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藏族锅庄舞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思考

2019-06-11刘清梅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藏族保护传承

刘清梅

摘  要:锅庄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感染力,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网络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使锅庄舞的推广更加便利,拓宽了推广的渠道,但锅庄舞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锅庄舞发展现状,总结锅庄舞的主要传承方式,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关于锅庄舞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策略,希望能够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有所帮助。

关键词:藏族  锅庄舞  传承  保护

中图分类号:G853/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1(a)-0211-02

1  藏族锅庄舞概述

1.1 锅庄舞的起源

锅庄舞是藏族传统的民间舞蹈,藏语称之为“卓”或者“果卓”也有“圆圈舞”之称。锅庄舞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康定一带,主要用于庆祝丰收、节日,举办祭祀等活动。“锅庄”在藏族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烹饪器材,由三块石头堆成三脚架,上面架锅,即“支锅之桩”。藏族特殊的饮食文化是锅庄舞得以形成的主要原因,亲朋好友围绕在锅庄四周,兴起之时手拉手唱歌跳舞,锅庄舞也是因此而得名。

1.2 锅庄舞的分类

锅庄舞的分类方法较多,具体有以下几种,根据表演场合的大小,分为大型宗教祭祀活动中跳的“大锅庄”、民间传统节日跳的“中锅庄”以及迎宾待客跳的“小锅庄”。也有根据区域分为“农牧区锅庄”和“城镇锅庄”。还有根据年代分为“新锅庄”和“旧锅庄”的。按照地域位置和各地方言的不同,锅庄又分为西藏昌都锅庄、青海玉树锅庄、四川阿坝锅庄、四川甘孜锅庄、甘肃甘南锅庄和云南迪庆锅庄,这些地区的锅庄因地域不同而各具特色。以上的几类锅庄不管是哪种都能体现藏族人民的勤劳勇敢、热情奔放和纯朴善良的民族性格。

1.3 锅庄舞的发展

藏族人民天性能歌善舞,锅庄舞不需音乐,人们只要兴起就可即兴起舞,而且对场地、器材等要求不高,这也是锅庄舞能够逐渐发展的主要原因。锅庄舞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但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了解锅庄舞,而锅庄舞优美的舞姿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使很多人逐渐喜爱上它。上世纪末一批著名学者和媒体人联合对锅庄舞进行系统的宣传推广,《甘孜日报》、四川电视台、西藏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均对锅庄舞进行过大篇幅的报道。2006年国务院批准木雅锅庄、真达锅庄、甘孜锅庄、新龙锅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扩展名录。2007年教育部规定要在中小学校园推广具有民族特色的集体舞,很多地区都将锅庄舞作为大力推广的对象,加之川藏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藏族锅庄舞越来越被全国人民认可。

2  锅庄舞文化传承现状

2.1 曲谱的遗失

锅庄舞通过藏族人民的代代相传逐渐积累了很多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词、曲目等,是藏族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但由于传承方式落后,且20世纪80年代之前并不受重视,导致很多歌词、曲目丢失,据不完全统计,至今留存下来的不足500首。直到近些来民族文化保护越来越被社会各界重视,各地政府才努力搜集整理,并通过制成录音、影像等方式进行保存。

2.2 传承人数量急剧减少

锅庄舞源自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舞蹈动作也是根据日常劳作的动作进行巧妙的艺术加工而来,比如打青稞、背水、做饭等,本不需要刻意的推广。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形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甚至很多劳作已由科技产品替代,人们无法从日常的劳动中丰富、发展锅庄舞。再加上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娱乐方式越来越丰富,年轻一代对锅庄舞的了解越来越少。以四川康定为例,全县人口近15万人,能够跳锅庄舞的不足400,而能够理解锅庄舞内涵的只有寥寥几人,而且都是年纪很大的老年人。

2.3 政府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锅庄舞传承面临如此大的危机与政府的不够重视有很大关系,虽然锅庄舞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当地政府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更不要说给予足够的专项资金、培养专业的人才、建立锅庄舞研究中心等。这必然导致锅庄舞词曲会随着老一代艺术家的过世而消失。

3  锅庄舞的传承方式

锅庄舞作为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其传承也是极具民间特色,目前锅庄舞的传承方式主要有3种,第一艺人传承,在藏族聚集区有很多锅庄舞艺人,他们以跳锅庄舞维持生计,甚至被文艺团体或者政府机关邀请做舞蹈顾问,这样既可解决生计,又能维持锅庄舞的传承。第二是民众间的传承,这种传承是指长期居住在藏族地区,能够经常接触锅庄舞并逐渐被感染,在长期的艺术感染下逐渐掌握一定的锅庄舞。第三向舞台艺术升华的传承,随着锅庄舞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认可,锅庄舞逐渐走向舞台,这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走向舞台艺术的升华能够极大的提升锅庄舞的影响力,也给锅庄舞的创新和推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4  锅庄舞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策略

4.1 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遺产的传承离不开非遗传承人的不懈努力,而非遗传承人必须肩负起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历史使命。锅庄舞的传承与保护离不开一代一代锅庄舞传承人的努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动态的文化遗产,是需要通过非遗传承人来进行传承和展现的,如果没有非遗传承人,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将不复存在。加强对锅庄舞传承人的保护首先要严格把关传承人的认定,并制定关于保护传承人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对非遗传承人进行保护,使非遗传承人能够有更加轻松、舒畅的创新环境。

4.2 积极培养锅庄舞的接班人

锅庄舞的传承和保护不仅仅要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同时也要积极的培养锅庄舞的接班人。现阶段来看锅庄舞的传承人和从业者多是年事已高,传承人出现了严重的断层现象。近些年来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越来越激烈,几乎很少年轻人会对锅庄舞产生浓厚的兴趣,但传统文化不能因此而流失,必须积极的培养锅庄舞的接班人,引导、激烈年轻一代了解、学习锅庄舞。政府和教育、旅游、文化等部门要协同合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机制。

4.3 通过网络等手段创新宣传方式,打造品牌

在当今的网络时代,要学会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借助微信、微博等软件宣传锅庄文化,扩大锅庄舞的影响力。通过网络视频、游客宣传照等方式,对锅庄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形成民族文化品牌。利用网络加大对锅庄文化的宣传力度,在挖掘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锅庄文化进行精品打造,进军国际市场,引导锅庄舞走出国门,从而推动当地文化的发展。

5  结语

不可否认在藏族锅庄舞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上我们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现代社会的发展确实给锅庄舞传播带来了很多便利之处,也拓宽了传播的途径和方式,但也给锅庄舞的传承带来了一定的困扰。锅庄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传承和保护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保证锅庄舞继续传承下去,继续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 黄优强.藏族锅庄舞发展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3,32(1):29-32.

[2] 孙杰远,刘远杰.融合与认同: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及其路径[J].中国民族教育,2012(1):7-9.

[3] 徐建群,杨维军.藏族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及其艺术特色[J].社科纵横,2003(6):51-52,54.

猜你喜欢

藏族保护传承
The Light Inside
藏族舞蹈的动作特点和传承发展
《演变》《藏族少女》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一位藏族老阿妈和五星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