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中城市群产业结构演进与土地集约利用时空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2019-06-11刘超颖
摘 要:以浙中城市群为区域样本,选取了20个反应产业结构演进与土地集约利用发展水平的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8年—2016年的其中5个年份的浙中城市群产业结构演进与土地集约利用时空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演进与土地集约利用两者存在强有力的互补作用;浙中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滞后于产业结构演进的合理化程度;产业结构演进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碎片呈现空间差异。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演进;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度
一、引言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已经表明,经济的高速增长总是与产业结构的适时调整相伴而生,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区域发展的主题,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土地需求日益增加,而土地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所以产生了土地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土地作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承载基础和发展资本,其本质是空间资源,在一定意义上,产业的空间结构就是土地利用结构,土地的利用效率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和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演进势必会影响土地利用结构,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土地集约利用是粗放利用的相对概念,相较于以往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而滥用土地资源的粗放型土地利用方式,如今更追求高效合理和可持续利用的集约型利用方式,以此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最大化。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度探讨与研究,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协调发展,具有理论意义。
关于产业结构与土地集约利用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目前主要有以下成果:Nosov从产业集聚角度对工业化进程中改善和优化土地利用的途径进行深入探讨,认为生产活动的集中布局、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和实施、生产中规模经济的实现等因素有利于土地的合理、集约利用;韩峰通过研究后认为伴随产业结构构成效应和竞争效应的提高,城镇土地利用的集约化水平分别表现出显著的U型和倒U型曲线关系,且产业结构构成效应和竞争效应的提高均有利于土地集约利用。
耦合概念源于物理学,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运动方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是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良性互动下,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动态关联关系。耦合度是用来描述系统和要素相互影响的程度,而协调是指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和谐一致、配合得当的关系,是描述事物之间良性相互关系的概念。当前,国内外众多学者将土地集约利用与其他社会现象相结合研究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引入耦合度来表征其中的耦合特征及规律,其中国内大部分学者主要对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研究,对于产业结构演进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协调情况研究较少。由于产业结构和产业的发展水平可以影响土地利用方式和特点,土地利用情况又决定这产业布局,进而决定产业的规模和效益,所以本文将两者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研究浙中城市群近年来两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情况,有利于实现浙江省区域经济平衡发展,进一步提升浙江省在全国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具有现实意义。
二、评价方法与过程
(1)技术路线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8年、2010年、2012年、2014年、2016年浙中城市群1个地级市、4个县级市和3个县的5个年份的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产业结构演进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计算判定各指标权重,基于耦合度和协调度模型,计算产业结构演进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度和协调度。文中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2008年—2016年《金华统计年鉴》、《浦江统计年鉴》、《浙江省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以及相关的国民经济及社会统计发展公报。
(2)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对产业结构演进与土地集约利用进行合理评价的前提,为客观、全面、科学地衡量浙中城市群产业结构演进与土地集约利用的情况,并遵循指标选取科学性、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下,根据土地集约利用和低碳经济的内涵,参考城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低碳城市的各种相关理论,构建产业结构演进与土地集約利用系统。同时,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通过频度分析法与理论分析法,结合其影响因素以及其他学者的研究,对相关期刊论文进行频度统计,选取使用频率较高的指标,最终确定了产业结构演进和土地集约利用两个指标体系。
在深入了解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情况下,并根据前人研究和浙中城市群实际情况,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四个方面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土地投入强度为单位面积上投入的人力与财力;土地利用程度表示单位面积的承载强度和空间开发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率表示单位面积上投入产出水平;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表示在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持生态平衡。并从产业产值结构和产业就业结构两个评价产业结构演进情况,其中产业产值结构为第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产业就业结构为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本文总共选取了20个评价指标来衡量产业结构演进与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数据选取范围涵盖浙中城市群整个地区,不仅仅只是城市区域。
(3)数据处理
1.数据标准化处理
由于两个系统的原始数据存在量纲差异,为了消除指标之间由于单位或数值引起的差异,增加其可比性,故要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采用极差法标准化公式对各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根据上表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1)首先进行纵向比较,从2008年—2010年,浙中城市群所有地区的产业结构演进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其中兰溪的耦合协调度从2008年至2016年提高了0.132个水平点,表明各地区在采用各种措施和政策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同时,两系统的发展存在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情况。
(2)再次进行横向比较。根据廖重斌提出的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浙中城市群的8个县市区,产业机构演进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存在空间差异,根据2016年的数据,其中义乌的产业结构演进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情况为中度协调水平,金华与永康为勉强协调水平,兰溪、东阳浦江为轻度失调水平,而磐安则存在严重失调的情况,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其中磐安从2008年至2016年的耦合协调度提高幅度也最小,只有0.046个水平点。义乌、金华与永康等耦合协调水平较好的城市在拥有良好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也努力在提高产业结构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协调水平,两者关系不断改善。
(3)各地区的产业结构演进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度指数从高于耦合协调指数,发展为低于耦合协调指数,表明浙中城市群产业结构演进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度值从低水平耦合向高水平耦合演变的同时,两者的协调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协同发展趋势。
(4)最后对各年份耦合协调水平最大最小差值进行分析,2008年耦合协调水平最优于最低城市的差值为0.2,2016年差值扩大为0.274,存在“富的越富,穷得越穷”的情况,这表明各地区的产业结构演进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同时表明各地区的产业结构演进与土地集约利用度存在不平衡情况。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浙中城市群8个县(市、区)从2008年至2016年的产业结构演进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多角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产业结构演进与土地集约利用两者存在强有力的互补作用,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能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演进,同时产业结构演进的合理化也能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提供帮助。
(2)浙中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滞后于产业结构演进,土地利用存在低效率,低投入强度,可持续发展较弱的情况。政府应改善土地利用的方式,实现高效率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建设,统筹城乡土地利用,调控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3)浙中地区产业结构演进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空间差异,其中义乌、金华、永康的发展水平最好,浦江、武义和磐安的发展情况较弱,且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距逐年增大,发展不平衡矛盾日益凸显,存在“穷的越穷,富的越富”的情况。发展情况较差的地区应重视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的演进情况,统筹产业布局,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努力发展优势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将产业机构合理化演进与土地集约利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土地政策的主动性和引导性,增强产业平台承载能力,缩小与其他城市的发展水平差距,实现浙中地区平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峰.产业结构对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研究[J].资源科学,2013,35(2):388-395.
[2]路满,张天明,吴映梅.云南省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及路径优化研究[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7,28(3):4-8.
[3]杨家伟,乔家君.河南省产业结构演进与机理探究[J].经济地理,2013,33(9):93-100.
[4]吴正海.我國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止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5,1(61):58-65.
[5] Smith N.Dennis W.The restructuring of geographical scale: coales-cence and fragmentation of the northern coreregion[J]. Economic geography,1987,63:160-182
[6]彭冲,肖皓,韩峰.2003~2012年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集聚演化及分异特征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4,28(12):24-31,97.
[7]乔伟峰,曾洪云,李云梅,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滇中经济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2013,(2):113-118.
[8]Nosov,S.Improvement in the utilization of land[J]. Problems of Economics,1984,(8):87-102.
[9]朱喜安,魏国栋.熵值法中无量纲化方法优良标准的探讨[J].理论新探,2015.(2):12-15.
作者简介:刘超颖(1995—),女,汉族,浙江义乌人,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3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