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2019-06-11楼琴
楼琴
摘 要: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身体素质对日常生活及工作的重要意义,也明白体育教学对锻炼学生体质,提高学生抗压程度有着重要影响。在高职学校,受其职业导向性影响,其对学生的关注偏重职业技能培养,忽视其个人身体素质的提高,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也不利于培养其心理素质,是影响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高职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其存在的必要意义,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其与社会适应性培养的联系,从而总结提高学生适应性的有效方法,促进高职学生个人发展,提高其就业率。
关键词:高职体育 社会适应 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1(a)-0067-02
所谓高职教育,即在通常学科的学习下着重培养学生职业技术技能,锻炼其职业技术能力,提高其就业素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学校过分强调职业能力培养,忽视其个人素质的塑造,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同样也影响学生对基础学科的学习,导致其教学效果变差。而社会适应力的培养既与学生职业技能有关,同样也与其身体素质有关,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将提高学生对高强度工作的适应性,满足人才市场需求,这同样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正因如此,开展高职体育教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至关重要。
1 高职体育教学开展的重要意义
1.1 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众所周知,随着大学生人数逐渐增长,人才资源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大学生失业概率不断增加,严重影响高职学生日常课程的学习。与此同时,受人才资源市场竞争的影响,其对高职学生的个人素质要求逐渐提高,不仅表现在其专业技能水平的要求上,同样也表现在对其身体素质的要求上,要求高职学生拥有良好的身体状态与健康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在社会发展下市场对高职学生的筛选作用日渐激烈,导致诸多学生无法忍受强大压力,这也体现出高职体育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意义,理应受到学校及教师的关注。
1.2 是高职教学的重要领域
受职业教学理念的影响,高职学校对教学的理解较为浅显,其思想与理念也较为落后,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也影响着其个人健康发展,导致其对体育锻炼丧失兴趣。其次,社会适应性培养也是高职教学中极为重要的领域,关系到学生日后就业发展前景,而体育教学的应用则对学生适应性培养有着重要促进作用,通过相应体育活动使学生身心得到放松,并以此将体育活动与职业发展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职业技能的理解与使用。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对体育教学目标并不明确,忽视体育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影响,过分重视教材讲解而忽视学生理论实践的重要性,严重阻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这同样也说明体育教学对高职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1.3 是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的重要途径
传统教学模式是教育者在长期教学探索中总结的规律,是教师教授与学生学习的集中体现,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高职教学一度呈现理念僵化趋势。但高职体育教学的进行,不仅从学生自身提高其素质,保证其身心健康,同样也为单一的学习生活带来调剂,培养其适应能力。在进行高职体育教学时,通过适当的体育活动方送身心,与同学进行团队活动,既能促进学生融入团队集体,同样也能增强其承受能力,为后续步入社会提供素质基础。
2 高职体育教学发展现状
2.1 高职体育教学与社会实际脱节
众所周知,高职学校是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就业机率而建立的学校,其教育本质是职业教育。但近年来,其对体育活动的重视度日渐降低,不仅导致其体育教学效果下降,同时也导致其体育活动与实际脱节,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事项变为单一的长跑锻炼。另一方面,体育教学与社会脱节也反应在学生对该教学的理解,简单认为体育活动即体育锻炼,忽视其对自身身心发展与社会适应性的影响,这同样也说明当前体育教学与实际严重脱节。
2.2 高职体育教学目标的偏失
教育改革不仅体现在学科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样也体现在其教学理念与思想的改革。但目前,在进行高职教学改革时,受当前全球化趋势的影响,其对體育教学目标的理解逐渐偏移,过分重视其形式,忽略其对学生的主观作用。另一方面,学校对高职体育的定位也有所偏失,将其化为普通学科而非职业能力培养,这同样说明在当前教学背景下,学校对高职体育教学目的的偏失现象,是影响体育教学发展,培养学生社会适应性的重要因素。
2.3 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单一
受单一教学模式的影响,高职体育课堂过分乏味,教师简单讲授体育相关事项,并未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其次在开展体育活动时,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严重影响其教学效果,使学生无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适应性与抗压能力。例如部分高职学校体育教学采取讲授与自由活动的模式,在简单讲授有关器材的使用方法后便让学生自主体验,而非团队间交流沟通,这既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厌恶心理,同样也不利于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对职业技能培养也有着重要影响。与此同时,体育教学模式的单一同样反映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不足,忽视体育教学在高职职业能力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3 利用高职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的有效措施
3.1 根据学生职业安排体育活动
众所周知,高职教学目标是在职业培养的基础上锻炼学生职业素养与学科作风,培养学生个人能力与职业技能,为后续就业求职奠定基础。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理应根据学生职业方向安排教学活动,将职业实际与其个人身体素质联系,从宏观上提高学生适应性,促进其对职业求职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也应重视教学目标的确定,对体育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定位,以此改变当前高职体育教学目标定位错误的现象,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
3.2 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实践教学
适当实践教学不仅可以促进教学课程的改革,同样也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个人身体素质的提高。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理应结合生活,通过对实际活动进行教学设计,将职业与体育教学联合,使学生在开展体育活动的同时提高其职业技能,以此促进其对社会的适应。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理应关注学生,加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理解,以此培养其职业素养,提高就业机率,为后续职业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3.3 建立与职业能力培养相衔接的评价体系
众所周知,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有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同样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学目的,积极开展教学活动,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要想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社会适应性,教师理应建立相关评价体系,对高职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实时监控并掌握学生个人体验,了解其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与反应,以此促进其身心发展。与此同时,良好的评价体系对体育教学与社会实际的联系也有重要影响,理应受到关注。
4 结语
由此可见,要想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体育教学的运用是极为重要的,不仅能给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样也可以推动其对职业技能的理解,提高其适应性与抗压力,从而为其后续就业求职提供基本保证。要想有效提高体育教学与适应性的联系,学校理应重新定位教学目标,将教学活动与实际联系,在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建立相应评价体系,以此提高高职体育教学效果,提高其适应性。
參考文献
[1] 牟剋蓉.试论培养技能型人才目标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2015(5):97-98.
[2] 吴玉芳.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实践培养[J].知音励志,2016(23):29.
[3] 王伟.体育课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促进作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5(4):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