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媒体应用的初中地理趣味课堂实践

2019-06-11吴毅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趣味课堂初中地理多媒体

吴毅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的培养,让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文章以初中地理多媒体教学实践为例,阐述了如何充分运用多媒体工具打造地理趣味课堂,以切实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使用音频、视频和微课等素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地理;趣味课堂;教学方法;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5-0088-02

情感积淀是心理作用的产物,心理积极的活动状态是由情趣所激发的。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对地理学习的情感态度决定了学习状态及学习活动的参与度。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趣味性与多媒体的有机结合能够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心理体验和情感体验,进而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参与意识和主动实践意识。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本文以初中地理多媒体教学实践为例,针对如何打造地理趣味课堂,以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展开论述。

一、声音媒体,提升兴趣

1.歌曲导入,激发兴趣。将学生熟知的歌曲元素引入课堂教学实践,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引導下开展学习实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世界的人种”时,将歌曲《Alright》引入课堂,该歌曲融合了年轻人喜爱的嘻哈、说唱等元素,将黑人的无助和被不公正的待遇描绘得淋漓尽致:“你想要得到吗?身为黑人我们被伤害过,也曾情绪低落,兄弟啊,当我们意志消沉,茫然地看着这大千世界,心想哪里是我的归处……”伴随着伤感的歌词,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了对世界人种的学习,学生在歌曲引领下,必然会对学习内容形成一定的好奇和兴趣,在好奇心和兴趣的引领下,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开展学习体验活动,从而增进学习效果。在歌词中我们能够清楚地感受到因种族、肤色差异而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给黑人带来的伤害。因而,学习“世界的人种”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人种外貌特征的观察,形成对人种知识具体形象的认识。眼睛、肤色、头发这些外貌差异是由于人们的生活环境等因素不同,无关种族的高低贵贱。在学习体验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对比分析各色人种的区别,使学生从中发现区分各色人种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各色人种的生活环境的认识来形成对各色人种成因的科学认识。

2.歌曲教学,点燃激情。在课堂教学中,枯燥的知识学习容易引起学生的审美疲劳,使课堂学习陷入沉闷的气氛中,不利于教学的有效进行。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将知识与歌曲、顺口溜等简单易记的形式结合起来,以此激发学生的记忆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时,若是要求学生机械记忆34个省级行政区,学生会有强烈的畏惧心理。但只要在教学中改变一下方法,就能够使教学内容得到更加有效地呈现。中国的省级行政单位按照地区方位划分为六大地域,并将之编排成歌曲:东北黑吉辽,大家要记牢;京津冀晋内,华北要记清;陕甘宁青新,西北记在心。学生在反复聆听的过程中被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所吸引,不自觉地跟着音乐的节奏主动哼唱,在哼唱中逐渐加入歌词、跟上调子,逐渐形成对歌曲内容的具体认识,最终通过歌曲建立人地协调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通过正确认识不同省份的方位以及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把歌词与自己的现实情况相结合,分析自己所处省份的具体方位及其带给自己生活的影响。

二、生活媒体,丰富体验

1.生活情境,引发思考。把生活中的经验引入教学实践,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体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调动学生观察生活的积极性,将看到的现象主动地与所学知识相联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用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的习惯。

例如,在学习“中国的气候”时,学生对自己身边的气候已经非常熟悉,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南方地区四季界限不太明显,季节性变化不大。在教学实践中,利用电子白板展示南北方冬季的气候差异,促使学生形成对气候的形象感知,并在生活经验的帮助下,引导学生去认知和体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以生活化场景引入地理学习,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积极观察和发现,并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对知识主动学习的过程。教师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过年了,我们要去东北看冰雕,应该注意什么呢?”学生对于东北的气候环境早有耳闻,所以自然而然地会提到要准备足够的衣物和保暖的物品,以防冻伤。教师再问:“身居北方的你要到海南去旅游,你应该准备什么呢?”在对生活情境的提问和互动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中国气候的认知兴趣,促使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增强学习效果。

2.故事情境,促进思维。故事富有曲折性、离奇性和生动性等特征,因而深受学生的喜爱。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故事学习也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爱好。因此,可以适时地将生动有趣的故事内容融入教学实践,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学习体验中进行思维创新。

例如,在学习“认识大洲”时,通过介绍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假说的过程引发学生对板块知识的学习兴趣: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因身体原因,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在无聊的医院中,无事可做的魏格纳将目光锁定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他在反复观察中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竟是如此地相对应,特别是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恰好能够与非洲西岸的凹进去的大陆几内亚湾部分相吻合。发现了一处,紧接着再往南,巴西海岸的每一个突出的部分,又都恰好与非洲西岸的海湾形状相同,顺着这些蛛丝马迹,一个大胆的想法涌现到魏格纳的心头,即:我们现在的各大洲在早期是连在一起的。通过描述故事情节,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的发展和进步是建立在地理学家们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发现的基础上的。任何学习和发现都离不开创造性的想象和发挥、离不开具体的观察和实践,只有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知识和理论才能够经得起考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综合思维的有效发展。

三、多元媒体,丰富思维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媒体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地理教学实践中,若是能够将学习内容与多媒体教学有效结合,便能够优化课堂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多重体验,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效果的刺激下,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微课就是有效调动课堂学习体验的教学手段之一。

例如,在学习“四大区域划分”时,学生通过自学对四大区域的划分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教师利用微课视频将区域景观呈现在学生面前,并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体验。在丰富的听觉、视觉体验等感官刺激下,学生对于我国区域划分的相关知识有了更加形象和具体的认识。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打破模式化教学的束缚,打造趣味课堂,让课堂学习充满乐趣,让学生能够在兴趣的引导下积极学习,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提升现代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工具在构建趣味地理课堂的重要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让他们在学习中真正行动起来,做学习的主人,积极开展地理学习实践活动,让地理课堂能够真正成为学生知识积累和思维发展的天地。

猜你喜欢

趣味课堂初中地理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例谈小学语文趣味课堂的构建策略
“趣味课堂”在技工院校语文课中的应用探究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浅谈HTML5的发展与应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