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策略研究
2019-06-11任艳芳
任艳芳
摘要: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认知发展水平,创设活动环境并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在特定环境中,操作活动材料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师指导和同伴互助的区域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不仅能为幼儿的社会交往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还能提供培养幼儿协商、合作意识的机会,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培养。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合理设定区域活动目标,规范使用进区卡,同时也要进行有效的观察和记录,以充分发挥幼儿区域活动的应有作用。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策略;幼儿教育;幼儿身心特点;兴趣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5-0135-02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近年来在我国幼儿教育中得到广泛实践的一种幼儿教育形式,是幼儿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之一。区域活动高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不但可以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而且可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实现在“玩中学”、在“做中学”。
一、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
环境是幼儿活动中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区域环境创设要以教育目标、内容、教学活动的具体要求为依据,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性安排,应从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需求出发,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创设区域环境时,不仅要考虑幼儿之间能否相互交流、共同合作,还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专注探索。以笔者执教班级的活动区为例,经过师生的共同商议,活动区采用了固定和灵活设置相结合的原则,创设了丰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可自由选择的区角。表演区、建构区这些相对会发出较大声音的活动则安排在活动室外的走廊里;美工区安排在离水池最近的地方;探索区、阅读区则安排在室内最安静的地方。总之,要善于利用班级环境的地理因素因地制宜,同时要让环境说话,让幼儿与环境互动起来。
二、合理投放区域材料
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幼儿开展区域活动的主要载体,投放的材料要突出幼儿的能力、认知、经验三大要素,色彩的对比度要鲜艳,动静搭配和内容安排要儿童化,以此激发幼儿参与各项活动的主动性,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主动去观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兴趣投放材料。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还要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认真观察定期更换与补充材料,切忌投放仅有吸引力却华而不实的材料。比如小班的幼儿,年龄较小,根据其特点,要选择颜色鲜艳、形象生动或生活化的材料,可以用废旧的大纸盒或者牛奶盒、各种瓶子制作逼真的床、灶台、饮水机、冰箱、衣柜等家庭用具,投放各种毛绒玩具及一些小服装,给幼儿创设了一个逼真的“娃娃家”。
2.提供层次性与多样性兼具的活动材料,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在不同领域的差异性,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不同的区域活动中获得发展。
3.巧妙利用废旧物。如幼儿带来的麻将块,可以放到益智区进行排序,也可以放到建构区垒高;小石子可以放在益智区用来点数,一切不起眼的废旧材料都可以用于开展趣味十足的区域活动。每个活动材料的收集离不开家长的积极参与,他们的环保意识也为幼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三、制订正确的区域目标,规范使用进区卡
制订合理的区域活动目标,首先要求教师能根据预设要求组织活动,保证幼儿向着预定方向发展,以“全人教育”为原则,满足幼儿认知、语言、情绪及兴趣的需求。教师要提高认识,增强目标意识,厘清目标责任,以实现活动目标。
规范使用进区卡可以减少幼儿等待时间,引导幼儿对号入区,限制区域人数,还可以帮助幼儿学习记录,便于教师统计反思。经过为期一个月的规范使用进区卡实践,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均衡发展,家长也了解了幼儿在园的学习及生活情况,能主动配合教师工作,在家园联合教育方面达成共识。
四、進行有效观察和记录
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各活动区域观察侧重点,以实现有效观察与指导。要选择适宜的观察记录方法,可以选择全面性的观察记录(扫描式观察记录),或者定点观察,也可以选择观察活动中幼儿记录的表格。可以采用多种记录形式相结合的记录方法,文字、表格或照片、DV等形式。此外,要明确观察记录的内容和观察记录的目标;要观察并记录活动中的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幼儿目标达成情况、操作材料过程中的情况等,要有针对性和侧重性;还需观察和记录幼儿与教师的谈话,以及教师对幼儿的指导行为,并进行分析和教学反思。
五、有效地指导区域活动
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的指导是幼儿能否在区域活动中得到更好发展的关键因素。新材料投入后,教师需要建立原则加强管理、注重个体差异予以指导,以增进区域活动效应。
1.适度建立原则,加强常规管理。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在进行区域活动的过程中难免出现随意丢放材料的现象,甚至拿着材料、玩具随意走动,或大声讲话,或拿着剪刀等器具戏闹,这些行为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还存在危险因素,因此活动区域必须有合理的规则约束,建立良好的秩序,才能保证活动有序有度开展,从而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2.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实施合理指导。教师要投入足够的耐心与精力,观察留意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通过观察及时发现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显现的各类问题,判断幼儿的发展与预设目标是否存在差异,比如活动目标与实现的距离有多大,对于不同的幼儿应给予哪些建议与帮助,各种手段是否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兴趣等问题。借观察获取准确可靠的信息,以便后续有的放矢地在区域活动中调整指导策略。
对于不同区域活动和不同年龄层的幼儿,可选择时机指导的方法,此类指导方法突出适时性、灵活性和具体性;也可以采用分层指导方法,按照“整体指导激活全体一分层指导调动局部一个别指导不留死角”流程,加强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指导,让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各自都有收获。教师不仅要以观察者的身份随时关注幼儿,还要以适当的身份适时把握时机及时介入指导。
总而言之,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心理需求、年龄差异、发展目标等情况,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合理设定目标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要及时转变自身角色和教育观念,为幼儿创设适合其进行区域活动与学习的情境,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掌握的丰富理论知识,并结合教育实践经验,科学合理地投放活动材料,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与动手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做好区域活动后的评价与总结,使幼儿园区域活动生动有趣、创意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