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静脉右支前间隙行磁共振改良测量对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诊断效果

2019-06-11刘旭

肝脏 2019年5期
关键词:轴位门静脉间隙

刘旭

肝纤维化为病理生理过程,主要指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肝纤维化长期持续未得到治疗极易发生肝硬化,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1-2]。目前超声瞬时弹性成像技术(transientelastography,TE)、磁共振弹性成像技术、灌注成像在诊断早期肝纤维化中应用广泛[3]。胡菊林等部分国内学者从肝脏形态学改变的角度研究,发现间隙变化与肝纤维化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轴位上所测量的间隙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本次研究旨在探究门静脉右支前间隙行磁共振改良测量对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诊断效果,为临床诊断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提供相应的经验。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病理肝穿刺活检且行MRI检查的患者106例,年龄分布为12~72岁,平均年龄为(38.58±5.37)岁,106例患者中,92例患者为乙型肝炎患者。按照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5年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4]将患者分期:25例患者为S0期,25例患者为S1期,16例患者为S2期,15例患者为S3期,13例患者为S4期,12例患者为肝硬化。将S0期患者作为对照组,S1期-S4期的患者作为实验组,12例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对照组:共25例,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分布为13~71岁,平均年龄为(38.85±5.57)岁;实验组:共69例,其中男42例,女27例,年龄分布为12~71岁,平均年龄为(39.54±5.51)岁。纳入标准:①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病理肝穿刺活检且行MRI检查;②患者自愿参加本次调查研究,并签署同意书。③未合并严重的肝癌疾病。排除标准:①患者门静脉右支正常变异;②肾功能不全或具有脑科类疾病的患者;③患者曾有上腹部手术史;④MRI检查与病理穿刺时间间隔大于3个月的患者。本实验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数据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一)病理分期 受试者均进行常规病理穿刺检查,确定病理分期,由两名病理科副主任医师采用双盲分期进行鉴别,若出现意见不一的状况再进行统一协商,共同得出分期结论。

(二)MRI检查 MRI扫描采用西门子WAGNETOM AVanto.1.5T,对比剂采用Gd-DTPA,以2 mL/s的流率注射0.1 mmol/kg。

注射对比剂后分别于15~17 s、45 s、70 s、3~4 min行动脉期、门静脉期、肝静脉期和延迟期扫描,所获取的图像采用GEADW4.4图像工作站进行处理,。由两位副主任及以上级别的高年资医师对图像进行垂直于门静脉右支的斜矢状位重建,并测量门静脉右支与肝左内叶间隙,取两位医师测量的均值。

三、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表示,采用t检验或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采用Spearman等级分析门静脉右支前间隙与肝纤维化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门静脉右支前间隙行磁共振改良测量对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诊断效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三组患者门静脉右支前间隙的比较结果表明,对照组门静脉右支前间隙为6.98±1.34,实验组S1期患者门静脉右支前间隙为8.16±1.65,S2期患者门静脉右支前间隙为7.15±1.47,S3期患者门静脉右支前间隙为10.84±1.55,S4期患者门静脉右支前间隙为11.85±1.18,肝硬化组患者门静脉右支前间隙为13.68±1.27。随着肝纤维化程度逐渐增加门静脉右支前间隙逐渐加宽,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3期增宽较S1、S2期更加显著,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A、图1B、图1C。

二、采用Spearman等级分析门静脉右支前间隙与肝纤维化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采用Spearman等级分析门静脉右支前间隙与肝纤维化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门静脉右支前间隙与肝纤维化病理分级成正相关(r=0.736,P<00.05)。

三、ROC曲线分析门静脉右支前间隙行磁共振改良测量对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诊断效能ROC曲线分析显示:诊断肝纤维化S≥1期、S≥2期的敏感性较低;当门静脉右支前间隙诊断宽度为0.8 cm时,诊断肝纤维化S≥3期效能较高,敏感性为75.8%,特异性为66.7;当门静脉右支前间隙诊断宽度为0.9 cm时,诊断肝纤维化S≥4期效能较高;当门静脉右支前间隙诊断宽度为1.0 cm时,诊断肝硬化效能较高S≥4 期。门静脉右支前间隙S≥3、S≥4 期及肝硬化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5、0.822、0.852,见图2。

图1A常规扫描门静脉右支与轴位存在一定角度关系(轴位)图1B常规扫描门静脉右支与轴位存在一定角度关系(冠状位)图1C斜矢状位重建能够准确测量门静脉右支与肝左内叶宽度

图2 门静脉右支前间隙S≥3、S≥4期及肝硬化期的ROC曲线

讨 论

近年来,随着慢性肝炎患者的逐渐增多,逐渐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5]。肝纤维化是一个重要治疗依据,评价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是反应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6]。本次实验探究门静脉右支前间隙行磁共振改良测量对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诊断效果,旨在为临床诊断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提供相应的经验及建议。

在本次实验中,随着肝纤维化程度逐渐增加门静脉右支前间隙逐渐加宽,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3期增宽较S1、S2期更加显著,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右支前间隙与肝纤维化病理分级成正相关,门静脉右支前间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肝纤维化病理分级,鉴别疾病的严重程度。原因可能是早期纤维化程度低、炎症反应大,故肝右叶表现为先增大后萎缩,但肝左叶纤维化过程以萎缩为主,供血较少,将会出现代偿性增大,这提示我们临床中通过MRI影像学能够测量出门静脉右支与肝左内叶间隙变化[7-8]。

门静脉右支前间隙诊断宽度为0.8 cm时,诊断肝纤维化S≥3期效能较高,门静脉右支前间隙诊断宽度为0.9 cm时,诊断肝纤维化S≥4期效能较高;门静脉右支前间隙诊断宽度为1.0 cm时,诊断肝硬化效能较高于S≥4期。这提示我们通过CT轴位增强图像测量,当门静脉右支前间隙诊断宽度≥1.0 cm时对肝纤维化S≥4期有较好的诊断效能,但CT轴位增强图像测量数据不准确,而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斜矢状位重建能够直观且准确的测量出门静脉右支与肝左内叶之间间距,提高了间隙测量的精确度,能够更加准确、直观的反应出患者的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程度[9]。

综上所述,门静脉右支前间隙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病理分级呈正相关关系,门静脉右支前间隙行磁共振改良测量能够较为准确的诊断S3、S4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程度,诊断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轴位门静脉间隙
间隙
利用OPD scan Ⅲ与传统裂隙灯法评估Toric IOL轴位的对比研究
飞行过载及安装间隙对主安装节推力测量的影响
紧流形上的SchrÖdinger算子的谱间隙估计
屈光不正误诊为弱视49例视光学因素影响
3.0T MR NATIVE True-FISP与VIBE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基于W-Net的肝静脉和肝门静脉全自动分割
浅谈保护间隙的利弊与应用
肝脏门静脉积气1例
DR跟骨俯卧轴位投照对跟骨骨折临床诊断的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