的体育项目进入课堂,导致体育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效果。综上,应在体育教学中加入一些中等强度的运动项目,如单、双杠力量练习,变速跑等等,增强学生的运动意识,提高素质练习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保证学生的运动安全,如运用室外防摔垫、更换危险的健身器具等。

(二)设置科学、合理的运动方案

与青少年体质相关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医疗保健条件、营养、环境条件、卫生、遗传、生活方式等,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生活方式和营养干预两种因素。对运动方面的管理属于生活方式这一因素范畴。导致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下降的直接因素就是运动量不足,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必须要促进青少年科学、合理地运动。首先,遵循相关运动医学的科学原则,保证在制定青少年运动计划的过程中,考虑到每个青少年喜爱的运动类型,根据他们的运动爱好,再进一步进行相关运动计划的制订;同时,要不定期地对他们的各项身体机能进行相应的检查和评测,并且制订一些安全和保障措施,为青少年的运动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保障以上基础性工作,增加对健康运动的充分认识,才能推进青少年合理、科学地进行运动[6],从而有效地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

1.力量训练对身体素质的干预。力量是身体素质的基础,人体的任何动作和活动都需要借助力量来完成,即便是拿起一双吃饭的筷子,也需要力量素质作支撑。在日常生活中,人体一直在跟地心引力做斗争,同时也在不断地克服自身的体重,所以力量训练对于身体素质的干预非常显著。对于青少年来说,可以做一些上肢的力量练习,如引体向上和手臂屈伸,锻炼他们的上肢肌肉力量,使上下肢的肌肉发育协调,增加肌肉含量和质量,这不仅对他们的骨骼有保护作用,还能随着他们年龄的不断增加而延缓肌肉含量的降低。

2.耐力训练对身体素质的干预。青少年的耐力训练对身体素质的干预是由内而外的,最直接的运动方式是中长跑、变速跑、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等。耐力训练最大的作用就是改善心肺功能,长时间的耐力训练能加强肺的摄氧能力和心脏心肌的能力,由于多为有氧运动,还能在血液里建立抗击病毒的保护组织,提高青少年的抗病能力。

(三)运动阶段合理补充营养

针对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不断下降的情况,首先要保证青少年体内的蛋白质充足,还要加强氨基酸的摄入。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主要食物包括鸡蛋、水产品、瘦肉、奶制品等[7]。通过蛋白质的补充,能够加强青少年的身体发育,还可以提高青少年整体的力量素质。另外,青少年耐力素质的下降,即心肺水平功能的下降,也要进行相应的营养补充。其中,主要的食物包括瘦肉、木耳、动物肝脏以及豆类食品。这一类食品都是富含铁的,铁元素能够有效地结合养分,青少年食用含铁食品,可以进一步提高人体内部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有氧耐力素质[8],并对其心肺功能进行相应的促进。可以看出,合理的营养补充对于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但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连续近30年下滑。在“健康中国2020”战略中,培养青少年体质健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而且针对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严重下降的问题,为了促进他们的成长发展,必须加强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管理和重视。只有提高体育教学中身体素质练习的地位,设置科学、合理的运动方案,建立合理、科学、有效的健康培养机制,运动阶段合理补充营养,加强对青少年科学运动的干预、合理营养的干预等,才能够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整体的体质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星亮,孟思进.运动干预对增强青少年体质与健康的效果[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12):56-59.

[2]王迎春.运动干预对增强青少年体质与健康促进效果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5(2):131-134.

[3][6]李凯.运动干预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研究进展[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7,(2):86-90.

[4]刘轶.肥胖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及运动干预方法的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5(6):152-152,154.

[5]李改,夏天,廖婷等.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概念、评价与干预促进[J].湖北体育科技,2017,(7):585-590,615.

[7]桂祝,孙振波.民族地区青少年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分析与干预措施 ——以贵州省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3):6-11.

[8]张朋,阿英嘎,李宝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的实务与反思[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1):19-22.

(责任编辑:申寅子)

猜你喜欢

运动干预
执行功能在运动干预影响情绪调节中的作用
运动干预对急性脑梗塞偏瘫患者的康复预后研究
运动干预对女性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关节功能、心理弹性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社区糖尿病患者运动干预的效果评价分析
论舞蹈治疗对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
COPD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运动康复效果随访研究
盘点与梳理:网络成瘾大学生的运动干预研究
当代大学生焦虑和抑郁心理的运动干预研究
探讨运动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临床症状的影响
mTOR在运动干预高脂膳食大鼠胰岛素抵抗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