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碳排放强度差异分析
2019-06-11王博君杜丽娟
王博君 杜丽娟
摘 要:运用Theil指数对2008-2014年京津冀地区的碳排放强度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时间区间内京津冀地区的碳排放强度整体成下降趋势,反映出相关的政策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分析过程中得到京津冀三地之间碳排放强度的差异性不断扩大。基于此,分别对京津冀三个地区碳排放强度差异的原因和利弊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碳排放强度;京津冀;差异性;Theil指数
随着国际舆论对中国强制化减排的压力越来越大,中国的经济也在飞速发展,京津冀一体化的贡献不可忽视。但在2014年国家公布的空气质量状况报告中,包含有74个空气质量较差的城市,京津冀13个城市中有11个城市入围且排名在前20。由此可见,经济发展带来的空气污染不可忽视。因此,制定一个高效公平的减排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能够充分调动起北京、天津和河北发展的积极性,而且还能进一步缩小京津冀三个地区的贫富差距。
现阶段,整个国家都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并且经济增长的速度仍高于其他国家。2014年京津冀地区的GDP对于全国的贡献率达到了10%以上。由于京津冀地区间的资源禀赋、技术条件、产业结构及相关政策存在巨大差异,制定高效公平的减排政策显得尤为困难。
碳排放强度能够很好地解释能源、技术和产业在相应地区的发展水平。再者,碳排放强度的高低也能说明不同地区边际减排成本的高低。因此,研究京津冀地区碳排放强度的高低以及对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对制定公平高效合理的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碳排放强度及研究回顾
碳排放强度可以表示为单位GDP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公式表示即CO2/GDP。
第一,关于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Ebohon O J和Ikeme A J等采用改进的Laspeyres指数分解模型,以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产油工业国家和非产油工业国家的碳排放强度为样本进行研究,得出能源强度和结构、碳排放系数及产业结构是影响碳排放强度的主要因素。Gingrich S和Kuková P等运用Kaya恒等式分解与对数比较分析方法,以奥地利与捷克斯洛伐克两个国家1830-2000年碳强度数据,与Ebohon O J和Ikeme A J得出相似的结论。孙欣、张可蒙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滤波对1980-2011年我国碳排放强度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其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其中能源强度、城镇化率与第二产业比重能给碳排放强度带来显著的影響。许涤龙、汤智斌等人运用泰尔指数分别从东、中、西部和省域方面实证研究了中国能源消耗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消耗带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且是由各区域间不同工业化程度造成。
第二,关于京津冀碳排放情况的研究。武义青、赵亚南用对数平均D氏指数法(LMDI模型)以京津冀为样本选择碳排放量、碳生产率和脱钩系数对其2000-2011年低碳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北京市呈现碳排放量规模驱动型特征,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碳排放均呈现出规范结构混合驱动型特征。杜丽娟等以京津冀13个城市1995-2014年的碳排放量为研究对象,定义了碳洛伦兹曲线并测算了相应的碳基尼系数,得出京津冀区域碳排放的不公平性,河北省付出了过度的由碳排放导致的环境代价。宗刚、牛钦玺等利用LMDI分解法对京津冀地区的碳能源消耗分为五个方面的原因(人口、经济、产业结构、能源强度、能源结构)。结果显示:对碳排放起到拉动作用的是人口和经济;对碳排放起到抑制作用的是能源强度和产业结构;北京的能源结构对碳排放起到抑制作用,河北和天津的能源结构对碳排放起到推动作用
基于以碳排放为研究对象,得出节能环保措施的不公平性的文献较少,本文正是从这个视角出发对其进行粗浅的研究。
二、Theil指数的含义及其应用
Theil指数(又称泰尔指数)最初是由泰尔利用信息理论中的熵概念来衡量收入不公平性的工具。
三、京津冀三地之间的碳排放强度情况
碳排放和生产总值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其中生产总值采用的是名义GDP数据,能源消耗根据IPCC(2006)提供的方法折算而成。相应碳排放强度数据根据此地区碳排放量与其名义生产总值之比求得。
首先对京津冀三地之间碳排放强度的差异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再将河北省的11个城市的碳排放强度与北京、天津的碳排放强度进行比较进行细化分析。
(1)京津冀三地之间的碳排放强度
如图1所示,自2007年以来京津冀的碳排放强度依次下降,下降速度按升序排列依次为河北、天津和北京。这与京津冀地区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相关的技术发展水平有直接的关系。北京因为其地域的特殊性,发展起步较早,人才聚集,产业技术水平较高,导致其能源结构较为合理,产业结构较为成熟。所以,北京地区的碳排放强度一直是京津冀三个地区中最低的一个。但是以上原因也会导致其减排的边际成本是京津冀三地中最高的,其减排的潜力也会最小。由于河北地区资源的禀赋特征、产业结构的单一性以及历史原因,并且受到北京和天津地区发展的部分虹吸效应,导致其碳排放强度较高,产业结构较为单一,技术水平相较于京津地区落后。但是河北地区减排的边际成本在京津冀三地间成本最低,减排潜力最大。
此外,这也说明我国针对于京津冀地区的减排政策(如《雾霾真相-京津冀PM2.5污染解析及减排策略》和环保部《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计划》)也取得一定成果。
(2)河北的11个城市与天津、北京地区的碳排放强度情况分析
为了更准确地评价北京和河北地区的碳排放强度的情况,根据《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将北京的18个区县划分为首都功能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
然后将北京市的四个功能区和河北省11个市以及天津市2008-2015年的碳排放强度的数据进行比较。
通过分析可得各个地区的碳排放强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在逐年变小,分析结果与4.1节吻合,原因不再赘述。文章将碳排放强度划分为四个档次,除了北京城市发展新区在2009年碳排放强度达到区间1.00-1.40之外,在区间2.70-5.00的地区均分布在河北省,北京四大功能区的碳排放强度均在0.20-1.40之间。而河北地区中只有廊坊、秦皇岛和保定碳排放强度相对较低,其他地区的碳排放强度远远高于北京四大功能区。其中2008年张家口地区的碳排放强度是北京首都核心区的16倍之多。
(3)运用Theil指数对京津冀的碳排放强度的差异进行分析
对京津冀三地之间碳排放强度的收敛系数进行计算,2008-2015年的数据依次为0.9231、0.8673、0.9472、0.9905、1.0000、1.0963、1.1258、1.2367。
这说明京津冀三地的碳排放强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呈发散的趋势。
运用Theil指数来测度京津冀三地之间的碳排放强度差异性的程度。并且以此作为依据分析河北省11个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差异性对京津冀三地间总体差异的贡献。
如表1所示,京津冀三地的总体差异除个别年份回落外,整体呈上升趋势,从2008年的0.115434963上升到了2015年的0.170651289。这是由于京津冀区域间的技术条件、能源结构、产业政策及结构和政府的政策诱导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京津冀碳排放强度的总体差异在不断加大。为了更好地描述差异性,将京津冀三地碳排放强度差异用Tw表示,河北省11个城市的碳排放强度差异用Tb表示,京津冀总体差异用T表示。从上表可以看出T和Tw总体保持着上升的趋势,并且二者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而Tb则相对小的多并且成下降趋势。这与之前分析的收敛指数得出的结果刚好一致,这也说明京津冀三个地区在降低碳排放强度上进步很大,但是三个地区的碳排放强度差异仍然在逐年增大。
从表1的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出在河北地区秦皇岛、廊坊和保定地区的碳排放强度可以与北京相关地区持平,而张家口、唐山和邯郸地区的碳排放强度则远远高于同省份的其他城市,这就说明河北省内各个省市的碳排放强度差异很大。而另一个极端则是北京地区内各个功能区的碳排放强度的差异则相对较小。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京津冀总体碳排放强度整体在下降,这说明相关的节能减排的政策的起到一定成效,但是河北地区的碳排放强度仍远远高于北京市和天津市。京津冀三个地区的碳排放强度差异在逐年加大,且主要是由京津冀三地间碳排放强度差异引起,河北省内11个城市的碳排放强的差异也不容忽略。最后,不同地区的碳排放强度收敛系数逐年增大。
四、京津冀碳排放强度差异的利弊
对于河北省来说,高碳排放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高碳排放的行业(如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以及金属冶炼等)生产值在省内GDP中占有重要的份额,同时也是其增长的动力。但是从另一方面考虑,河北省的发展对这些高碳排放的部门依赖性也比较高,这些原因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如果政策不当就会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大,就业问题突出等矛盾。
目前京津冀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不断增加,这也符合我国的政策目标。而北京在保持第二产业增长速度的前提下,第三产业增长速度为京津冀中最快的。但是随着减排压力的加大,北京市减排的边际成本不断升高。在我国低碳城市中与北京迥然不同的产业结构的地区是广州深圳地区,这些地区的第二、三产业明显高于其他产业。这就提出疑问是不是只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减小第二产业的份额才能有效的抑制碳排放。我们把它称之为“第三产业减排陷阱”。
天津地区相较于前两个地区来说,在其建筑领域,尤其是居民建筑和公共建筑面积在逐年加大,这给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带来了保障。但是,由于其能源消耗结构及居民生活习惯的原因,导致其碳排放在逐年增加。由于地理位的特殊性和整个渤海湾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加强对外联系的紧密度以及海运陆运航运的密切度的同时,也使得来自于对外客运货运的碳排放在逐年增加。在生产领域,由于天津的能源消耗结构以煤炭为主,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的金属冶金、化工原料制品以及交通设备制造等高耗能行业占比较大且产品结构不合理,这给减排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五、政策展望
基于以上研究,碳排放强度能够很好地衡量一个地区产业结构、技术水平以及节能减排政策的有效性。所以就如何降低碳排放强度和节能减排的财政支出的公平性予以展望。
(1)减小碳排放强度相关措施
1.调整产业结构
北京以第三产业为主,河北和天津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产相对较少。未来发展道路上京津冀一体化必将进一步深化,这就要求河北和天津要充分利用其优势。河北地区利用其成本优势充分发挥其第一产业,发展绿色农业,为北京和天津提供食品,并且成为其农产业的服务基地。同时,河北地区也要充分运用来自北京和天津地区的科技优势,提高其第二产业的附加值,并且拓宽第三产业的发展领域。天津要充分利用其第二产业的发展优势,与北京的研发形成对接,提升其制造业的附加值。
2.调整能源结构
充分利用以气和油代煤的优势,在这方面北京的优势体现的较为明显。河北和天津的主要能耗是由煤带来的,所以其碳排放强度相对较大。因此,在京津冀一体化未来的发展道路中应当减少煤的消耗,以油、气取而代之,并且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新技术来维持其发展,从而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2)关于京津冀节能环保财政支出的不公平性
针对这项措施,主要从财政补贴、低碳税收、政府低碳采购以及政府预算政策方面着手制定政策。比如在财政补贴方面,针对河北地区的新能源开发以及应用的财政补贴予以适当的增加。充分利用河北的地缘优势,有效地利用其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资源;给予再生能源的使用者提供补助;实施“可再生能源计划”等。在低碳税收方面,对于不同能源结构的产业实施差别税制,充分利用减免税收的政策。在政府低碳采购方面,在过程控制,使用控制以及终端产品都秉承低碳原则。同时政府行为也起到了领头效应,但要注意尽可能减小对社会整体供应链的影响。在政府预算政策方面实施低碳预算,建立预算周期与执行周期计划,使其更具可控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环境保护部发布2014年重点区域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EB/OL]. 2015- 02-02.
[2]Ebohon O J,Ikeme A J. Decomposition analysis of CO2 emission intensity between oil-producing and non-oil- producing sub-Saharan African countries[J]. Energy Policy,2006,34(18):3599 - 3611.
[3]Gingrich S,Kuková P,Steinberger J K. Long-term changes in CO2 emissions in Austria and Czechoslovakia- Identifying the drivers ofenvironmental pressures[J]. Energy policy,2011,39(2): 535 - 543.
[4]孫欣,张可蒙.中国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14-2:61-67.
[5]许涤龙,汤智斌,钟雄. 基于泰尔指数的能源消耗与GDP增长协同影响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9:75-81.
[6]武义青,赵亚南.京津冀碳排放的地区异质性及减排对策[J].经济与管理,2014-9:13-16.
[7]杜丽娟,任伟,杜美卿. 京津冀区域碳排放不公平性与对策[J].企业经济,2016-6:11-17.
[8]宗刚,牛钦玺,迟远英.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分析[J].生态科学,2016-3:111-117.
作者简介:
王博君(1987.11—),男,汉族,河北省沧州市人,华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低碳经济和公司金融。
杜丽娟(1964.07—),女,河北省唐山市人,管理学博士,华北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低碳经济与产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