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专业文化初探

2019-06-11刘光辉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1期
关键词:技能职业专业

刘光辉

[摘 要] 介紹职业教育文化和职业教育专业文化的概念,对职业教育专业文化体系的分类和构建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现代学徒制、技能大师工作室和“三段式”顶岗实习等三种职业教育专业文化体系的建设途径。

[关 键 词] 专业文化;现代学徒制;技能大师工作室;“三段式”顶岗实习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3-0001-03

一、职业教育文化相关概念

文化是人类文明长期发展的历史沉淀和结晶,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立的各种要素的结合。文化传统一旦形成,社会按照自身的逻辑形成一种相对独立和稳定的结构,有时会形成一种严密的封闭系统,具有强大的历史惯性,这种强大的历史惯性也决定了哪一种模式可以在特定的文化中生存和发展。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和日本企业内教育模式就是由特定的文化传统决定的。

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文化,高职院校是大学的一类,因而有其独特的“类”文化,即职业教育文化。职业教育文化作为学校文化,要体现文化的整体性,一般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职业教育专业文化是职业教育文化的子系统和亚文化,专业文化教育在形成职业价值观、职业精神、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理想等方面是专业技术技能教育无法替代的,因而专业文化与专业技术技能这两二者在专业教育中的地位同等重要。

二、职业教育专业文化体系

职业教育文化因校而异,不同专业、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学校有着不同的文化。技能是立业之本,文化是立人之本。高职院校的专业文化是职业教育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具有很强的职业性,高职院校的专业文化是指向相应的职业文化,服从于一定的职业文化,因此呈现职业的本位特征。

(一)职业教育专业文化的定义

专业文化的定义是指在特定时期内专业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观念、知识能力体系及从事专业教学研究的全体成员特有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其核心是本专业师生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共同的作风。专业文化是专业建设的灵魂,具有强烈的导向性、约束性、规范性和陶冶性,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专业教育氛围,能够驱使学生为自己的专业提供原动力和支持力。

专业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形式,专业文化既包括学生在校期间直接接受课堂教育,也包括受到学校和专业文化的熏陶。专业文化教育的实质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

专业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与行为准则都来自相应的职业文化,专业价值理念是为培养合格人才服务的,专业内部成员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符合相应职业或者岗位群的职业形象与职业岗位要求。加强专业文化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专业文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职业教育专业文化的体系

在专业文化体系的形成初期,要通过制度建设初步建立专业文化的内涵,通过人文环境建设来营造专业文化氛围,树立专业形象,两者共同促使专业文化的逐步形成。职业教育专业文化分为技能文化、道德文化、企业文化和职业文化。

技能文化是人们对技能的认识、掌握和崇拜,深受传统观念的响,反映国家和民族对技能型人才及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认可程度。技能型人才的成长受文化环境的影响,技能文化主要包括人们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学习钻研精神、乐于奉献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和精益求精精神等。

道德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凝聚起来的道德心理、道德观念、道德准则、人生理想、道德思考和道德学说或伦理学说的总体。道德文化是以职业院校的地理环境位置为依托,以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文化为背景,通过内、外辐射和统合,在长期育人活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大文化中的亚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道德文化主要包括爱国爱党、遵纪守法、诚信友善和感恩奉献等。

企业文化指一个企业独特的价值观念,包括经营理念、经营模式、规章制度和工作方式等方面。每个企业文化不尽相同,但同一行业的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同类性,这种同类性就是行业文化。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是为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不仅要熟悉企业相关法规,也应对企业文化有较好的认同感。企业文化包括工作中要诚信;对企业要忠诚;具有创新进去精神;能够与团队成员或同事团结合作完成工作;以满足客户要求为工作目标;能够完成既定的目标,达到预期结果。团队合作主要指有大局意识,有责任担当意识,能够与团队成员会同事良好的共同能力,有坚决执行工作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能力。

行业是相应职业文化的载体,如教育、医疗、金融、建筑等行业都具有鲜明的职业文化。中国的传统手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职业文化丰富而厚重,形成了自己职业的偶像、行规、习俗甚至行业用语等。高等职业教育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习技能,另一方面传递本专业的职业文化内容。职业文化包括职业价值观、职业意识、职业环境及职业规范等。职业教育专业文化体系如图1所示。

(三)职业教育专业文化体系的形成

根据认知规律,任何一种文化和知识技能都要经过“了解—体验—实践—积累和固化”的过程,职业教育专业文化也不例外。职业教育专业文化在高职学校学习期间可以完成了解、体验和实践三个环节,积累和固化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经过岁月沉淀而产生,一旦形成,不仅仅会对学生产生熏陶,同时也会影响整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是本专业师生共同的价值观。职业教育专业文化培养途径如图2所示。

三、职业教育专业文化体系的建设途径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贯穿培养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职业教育要走校企结合、产结融合、突出实战和应用的办学路子,依托企业、贴近需求”“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要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将企业文化渗透、融合于职业教育专业文化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推动职业教育服务社会发展需求的原动力。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不同行业企业需要寻求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化人才,如果仅仅依靠学校自身来培养职业化人才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只有将企业文化、职业文化、道德文化和技能文化相互交叉、深度融合,形成职业教育的专业文化,才能够为行业企业培养更职业化的人才。

不同文化基于不同的背景,尤其是企业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行业和地域烙印,所以如何将企业文化融入职业教育的专业文化才是职业教育专业文化体系建设的关键。笔者提出以下三种职业教育专业文化体系的建设途径,供各位读者参考。

(一)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一种最理想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行业企业技术不断升级更新,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由原来通用的业务人才发展成为行业企业特点鲜明的综合型人才,即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品德、业务能力强、能够快速融于企业。现代学徒制的内涵是“校企双元育人、交互训教、在岗培养、学生双重身份、岗位成才”,即学生入学前已经与企业签订就业合同或者入学后与企业签订就业劳动合同,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教师团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对学生进行交替式训练或学习,也就是“做中学、学中做”,学生毕业即就业,整个学习期间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学徒)。企业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之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企业文化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学生或学徒在企业文化的氛围内学习和工作,长期接受职业道德浸润、不断接受技能的锤炼和道德的熏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关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学生对该模式的认可度。企业参与积极性表主要是行业企业经济利益如何在职业教育中体现,而学生的认可度则是学生个人成长如何在职业教育中实现。这两方面的实现或体现必须通过职业教育将企业文化、社会道德和社会责任、职业操守、技能训练进行整合,全方位进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因此,职业教育专业文化建设是对技能文化、道德文化、企业文化和职业文化的整合和发展。但由于不同文化基于不同的背景,有着不同的理念,如何通过职业教育专业文化建设将其他文化进行有效衔接和融合,将是现代学徒制未来发展的关键。

(二)技能大师工作室

高职院校的专业文化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专业文化与对应的行业文化是相互贯通的,因而需要将行业文化融入专业文化中,需要行业和企业广泛参与,这是专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教师是学校教学的引领者,也是专业文化的引领者,教师的专业文化素养对整个专业文化的形成至关重要。

职业院校可以建立若干个技能大师工作室,每个工作室分别设立相应的学生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是由从行业企业引进的能工巧匠和學校专业教师组成,工作室能独立完成工程项目和项目化教学,同时也能够指导相应的学生工作室进行工程项目实践和训练。技能大师工作室体现出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是企业在学校设立工作(生产、研究)场所,学校无偿为企业提供场地、服务和管理,企业通过真实项目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或研究任务,工作室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工作室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实行企业管理,完成整个工程项目,满足学生实习教学需要,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学习)环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职业的认可度、对技能的崇拜,也能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营造工匠精神氛围。结合行业企业,与学生分享企业文化,增强学生对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意识的理解,深刻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培养学生对设计的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融入学生的灵魂中,使工匠精神成为学生的一种工作态度,成为学生的一种信仰。

(三)“三段式”顶岗实习

工学交替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一年分为二学期,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的;一个星期几天学习几天工作的;每天半天学习半天工作的等。

“三段式”顶岗实习模式根据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采用三段不同年级、不同实习内容和目的的顶岗实习与在校学习形成“工学交替”。第一阶段为认知实习,岗位集中在工作一线,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发展理念、企业规范、管理制度的整体认识,同时训练基本技能;第二阶段为专业实习,岗位可以由工作一线提升到管理岗位等,本阶段学生主要是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刻体验技能文化、道德文化、企业文化和职业文化;第三阶段为毕业实习(预就业实习),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进行工作,参与企业正常绩效考核、人事奖惩和岗位职位变更,在这个阶段,每位学生能够热爱职业,具备良好的道德风尚,将自己融于企业大家庭,在工作岗位上独当一面。“三段式”顶岗实习模式职业教育专业文化的培养如下表所示。

职业教育专业文化是高职院校不同专业所形成的文化体系,是处于一定学校文化背景下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生成和发展起来的日趋稳定的独特价值观。专业文化是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全面职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罗伟,王文涛.经济发达地区高职建筑类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121-125.

[2]李晓冉,韦亚星.高职院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现状调查分析与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0(6):139-141.

[3]张航.建筑工程类中职生职业价值观研究报告[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10):171-172.

[4]石亚勇.实践性教学中专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析[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75-77.

[5]阿山江,买买提江.新疆高等职业教育文化体系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4(3):5-7.

[6]董显辉.职业文化内涵解读[J].职教通讯,2011(15):5-9.

[7]李勋.职业教育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初探[J].读与写,2016(7):57-58.

[8]冯薇.“三段式”顶岗实习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0-44.

[9]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38-44.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技能职业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拼技能,享丰收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