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探索
2019-06-11方德才
方德才
[关 键 词] 语文教学;素质教育;探索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3-0214-01
应该确立什么样的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观呢?
首先,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观,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以提高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為目标的教育观。
其次,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理念应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个性。语文与人文作为文化载体,是语文的个性。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即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就是实施素质教育。总之,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观是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的教学观。
一、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方法必须改革,要确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方法。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容器,课堂“灌”得多,学生只是被动地去听、去记,完全丧失了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确立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方法:导引学法、启发思考、讲解要点、设计练习。
1.导引学法,引导学生把文章读“活”。识字解词,积累词语,整体感知,把握概要。
2.启发思考,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在教学《劝学》时,对“骐骥一跃,不能十步”中“不能十步”,我根据教参译作“不能(超过)十步”,有个学生认为译为“不到十步”,我没有责怪这位学生,而是把两种译法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觉得译为“不到十步”语气通顺,也简单明了。课下,查找资料,“能”在语言中确实有“到”或“及”之义,如《战国策·赵策一》:“韩与秦接境壤界,其地不能千里”中的“能”即此义。所以,教学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3.讲清重点难点、知识间的联系以及读写方法,引导学生整理知识结构。如讲《沁园春·长沙》,首先联系《沁园春·雪》,让学生通过诵读领悟词的特点;其次,抓住几个关键词语体会锤炼语言的好处;再次,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多角度、动静结合);然后,培养学生关心时事的政治态度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最后让学生熟读背诵,领悟写作之道。这样抓住重点讲授,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为学生留下了时间整理笔记,建立知识结构,只有结构化的知识,才便于掌握和运用。
4.精心设计练习,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学习,学习,既学又习,习比学重要,因为能力只有靠练习才能形成。
二、在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中进行素质教育
1.开展课前3分钟讲话活动。一是教师命题,如《自我介绍》,讲一个故事或一个笑话;二是学生命题;三是即兴发言的训练。这项活动,可以培养锻炼学生当众讲话的胆量和技能,改进讲话的口气、语态、表情,培养学生讲话的能力。
2.一分钟改病句活动(与讲话活动交替进行)。每节课由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抄写一个病句,由该生当一分钟“老师”,可以先提问学生修改,后加以简要评析,最后由教师作出总结。这样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法的积极性,能培养学生改正病句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指导学生积累语文知识和写作素质。具体做法:(1)每日摘抄一句格言或警句,说说它的含义及对自己的启迪;(2)每周写一篇观察日记或随意写点什么,选材、题目及体裁均由学生自己决定,提倡写新鲜的东西,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每周写一篇读后感,教师授课应善于把课文与实际(特别是学生实际)加以联系,触发学生的感想;(4)定期进行命题作文训练,特别是加强审题训练、拟题指导;(5)引导学生课后记笔记,分类整理材料,诸如爱国主义、思想品质、山河风光、苦难人生等。
4.指导学生办“三报”(黑板报、墙报、语文小报),通过设计版面,选取材料,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定期每人一份,学生交流,写出改进建议,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进行语文素质教育的体会
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了,学习目标明确了,听、说、读、写能力有了较全面的发展;学习观念更新了,过去以为学语文把课文读熟就行了,只局限于课堂上学,现在学习的渠道拓宽了,特别注意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学习语文,学习和生活的联系紧密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逐渐得到净化,人格进一步完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审美感受能力的提高,也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学习。
参考文献:
朱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探索[J].考试周刊,2012(37):47-48.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