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学困生转化途径探析

2019-06-11沈剑峰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自信个性小学美术

沈剑峰

摘要:文章针对小学美术学困生学习情况,根据小学美术学科特点和教学经验总结,从培养学习兴趣、唤醒美术创作想象力、鼓励个性表达以及采用鼓励为主的评价反馈方式切入,提出激发学困生学习热情和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审美意识的具体实施方法。教师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精心呵护与引导,让每一个学困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享受到美术学习的快乐,从而更好地发展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美术;学困生;自信;想象;个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5-0052-02

小学美术中的“学困生”有两种:一种是学习态度积极但没有表达创意的能力的学生,另一种是缺少自信且对美术毫无兴趣的学生。据此,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除了关注学生学习情况以外,特别注重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强化师生交流,鼓励学生尊重自己的感性体验,大胆表达对现实的理解,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培养自信,激发学困生学习美术的热情

笔者曾教过这样一位学生:他非常聪明,在班级中的整体表现也较好,课间比较活跃,但是对美术课毫无学习兴趣,也不在乎教师和其他学生对他在美术课上表现的负面评价,且完全没有美术学习信心。此类学生并不在少数,鉴于此,笔者开始尝试改变他对美术课的看法。首先是鼓励他,要求他即便是乱涂也要涂上色彩,并为他准备好上课所需材料和工具;批阅他的作业时多给予鼓励和正面反馈,逐步培养他学习美术的信心。如在教学“鞋子的联想”一课时,教师首先简单介绍画作是一幅想象画,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进行创作,平时课堂表现“乖巧”的那部分学生反而比较拘谨,他们的作品欠缺新意和特色,而该学生用较短时间“涂”出了独具创意的“鞋子”。借此契机,笔者将他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列举这幅作品的多处优点,鼓励其他学生向该学生学习充分、大胆地运用想象力创意表达。在班级学生羡慕的目光中,该学生很受触动,并逐渐改变了对美术学习的抵触态度,树立起学习美术的信心。

二、唤起想象,引发学困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一般来说,学困生对美术学习缺乏一定的兴趣,在课堂授课中就不能完全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而是要帮助学生培养兴趣,让他们主动去学。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宽松有趣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厌学情绪。笔者尝试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添画”游戏,根据同一命题,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成员共同添画完成。由一位组员先画出一些简洁事物,以此“从小到大,以点带面”,带领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这种兼具示范和绘画过程表现的“添画”游戏既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又能提升教师的指导效率和效果。如此,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开发与肯定,兴趣浓了,动手能力增强了,就会创作更多的创新作品。

三、鼓励个性发展,培养学困生的审美意识

美术是一项体现个性情感和个性风格的艺术,尤其在情感寄托方面有重要意义。美术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具有情感认识、发现异同、敢于创新、大胆实践的能力为目标,鼓励学生发展审美个性,启发学生把握审美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提高审美意识。

笔者在教学中会把罗丹的一些现代雕塑或毕加索的立体主义风格绘画作品展示给学生,供他们欣赏。引导学生了解罗丹或毕加索的艺术经历,让学生知道这些大师都是通过创新和练习才形成的艺术个性,最终被世人认可。这些作品具有独特个陛,并不是无中生有、漫无章法,是创作者经过深思熟虑后的艺术再现。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艺术个性”的由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在绘画时多思考、多研究、多观察,把个性审美融入作品。

四、合理评价,呵护学困生创作美术的快乐

正确评价学生的作品,尤其是学困生的作品,关键是要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时,要根據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发展来判定。成功的愉悦感可使学困生振奋精神,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进而激发艺术思维,发展创新能力。

为了给学困生更多的成功体验,笔者尝试了以下三种方法进行评价:一是提出不同要求,消除学困生对美术的“恐惧”。在学期初针对班级“学困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降低作业量,注重对他们进行详尽的示范;二是鼓励为先。把“学困生”的作品作为展示的一部分,多加鼓励,寻找作品的优点,让其感知到教师的关心和其他同学的帮助;三是为学困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学校每年都举办校级艺术节,教师可选择学困生为参赛选手做小助手,虽然只是简单地帮忙涂上颜色或勾几笔线条,但让他们参与竞赛绘画,对他们来说仍不失为一种鼓舞。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在绘画实践中所创造出来的每一条线,每一块颜色,每一件作品,而且要引导学生用绘画语言来表达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画面来感受绘画的乐趣,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美术是值得玩的和有趣的游戏,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真正地在学习美术过程中得到快乐、树立自信心,成为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人。

五、增强学困生自信,大胆地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展示自己

自信心对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一个人有了自信心,不论在学习、工作,还是在生活中将成为强者,反之为弱者。因此,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在传统教学中以教师的“教”为主,忽视学生的“学”,把教学过程“双主体”交互作用的活动变成教师向学生单向地传递知识的过程。在这种状况下,学生处于被动地适应教师教学,变成接受现成知识的“机器”,体会不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和成功之悦。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美术。尤其对于个别美术素质不佳的学生,教师应多采用语言性和非语言性两者结合的评价形式,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因为这些学生往往对美术怀有强烈的渴望,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并非主动参与。所以,在美术教学中,不要忽视他们在美术表现中的任何一点微小的进步或任何一次参与行为,寻找一切机会表扬、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为了激励学生大胆表现自我,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让他们在黑板上、实物投影上大胆地去表现各种物体,并及时地鼓励他们、表扬他们,让他们感到很快乐,很有信心。

总而言之,人都具有主观能动性,都不喜欢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充当知识的容器。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把学习美术内化为自我的需要,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快乐地学习美术,自觉地接受美术的熏陶,从而领悟美术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借助美术的神奇力量,促进学生自身身心的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自信个性小学美术
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
语言表达重“个性”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