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闯关教学模式运用的再思考
2019-06-11雷世平乐乐
雷世平 乐乐
摘 要:闯关教学模式源自游戏理论及其游戏闯关。闯关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于借鉴网络游戏的元素,更加注重教学的趣味性;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更加注重知识的可学性;聚焦学生内心的感受,更加注重教学的体验性。闯关教学模式坚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游戏闯关的基本规则,进行教学整体设计。闯关教学模式运用于教学改革中应该遵循几个基本要求:巧妙创设闯关情境;精心设计关卡任务;用心制作通关宝典;充分重视反馈机制;科学构建评价方式;注重建设资源平台。要防止高职教学改革中闯关教学模式运用不偏离方向,必须做到:神形兼备,防止闯关教学模式的形式化;因课制宜,防止闯关教学模式的滥用;统筹兼顾,防止闯关游戏的单一化。
关键词:高职院校;闯关教学模式;设计思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9)01-0025-07
近年来,闯关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日益受到广大高职院校教师的重视,并在各类课程教学改革中得到广泛应用。闯关教学模式在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对转变学生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改革质量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任何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随着闯关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推广,目前该模式亦有被形式化或泛化的倾向,有些老师不顾课程教学的特点,生搬硬套这种教学模式,致使该模式的运用偏离了既定的方向。为了帮助广大高职院校教师正确运用该教学模式,本文对闯关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特点、闯关教学模式设计思路及运用的基本要求、闯关教学模式运用中应注意防范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思考,以期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闯关教学模式的由来及推广应用
闯关教学模式源自游戏理论及其游戏闯关(或闯关游戏)。游戏理论由英国的美籍物理学家、心理学家兼传播学家威廉·斯蒂芬森率先提出。1958年,斯蒂芬森在其撰写的《传播的游戏论》一书中集中探讨了传播的游戏性质。他先将人类所有行为分成工作与游戏两种。他说:“工作是对付现实,是谋生,是有产品的。相反,游戏基本上是没有产品的,除非是提供自我满足。” [1]与此相应,他又将传播分为两种:一种是工作性传播,如下达命令等;另一种是游戏性传播,如相聚闲聊等。荷兰著名学者胡伊青加(Huizinaga)在其著作《人:游戏者》中,将“游戏”定义为“一种自愿的活动和消遣”[2],并指出:“这种活动或消遣是在某一固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的;其规则是游戏者自由接受的,但又有绝对的约束力;游戏以自身为目的而又伴有一种紧张、愉快的情感以及它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意识。”他断言,人类是以“游戏者”身份存在于世界中的, 然而游戏并不为人类所专属, 其存在与一切生命形式的心灵或精神相伴相随。同时,他认为,游戏比人类文明更古老,而文明源自于游戏,真正的文明离开游戏则无法存在。胡伊青加一系列有关游戏与文明关系的理论颠覆了人们既定的“人性观” 与“文化观”,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承载着文明与文化传播重任的教育的本质以及教育方式的重新审视。[3]所谓闯关游戏是以闯关获胜为目的的游戏的统称。在闯关游戏中,游戏玩家应用熟练的操作技巧,通过游戏中设置的各种关卡考验,最终完成游戏目标。
“游戏闯关”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国外早已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及培训活动当中。最早将游戏闯关运用于教育中的应该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他在《发生认识论导论》中指出,游戏闯关在带给儿童不一样学习体验的同时,还为他们提供了巩固新的认知结构和发展情感的机会。他将游戏分为三类,即练习型游戏、象征型游戏以及有规则的竞赛类游戏,而这三类游戏与其提出的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相对应。[4]美国教育专家马克·普瑞斯(Marc Prensky)在其《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数字化游戏学习》)一书中提到,“过去几百年来挡在学习与乐趣、工作与游戏之间的隔墙正在颤颤发抖,并行将崩塌。正像政治世界中的柏林墙一样,虽然苟延残喘了一段时间,但它最终还是被自由的巨浪冲毁了。”与此同时,他对游戏闯关模式进行了剖析,得出如何针对不同的内容来设计游戏类型与相应学习活动的方法,并提出,引入游戏闯关模式就是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5]他坚信,学习将必然向数字化游戏方向转变。当然,教育发展的事实也证明了他的想法是可行的。在美国,数字游戏已开始进入各类教育领域,无论是孩童还是成年人,都在不同程度地利用数字游戏进行有趣而有效的学习。数字化游戏学习不仅可以给学习者和教育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教育體验,而且能提供更多教育机会,它已经成为有效解决教育与数字游戏之间有机融合的一种新方式。
在我国,游戏闯关模式的应用到本世纪初才开始引起教育界重视。2003年,华南师范大学组织举办了“游戏闯关教学模式专题研讨会”,拉开了该教学模式运用的序幕,自此,国内关于游戏闯关模式的研究及其教学实践探索迅速增多。近年来,随着移动设备的迅猛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游戏闯关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现如今,高职院校的教育者可以借助微知库、爱课程等互联网+平台,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堂以外;可以利用游戏闯关的理念将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合理拆分后设置成关卡任务,吸引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移动学习,在游戏闯关的体验中开启全新的教与学模式。《2014新媒体地平线报告》甚至预言,游戏闯关模式将在未来2~3年内对教育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二、闯关教学模式的内涵及主要特点
当前,学术界及教育实践领域对借用游戏闯关方式开展课程教学的称谓并不完全统一,常见的说法有闯关模式、游戏闯关教学模式、闯关式教学方法以及数字化游戏教学等,但不管哪种称谓,其主要内容基本相似,因此,为了论述的方便,笔者此处将其名称暂且规范为“闯关教学模式”。
所谓闯关教学模式,又称游戏闯关教学模式,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借鉴游戏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贯穿于游戏之中[6],以知识内化为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知识应用的教学模式。闯关教学模式将课程知识、技能、游戏和闯关等完美地融合,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广大学生充分享受游戏闯关挑战的刺激并获得成就感。它消除了传统课堂知识传授与学生接收情绪的隔阂,充分释放了学生的个性思维,彰显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了学生由苦学、厌学向趣学、乐学的重大转变。闯关教学模式运用的目的不仅是简单地传输知识,关键在于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闯关教学模式与一般的(或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如下明显特点。
(一)借鉴网络游戏的元素,更加注重教学的趣味性
闯关教学模式一般会涉及到四个基本元素,即角色扮演、游戏闯关、任务驱动、升级奖励。众所周知,网络游戏之所以能吸引人们参与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其画面优美、制作精良;角色扮演能满足不同人群心理需求;道具、人物推陈出新,能重塑自身新鲜形象;交流功能健全,团队协作能增添游戏的感情筹码等。闯关教学模式是在教学设计上引入游戏闯关的理念及相关元素,通过生动、愉悦、合理的关卡任务,给学习者创造轻松愉快的游戏情境,使其在游戏体验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智力。如果闯关教学模式中的游戏元素经过教学实践,能够顺利地被借鉴到教学中,就完全能够有效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游戏”与“学习”的相互交织。[7]
(二)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更加注重知识的可学性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得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高职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且差异比较大,大部分学生学习能力亦相对不足。闯关教学模式能够依据学生学习认知的规律,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进行教学关卡任务设计。在设计具体闯关任务时,应根据其内在的逻辑顺序按难度由低到高排列,引导学生逐渐攻破难关,学生完成了初级任务后,就带着刚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继续攻克中级关、高级关,这样,就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学习困难的学生不会因为要求过高而产生挫折心理;学有余力的学生则会学习得更加深入与广泛;而大多数学习中等的学生则“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总之,闯关的过程会让学生在解疑、释疑中,促进知识和技能的增长、创新思维的发展,使其顺利突破“最近发展区”。
(三)聚焦学生的内心感受,更加注重教学的体验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则往往被严重忽略。闯关教学模式聚焦学生的内心感受,更加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设计一系列与之匹配的游戏体验方式或关卡任务,让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学生处在游戏闯关情境中,依据游戏规则,使用游戏策略,为最终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一系列活动。学生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领取相应的学习任务,并在规定时间内,在体验闯关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此外,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项目,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的小组成员相互取长补短,拓宽思维,激发思维的火花,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专业技能。无论是学生独立学习或分层次组合(合作)学习,都能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游戏的快乐,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力量。
三、高职院校闯关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及运用的基本要求
教师是游戏规则的设计或制定者。闯关游戏怎么玩,学生闯关后学习效果的好坏,学生评价是否合理,都取决于游戏规则如何制定。既然闯关教学模式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借鉴游戏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贯穿于游戏之中,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在具体运用该模式时,必须遵循游戏闯关的规律,按照教学内容游戏化的总体要求谋划好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一)高职闯关教学模式设计的总体思路
闯关教学模式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游戏闯关的基本规则,坚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按照从简单到复杂,即基本知识的掌握到综合能力培养的逻辑顺序,将教学内容分级设定为不同的任务关卡,并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设定过关的基本条件;每个学生接受学习任务后,均需根据课程资源准备过关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进行预约闯关,在不断探究和进阶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若某一关卡任务失败(或完不成),则需重新学习(挑战)。学生闯关成功后应获得相应的闯关积分,重要与次重要、或相对不那么重要的知识点、技能点对应的闯关积分应设置为不同。而每一關卡的权重决定了教师对学生基础概念认知、分析理解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考察的侧重点。运用闯关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 课程理论) 、自主体验( 应用实践) 、自我完善( 知识结构) 的引导者。[8]120教师应将主要精力放在课堂中与学生面对面的答疑释惑,给予学生个性化、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应用知识,培养学生严谨务实、主动探索的精神和愈挫愈勇、奋勇向前的勇气,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反思、自主创新以及综合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见图1)。
(二)高职闯关教学模式设计和运用的基本要求
闯关教学模式追求的目标是道与术的完美结合,对教师在关卡创设、闯关组织与调控、模式创新及新技术应用等方面提出了很高要求。尽管每一门课程的内容及教学目标都有其特殊性,在教育实践探索中,每一位教师的做法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无论差异多大,一门课程只要是采取闯关教学模式,都会有共性或普遍性问题的存在。为此,笔者依据游戏闯关规则的基本要领以及职教领域实践探索的诸多经验,提出了闯关教学模式运用于课程教学改革中应该遵循的六项基本要求(见图2)。
1.巧妙创设闯关情境。创设闯关情境是闯关教学模式运用于课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不同,其运用的游戏类型肯定不同。在运用闯关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时,教师首先要依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创设闯关情境。在闯关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既要设计兼具生活性、职业性、娱乐性和挑战性的外部情境,又要设计基于问题场的“爬坡型”“架桥型”“填沟型”的内部情境[9],其主要目的是持续保持学生的闯关热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增强学习体验的基础上提高学习质量,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2.精心设计关卡任务。关卡及关卡任务的设计是闯关教学模式运用的关键环节,是检验和衡量闯关教学模式能否成功运用的核心观察点。因此,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游戏闯关规则,按照从简单到复杂,即从基本知识的掌握到综合能力培养的逻辑顺序去设计关卡及关卡任务。在具体设计或操作时,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需要,在每级关卡设置不同的能力训练侧重点( 包括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实际工程应用能力等) ,以充分实现每级关卡间的知识点相互承接、能力分层递进,并呈现能力要求多维提升的效果,尽量避免学生在闯关时因熟悉其操作规律而产生的倦怠感。
3.用心制作通关宝典。通关宝典,又叫通关秘籍,是闯关教学模式运用的重要工具。通关宝典是基于闯关任务编辑的锦囊,是教师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是学生掌握知识点、技能点的重要提示。它不同于参考答案,告诉学生闯关的答案是什么,而是通过通关宝典的反复学习,启发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应根据关卡任务要求设计闯关攻略,按照导航式、支架式结构去整理知识点和能力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引导、协助学生顺利通关,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内化。
4.充分重视反馈机制。反馈机制,又称回应或回馈机制,是确保闯关教学模式良好运用效果的重要环节。反馈机制的关键就是要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在学生闯关学习的短时间内,教师必须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个性化建议。教师一对一指导,能够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直接的信息反馈亦能让学生认识到当前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状态或学习方式;教师让学生当场回答问题所引发的心理压力,可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教师对学生答题中表现出的可圈可点之处给予表扬,则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科学构建评价方式。评价方式是闯关教学模式运用的归宿。构建科学的评价方式从根本上讲就是要摈弃一考定乾坤的单一评价方式,构建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混合式多元评价方式。该评价方式着重综合考虑学生的闯关进度、难度、速度和效度等多项指标,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教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闯关记录进行数據分析,及时发现学生在游戏中的问题,实施精准帮扶,以实现由基于经验的决策到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转变。评价的主要目的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效防止部分学生平时混日子、考前抱佛脚的状况,让广大学生实现学习过程的全程达标,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进步。
6.注重建设资源平台。资源平台建设是闯关教学模式运用的基本保障。为了帮助学生开展“线上自学+线下答疑”自主式学习活动,教师应依托微知库、爱课程或学院自己的网络平台,建设用于课程教学的各类资源。资源应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学进程表、短小精炼的课程系列视频、授课讲义、习题库和试题库、关卡任务及闯关宝典等。[8]121另外,教师可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等随时为学生答疑释惑。丰富的课程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课程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高职院校闯关教学模式运用中的问题防范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没有好坏之分,对不同的课程教学来说只有合适与不合适。闯关教学模式虽具备其他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不同的特点和优点,但它不是万能的,并不适合所有的课程。为了有效避免和防止闯关教学模式形式化、泛化或滥用情况,笔者结合高职院校部分教师实践探索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防范措施。
(一)神形兼备,防止闯关教学模式的形式化
闯关教学模式的运用是微观课程层面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闯关教学模式的运用,既要注意游戏闯关的外在的“壳”,更要注重游戏闯关的内在的“核”,换句话说,要做到“神形兼备”。闯关教学模式运用中的各环节,如任务关卡、闯关秘籍、课程资源及反馈评价等,都会对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要按照“神形兼备”的要求去设计好每个环节。如:教师在设计关卡任务和关卡时,要按照能力分层递进的要求去设置知识点和技能点,用关卡去串联教学的全过程,以有效避免知识和技能的简单堆积;在制作闯关秘籍时,要以锦囊妙计的方式恰到好处地为学生完成关卡任务提供帮助,而不是简单地为学生提供参考答案;在课程资源建设上,要尽量做到课程资源能全面覆盖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有效避免课程资源的支离破碎;在评价反馈上,教师需及时记录学生的闯关积分,敏锐发现学生闯关时遇到的困难,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不只是关注最终的闯关结果。如果不按照游戏闯关的基本要求并结合课程的特点,而只是简单套用闯关教学模式,最终结果只能是“神”“形”分离,“壳”包不住“核”,闯关教学模式则不可避免地会流于形式。
(二)因课制宜,防止闯关教学模式的滥用
教学模式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它包括四个要素:根据教学目标、任务确定教学目的;选定教学方法(单一的、多样化的或以一种方法为主);规定教学程序,即确定教学过程中师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教学步骤;确定教与学,即师生双方的课堂活动量和活动方式。当前,随着闯关教学模式的推广,该模式的运用有滥用的倾向。不少高职院校的教师借助课程改革之机,不顾课程内容的要求以及教学的客观条件,一味地采取闯关教学模式,致使课程改革难以推进。虽然每一种课堂教学都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但是不同的课程(课堂)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同一种教学模式亦可用于不同的课程(课堂)教学。从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看,一门课程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模式有项目式、案例式、教学做合一及理实一体等,每一种教学模式都适用于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各有利弊,不可简单地说哪一种模式更好,关键看它合不合适。因此,我们要坚持因课制宜,根据课程的不同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模式,宜用闯关的则用闯关模式,如果追求时髦,滥用闯关教学模式,则一定适得其反。
(三)统筹兼顾,防止闯关游戏的单一化
闯关教学模式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中引入游戏设计的理念,让学生在闯关游戏的体验中掌握知识。桑新民教授在相关研究中发现,游戏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扮演着积极的作用。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三种类型的游戏,即练习型游戏、象征型游戏和有规则的游戏,它们分别与人认知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相对应。也就是说,不同类型的游戏体验对应了不同的认知能力的培养。相同的游戏类型,不仅使学生闯关时因熟悉规律而产生倦怠感,而且对认知能力的培养也是单一重复的。因此,在运用闯关教学模式时,教师所设计的游戏类型(游戏情境)应以常规性练习型游戏为主,辅之以象征型游戏和有规则的竞赛类游戏,以尽可能防止游戏类型的单一化。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让学生持续保持闯关热情,又可以使学生在增强学习体验的基础上提高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彬.传播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7.
[2] 胡伊青加.人:游戏者——对文化中游戏因素的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7:25.
[3] 范元涛.胡伊青加游戏理论及其教育启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10):5-7.
[4] 杨宁.皮亚杰的游戏理论及其在幼儿教育上的研究[J].山東教育科研,1994(2):22-25.
[5] PRENSKY M.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M].New York:McGraw Hill,2000:33.
[6]孙俊文.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游戏设计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5:16.
[7]张金磊,张宝辉.游戏化学习理念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31(1): 73-78.
[8] 姚芳,沈晓莉,李杰,等.闯关型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6(4):119-124.
[9] 陈军向.闯关式职业英语技能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6):14-17.
[责任编辑 贺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