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形成的一般过程
2009-10-14刘庆昌
刘庆昌
人类对教育的认识不可能停止,个人的教育观也不可能毫不动摇。但是,在有限的一生中,个体总会形成一个相对成熟的教育观。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回答这一问题,对于我们理解教育观是很有帮助的。我们认为,教育观的形成应该指成熟的教育观的形成。而所谓成熟的教育观具有清晰、完整、深刻、稳定、独特等基本特征。教育观形成的一般过程也就是成熟的教育观那些基本特征的逐渐形成过程。
1.从朦胧到清晰。与教育有关的人,尤其是参与教育的人,总会对教育有所反映。可是,当你让每个人来说明他们对教育的理解时,有的人略加思考就可以有条有理地回答,有的人却怎么也说不明白。我们并不会因此就认为后一种人对教育毫无认识,他们之所以说不清楚,根底上是因为他们头脑中原本就没有清晰的教育概念。不能说出来,是没有想清楚;没有想清楚,是因为没有深入地想或根本就没有想的念头。即使是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如果他只是埋头劳作,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训导学生,完全淹没在教育过程的行进中,很少去思考感觉之外的事情,很少去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很少去追问“教育是什么”,那他的头脑中也不会有一个清晰的教育概念,他所拥有的恐怕只是教育现象的感觉集合。自然地,只有那些在教育实践中惯于反思和追问的人,才会形成对教育的认识,而不仅仅是获得好多关于教育的感觉材料。
即使是惯于思考和反思的教育者,也不是一开始头脑中就有清晰的教育概念。他对教育的最终看法,也是从朦胧不断走向清晰的。朦胧意味着参与教育的人被琐碎的感觉材料包围,总觉得教育的真意就在其中,却又不好言明,实质上是没有走出感觉世界,没有获得对教育的理性的把握。反过来,清晰,也就是人从感觉的教育世界中抽象出了教育之道。这自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过,对教育的认识从朦胧到清晰,在机理上也不是多么艰难的事情,一个人在教育中只要能够惯于反思和追问就足够了。当然,这个要求虽然简明,并不简单。反思和追问,无疑是高层次的理性能力:形成反思和追问的习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或正因此,在教育生活中,有清晰的教育观的人总是少数,而大多数教育者对于教育似乎只是有些朦胧的认识。
能够反思,是个体成熟的标志之一。教育者的反思,就是要对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行为进行自我认识和评价。具体来讲,就是要对自己的教育认识和教育行为的合理性进行反省。由于合理的标准并不先天地存在于头脑中,因而,必然继续追问合理性的标准,“教育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便很自然地走上前台,如此,教育者的教育之思就彻底展开了。喜好反思的教育者将会长久地追寻问题的答案。在不断的行动、不断的反思、不断的追问中,教育的意义就会逐渐浮出水面,个人对于教育的认识也就逐渐从朦胧状态走向清晰了。
2.从部分到整体。教育观是一个关于教育的观念系统,它是由教育目的观、关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认识、教育内容观和教育方式观等要素共同构成的。只有对教育的诸多要素有了认识,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观。如果一个人对于教育的诸多要素的认识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协调共生,那他的教育观就算得上是一个整体了。
除非是要给教育下一个定义,一般情况下,人们难以把整个的教育作为认识的对象,教育实践工作者如此,教育理论工作者也如此。所以,人们对于教育的认识往往是对教育整体部分的认识。至于一个人认识了什么具体的部分,则基本取决于他的处境和志趣。教育实践工作者,因为要面对具体而明确的教育任务,普遍地较为关心完成教育任务的手段问题。如何处理教材内容,有什么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怎样使课堂更加有序和有活力,如何处理和学生的关系,等等,是他们经常关心和思考的问题。而就个体来说,他关注哪一些问题,一般讲,是由于他在哪里遇到了障碍或遭遇了失败。就像我们的身体是一个整体,健康时,我们并不去想那五脏六腑的究竟。有一天,我们某一器官生病了,才突然意识到它的存在,这一器官突然在我们的意识中占据了首要地位,我们也因此对这一器官有了更多的认识。人们对于教育的认识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应该说,对教育整体的部分有自己的认识已经很可喜了。这种对部分的认识,多来源于实践的压力,通常有较好的实践价值,一个人可能因此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能手。可是由于还没有拥有对整个教育的看法,我们还不能说他就有了自己的教育观。一个人必须要有完整的教育观吗?对于教育活动之外的人虽非不必要,但并不重要。对于教育者来说,拥有整体的教育观是很有意义的。那就相当于他有了自己的教育哲学,从而不再做急功近利的思考:他的教育行为有了更宽阔的思维背景,从而更接近教育实践的自由境界。可能会有人怀疑普通教育者拥有整体的教育观的可能性,我以为无此必要。实际上,尽管个体的教育者只处在教育系统的具体位置上,但他的工作必然牵涉到教育的所有构成要素,他不是没有机会,更不是没有必要思考教育的每一个要素,关键在于他能否在事中又能不沉溺于事。反思与追问是把我们从教育的琐事中解放出来的最好办法。反思,决非就事论事,必然走向对“教育是什么”的追问,也就是把整个教育纳入自己的认识范围,形成整体的教育观。若能先从整体上思考教育,我们对于教育观要素的认识便容易协调:若能有幸悟出教育之道,一以贯之,教育观就是一个浑然的整体了。
3.从肤浅到深刻。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的,对教育的认识也是这样。教育观是人对教育的理解,在教育生涯的不同阶段,人们对教育的理解是有深度差异的。在我看来,人的教育观从肤浅到深刻,并不仅仅因为教育作为认识的客体有多么的复杂,还因为随着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丰富,人能赋予教育越来越丰富的意义。整个人类对教育的理解就走过了一条从肤浅到深刻的道路。从对教育的说明只有只言片语,到可以对教育长篇大论;从对教育活动简单地描摹,到对教育的深刻思辨。在这样的变化中,我们可以发现人类对教育的理解能力越来越强,对教育之道的把握越来越深刻了。对于个体的教育者来说,如果他是一个惯于反思和追问的人,那么,从他开始参与教育实践,到他结束教育的生涯,对教育的理解也必然是一个由肤浅到深刻的历程。
教育观从肤浅到深刻,需要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
第一,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也随实践的深入而不断深入。刚刚开始教育生涯的人,不管他预先掌握了怎样的教育知识,一般来说,很快会陷入教育的常识世界。从有经验的教育者那里学习怎样进行教育的程式,同时也就获得了他们对于教育的理解。这种状态会持续一定的时间,长短因人而异。在这一时期,个人的教育生涯应该说开始了,但实践的探索性很差,对于教育的理解基本上处于常识水平,是简单和肤浅的。随着教育生涯的延伸,个人的能动性开始萌动,越来越能用自己的脑子而不是简单依靠常识俗见解决碰到的问题,这是个人教育实践深入的重要标志。这样的经历多了,他就会开始怀疑对教育的常识化理解,并可能开始批判常识,逐渐背离教育常识世界,一种高于常识世界的教育观便有望形成。此时,他对教育的理解必定要比刚进入教育时的理解要深刻。这就是教育观随着个人实践深入而不断深刻化的机制。
第二,教育者个人的成长,带来“视域”的变化,提升了个人对教育理解的深度。人们的教育观并不是完全来自个人的教育经验,书本上的教育理论和思想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教育观的形成。有时,一个人可能直接就接受了书本上的(实质上是一些教育家的)某种教育观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否认为这个个体的教育观从一开始就是深刻的呢?能够接受一种高明的教育观点,无疑是一个良好的起点。比起淹没在常识世界的教育者来说,一个人毕竟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问题是,一个人所接受的高明的教育观点是不是就变成了自己的教育观了?并非如此。任何教育观点,即便我们在理性上赞同,如果没有长期教育生涯的检验,也不会成为我们自己的教育观。再进一步讲,即便我们始终坚持了某种教育的观点,由于个人成长的程度不同,对于那种教育观点的理解程度也不同,亦即个人的“视域”对理解的影响。“视域”是由个人的经历以及所在的传统促成的,它制约着人对事物的理解。人们对于教育的理解,也只能是随着个人的不断成长,从肤浅不断走向深刻。
4.从动摇到稳定。说一个人有了自己的教育观,就意味着他有了稳定的教育观。如果他在不同的认识间左右摇摆,或者追风赶潮,那他对教育还不会有自己的独立的认识。稳定,并不是一成不变,却也不易发生大的改变。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客观上存在着变化,而且这种变化随时可能发生。但形成了自己教育观的人,他在教育认识上的变化,一般来说只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继续丰富或有限地调整。完全推翻原有教育观的情况虽然也有可能发生,但概率是很小的。个人的教育观一旦形成,就等于启动了个体内在的思维传统,会进一步制约对于教育行动的设想,形成自己的教育思维。
稳定的教育观也可能是个体懒于思考的结果,这种情况是客观存在的。的确有一些教育者在整个教育生涯中,对教育的认识没有太大的改变。实际上,既不是没有改变的必要,也不是没有改变的可能。唯一的原因就是一些教育者持有消极的职业态度,得过且过,懒于思考,墨守成规。这样的人在教育认识上没有动摇过,他们有稳定的教育观绝不是教育认识成熟的表现,不过是未老先衰,主动放弃了进步的权利,自甘做了庸碌的人。严格地讲,这样的人并没有自己的教育观,不过做了传统教育观的一个符号物而已。具有积极人生态度和职业追求的人,自然也会受到教育文化传统的影响,但他们不会满足于现状,既会去学习,也会去探索。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发生认识上的动摇和改变是情理之中的事。他们最终会在教育认识上做出理性的选择,以使自己的教育行动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形成了稳定的教育观,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成熟的表现。
5.从一般到独特。一个人对教育有了清晰、完整、深刻、稳定的认识,我们就可以说他形成了自己的教育观。不过,这并不是教育观的最高境界。最高境界的教育观,在清晰、完整、深刻、稳定的基础上,还要具有个人的独特性。如果一个教育者的教育观能够同时符合以上五个特征,那这个教育者一定是卓然超群的教育家。独特的认识来自独立的思考和个性化的教育实践。善于独立思考的人,能够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避开前人的错误和教训,尊重传统,但不走老路,容易获得独特的认识:能进行个性化教育实践的人,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比常人多了独特的体验,自然也容易对教育有独特的理解。独特的就是个性的,个性的近乎完美的。建立在清晰、完整,深刻、稳定基础上的独特的教育观,可以说是个体对教育认识的理想境界。这样的教育观,进一步支配教育行动的设想,最终会导致风格化的教育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