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拳与形意拳的差异性研究

2016-12-16代忠波

武术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形意拳差异性

代忠波

摘 要:意拳与形意拳当属一脉而来,但实际上,意拳在拳理、功法体系上与形意拳完全不同,除了一些主要的桩法尚能在形意门内找到相似的练法,其他的基本没有任何共同点。文章通过实例来阐释意拳和形意拳的差异性,使读者对这两个拳种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意拳 形意拳 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11—0045—02

意拳又称大成拳,是汉族传统拳术之一,属于内家拳,源于心意拳。包括:站桩、试力、步法、发力、试声、推手、单操手、断手、健武,是清末民初河北深县(现深州)魏家林村人王芗斋先生在形意拳基础上吸取众家之长创立,又因此拳无固定招法和拳套,强调以意念引导动作,故称为意拳,后改为大成拳。

形意拳,又称行意拳,中国传统拳术之一。虽然起源说法不一,但广泛认可的最初创始人是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今永济市)姬际可(1602年—1680年)。形意拳创立之初叫心意六合拳,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现行流传的形意拳为道光年间河北深州人李洛能在心意拳的基础上改革创立而成。形意拳讲究内意与外形的高度统一 ,后世尊李洛能为形意拳祖师。

一般人认为,意拳创始人王芗斋早年习形意,后在形意拳功法体系的基础上,融合太极、八卦还有其他各派拳学理论,并借鉴了这些门派的一些功法长处,创建了意拳的训练体系。由此脉络来看,意拳与形意拳当属一脉而来的,但实际上,意拳在拳理、功法体系上与形意拳完全不同,除了一些主要的桩法,尚能在形意拳门内找到相似的练法,其他的基本没有任何共同点。

1 身体姿势要求不同

在体式要领上,形意拳讲究沉肩坠肘,肘不离肋。意拳却反其道而行,是端肩撑肘、肋下含空。故此,在实战意义上,意拳的肩撑肘横相对形意拳的沉肩坠肘的要求更突出了高护头和扩大防守范围的要求,这是个进步趋势,尤其是在以拳脚格斗为主流的现代社会,这个要求尤其突出。而沉肩坠肘,除了其练功意义上的便利外,人从上往下松总是更容易一些,更突出的是形意“占中”打法的特点。形意是占中抢中打法为特点,而意拳的肩撑肘横是不利于形意层面的占中的。所以意拳是”守中用中“,一字之差,技击技术就有很大差别,这也是实战意义上最根本的差别。

2 训练方式方法不同

从某个角度来说,意拳的训练专项性针对性更强,例如七妙法门的各自针对性。形意拳则没有那么强的目标指向性。很多人练了形意拳总是觉得是有提高,但是到底提高在哪里,其实很少有人说得清。这个弊端其实很多形意支派也有发现,于是随着发展,不少支派都有各自的专项性训练法,但是大多不如意拳系统。当然,个别的支派也有不输于甚至超越意拳的系统练法,不过是名声不显罢了。

3 桩法(静桩)的不同

(形意拳)认为“无式不成桩,同时无势不是桩”。前一个“式”,是指身体姿势,是静态的;后一个“势”,则是拳架动作,是动态的。所以,形意拳所说的“桩”功,不仅是静态的“站”桩,也有动态的“站桩”——即所谓的“动桩”。动、静桩功所针对的训练目的是不同。动桩属于综合性训练,不仅用以调整打拳时身体的结构性动作、还有学习正确的发力方法、提高身体协调性、平衡感、增进力量、体验动作节奏、培养攻防意识、学习攻防技术等等。而静桩(站桩)的目的就简单的多了——就是调间架(静态下的肌肉记忆)和换劲。所以,形意拳门中的静桩练法,基本不需要用长时间(单次一口气站下来的世间)来耗,而是采用多频次反复练习的方法。王芗斋当初创立意拳的目的,是希望将习武的程序简单化、高效化。对于无基础的初学者,第一步肯定就是要调间架、换劲力,之后是拳架(动桩)的训练。既然都是“桩”,而且静桩是必由入门途径,索性将动静桩合一操练,直接由静桩进阶,效率似乎更高一些。因此,他把包括增力、养气、炼意、身体平衡能力这些功能也放在站桩训练中——目的不同,方法自然要随之调整,因此,意拳桩功每一单次的时间要够一定标准,才能够起到训练效果。而其他在静桩中无法训练出的武技必备的东西,比如力量的运用、身法步的应用等等,只能通过试力、发力、试声(这些主要练习力量的运用方法)、摩擦步(练步法)和推手(力量控制与攻防意识的训练)这些环节来达成。对于间架,意拳讲求符合人们生活的自然化的动作姿态,故不需太多的规矩,所以不需要去反复纠正操练。因而,可以不设拳架、套路的练习。故而,在最初的意拳训练体系中,是没有任何拳架的训练的。到了王选杰那里,才重新从形意拳里借鉴五行拳的练法,编创了大成拳的五行十八法的拳架体系。

从身体的姿势来说,由于意拳的静桩需要耗时间,故多采用高架,只有个别专主强化腰腿功力的架子,如降龙、伏虎二桩,才用低架,但这两种桩法,通常需要有一定练习基础之后再练。而形意拳的大部分静桩桩法,多采用中、低架子,个别如无极桩、浑圆桩则是高、中架,其他只有在身体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比如老年人或体弱者练习时,才使用高架。形意拳的无极桩和浑圆桩,有调理身体、培养气血的目的与作用,这和意拳的静桩目的是相似的,所以这两种桩法也是需要耗时的。其他桩法则不必,其他桩法则都是动静合练,即静态桩需要与相应的动态桩(拳架动作)配合起来,忌讳单纯的长时间静练。

4 试力和发力的不同

试力,其实就是用力的法门,是身体对发力的控制。形意拳中有明劲、暗劲和化劲三种练法,也是配合拳架来练的,其中的暗劲、化劲的练习意义与目的,就是意拳试力所追求的效果,其原理是一致的。形意拳并不单独地去练试力和发力,而是将之融合到五行拳的练法中,通过拳架的配合来体会动态中的整体发力。

5 摩擦步法的不同

形意拳的步法,进步时,要求足掌平起平落,贴地而行,而且需要有前(足)踩(劲)后(足)蹬(劲)的意味,劲意充沛明显。八卦掌的趟泥步也是要求平起平落,但与形意明显不同的地方在于对胯的应用——形意拳是以腿催胯,八卦掌则是以胯领腿。意拳的摩擦步是用形意拳步法的形、八卦掌步法的意糅合而来,圆摩直进,以胯领腿,前足擦地向前外做弧形进步,后足跟进后,复向反方向弧形进步,整体保持直线。这样可以在练步的同时,达到练习身法的目的。

6 试声的不同

练拳时,发声的目的在于帮助“内三合”的达成,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所以,试声的目的在于调动呼吸与气力的配合。形意拳拳诀中有所谓“雷声”的说法,即是声、气相催,气、力相合的要义。但这是在拳架练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发生的,无须专门去试、去练。意拳因最初不设拳架的训练科目,因此,唯有单独将其提出,使学者能够体会并掌握这一要领。

7 结语

形意拳练成功,行止坐卧都可以成为拳,一举一动都是用。意拳总还脱不得一个有形的方法。但是练意拳,即使有一些误差,也较容易得到一定收效。练形意拳,些许误差,就可能一辈子一事无成。因此,学形意拳的,练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学习意拳,以提高兴趣,有利启发。学意拳的,练到一定程度,也需要学习形意拳,以深化认识和技能。如果有条件,能两者互补则美。做个大致的比方:形意拳类似于拳中定律,而意拳则类似于拳中的经典例题。仅仅知道了定律,没有能吃透,照样解不了题。经典例题做熟了,也能举一反三,但要再进一步,终究还需要掌握根本定律。

参考文献:

[1] 王文清. 形意拳与心意拳的渊源[J]. 中华武术,1996(9):22-24 .

[2] 高树山. 形意拳与心意拳漫谈[J]. 搏击,2015(1):63-63.

[3] 郭华东. 形意拳与心意拳渊源辩析——兼与王文清先生商榷[J].中华武术, 1996(12):14-15 .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Yi Chuan and Xingyi Chuan

Dai Zhongbo(Puyang Sports School, Puyang Henan 457400, China)

Abstract: Yi Chuan and Xingyi Chuan are originated from the same origin, but in fact, Yi Chuan is different from Xingyi Chuan in the aspects of theory and power system, and in addition to some main pile training methods similar to Xingyi training, Yi Chuan has nothing else in common with Xingyi Chuan. This paper uses actual examples to explain the differences of Yi Chuan and Xingyi Chuan. so that readers have a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wo kinds of Chuan.

Keywords:Yi Chuan Xingyi Chuan Differences

猜你喜欢

形意拳差异性
多视角下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
关于明清时期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研究①
形意拳推广机制研究
——以山西省晋中市为例
太谷县形意拳的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从语言发展的角度看中日敬语的差异性
初中英语差异教学可行性探究
形意拳源流与发展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