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的经验及其启示
2019-06-05王旭罗晓松
王旭 罗晓松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教师教育改革趋势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对于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完善以及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发达国家为了提高教师素质,全方位地针对教师队伍实行了素质教育,构建了教师队伍的高层次、高待遇、高标准的教师教育一体化体系。基于此,通过对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的经验进行分析,提出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4-0019-03
目前,教师教育在全球的教育行业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通过教师教育改革取代了传统的师范教育,并且在改革进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经过多年完善,教师教育体系的培养质量与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教师培养的针对性不强、课程改革不够、教育方法陈旧、实践教育质量不够高等。所以,可以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构建一套适合于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方法,以促进我国教师水平的稳步提升。
一、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经验
1.强调课程改革增强教师适应能力
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过程中,最为明显的就是较为强调课程改革。通过在基础课中实施文理科的渗透,更好地促进教师队伍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掌握更多的科学技术。从某种意义上来分析,这是发达国家对教师教育改革工作较为重视的一种表现。在发达国家实施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地促使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比如,美国在进行教师教育改革过程中,于20世纪8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文理结合的课程设置,这样的改革方式使全美国的师范生得到了全面的科学知识教育。再比如: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为了能够让国家重新快速地崛起,对于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他们认为要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应该从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方面进行突破,于是他们在课程设置方面特别重视文理渗透的理念,并且在课程设置中包括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以及外语、体育等。同时,还在高等院校的教育中,实施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教育理念。通过观察与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发达国家课程设置的重点在于拓宽了学科的内容,这样的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能够促进教师教育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形势,提高了教师的“多功能”化。两个国家的基础学科的教育总课时达到了50%以上,而且所采取的学分制基础学科分类也需要占到课程总分数的50%以上[1]。与此同时,我们通过对美国、日本的课程设置的分析与研究可以看出,两个国家对于专业基础学科的教育都极为重视,而且除了要加强国家师范生的科学理论知识教育之外,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较为重视。这样的改革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还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师队伍的从教能力。
2.改变师范教育结构有效增强教学能力
通过分析研究发现,一些发达国家为了提升其在国际上的竞争实力,特别重视教育的发展,他们纷纷把师范教育作为突破口,改变了教师教育的结构,从较大层面上提高了其国家的教育层次。比如,美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都是由综合教育学院毕业的学生组成,甚至在近几年美国对于中小学教师的要求,提升到了硕士以上的教育层次。日本同样在1985年就开始针对中小学教师设置了硕士课程,近年来也在相应地设置博士生的教育课程。从这些方面来看,发达国家在进行教师教育改革时,都有意识地提高了师范教育的层次,从而有效提升其国家教师的知识水平以及教学质量。
3.制定激励机制改善教师待遇
从分析发达国家的教师教育改革可以发现,美国通过改善教师的待遇来稳定教师队伍,不仅通过增涨工资来稳定教师队伍,还不断地为提高其师范教育质量制定了相应的制度。比如,美国规定了只有取得硕士或者博士学位的学生,才能从事教师工作;针对师范教育专业加大对优秀学生的吸引力;制定教学评估以及奖罚机制等。以这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来提高美国师范教育的学术性以及教育层次。在英国也同样采用了改善教师待遇的机制,并且大力支持优秀人才加入到教育队伍中,以此来提高英国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4.实施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模式
发达国家为了更好地提高其国家的教育实力,通常会结合国家师资力量来开展相应的培训。这种培训模式主要划分为职前与职后培训两种模式,通过这两个培养模式,可以促进教师教育改革的深化。发达国家的教师教育改革,倡导教师职前培养都以基础理论为核心,把重点放在了素质培养以及能力培养方面,有效地帮助师范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并且可以协助其明确发展方向。在学生入职之后,还加大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从教能力与水平。对于职后培训模式,发达国家所采用的是要求在入职后定期参与相关的培训,促进其能够及时地对新知识的发展进行掌握,鼓励教师进行终身教育与学习,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国家的教育水平。
二、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1.从定向型教育转变为开放型教育
通过对前面所提及的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来分析,目前全球的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一个高速、稳定、高效的趋势。所以,应该针对发达国家相关改革经验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国情开展革新,促进我国高师院校的改革与发展。通过分析可以看到,发达国家的教师教育的初始阶段都是以定向形式开展的,也就是设置了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教师。美国在20世纪开始改变了原有的定向型培养模式,逐渐转变为开放型培养。把原先设置的专门培养教师的机构发展成为了综合性较强的院校,教师教育在这些综合性较强的院校中只是一个组成部分。目前,在美国和英国已经没有了专门的师范培训院校,只要具备相关的教育资格,都可以设置教师教育专业,日本的专门师范教育大学也在逐渐减少。从这些发达国家的教师教育改革的研究中发现,传统的定向型教师教育已经不适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虽然定向型的教师教育模式,可以依照教师需求进行有计划的培养,但是不利于教师对知识认知以及从教能力的提高,并且定向型教师教育所培养出的教师的适应能力并不强[2]。通过转型后的开放型教师教育,能够让几乎所有属性的高校可以开展教师培养。同时,还可以借助不同属性高校所具有的作用,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进行培养,有效提升了教师培养的实效性,最大化满足了社会对不同类型教师的需求。我国在过去的百年教育中,主要采用的还是定型教师教育模式,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入,促使我国的教师教育必须进行转型。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相应的策略,提倡一些具备综合性办学特色的院校以及非师范院校参与到教师培养中。同时,对一些地方性综合院校,应该开办师范学院并参与到中小学教师培训当中。我国的一些综合性大学已经开始逐渐地设置了教育学院,而且一些高等师范院校也开始与综合性院校进行合并。这些现象都表明,我国目前的教师教育已经开始从定向型教育模式转变为开放型教育模式。
2.改变教师教育层次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分析发达国家教师教育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所有的发达国家都经历了中等师范学校阶段。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发达国家在开展相应的培养过程中,呈现出了层次分明的转变。对于某些发达国家而言,所开展的教师教育已经由本科发展到研究生层次,而且在发达国家中,一些综合性院校的教师教育已经发展到了研究生层次。我们分析发达国家的教师教育改革可以看出,在发达国家中已经不存在中等师范院校,整体的教师教育已经延伸到了大学以及研究生层次结构。我国的教育相关部门在1999年也发布了相关的调整建议。其中提倡我国的教师教育结构应该逐渐由城市向农村、从沿海向内地进行调整,加快三级师范教育转向二级教育的步伐。通过这种调整形式,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高等师范院校,今后的改革重点应该放到提升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层次上,这项工作有待我们一起去进行探索,寻找出一条适合于我国当前发展需求的教师教育改革道路。
3.实现教师培养与培训一体化
通过针对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整个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所有国家长期以来教师培养与培训都是处于一个相对分离的状态。也就是培养是属于师范院校的责任,培训则属于教师培养专门机构的责任。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教师培养与培训逐渐呈现出了统一的趋势。再从我国的教师培养与培训机制来分析,我国的教师培养与培训同样是处于分离状态。这种分散的形式一方面不利于教师教育资源的整合,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教育成本,另一个方面也不利于教师终身学习[3]。因而,我国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加强教师职前以及职后教育,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其职业发展,还能够有效实现教师培养与培训一体化。
4.提高培育质量促进职教及适应能力的提升
长久以来,教师一直被当作一项职业进行发展,其培养过程中比较关注其所教学科的知识,对于传统的师范教育还是基于职业定向教育,而且培养学生对此职业的热情与积极性。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世界都开始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对教师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经过对发达国家教师教育的分析,许多国家都开始针对教师进行了专业的培训,通过专业化的、系统化的培训,让其国家的师范生能够更好地对基础文化知识进行全方位了解,并且能够内化更多的学科专业知识及技能。在此过程中,结合教育学科相关知识点开展专业培訓,可以有效提高培育质量,同时也可以促进其职业适应能力的提升。
5.合理调整课程设置
当前我国师范类院校主要是以职前培养为主要目标,为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需要将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形成融合,围绕促进教师素质全面发展进行培养。需要及时分析出当前我国师范类院校课程体系缺少灵活性与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并寻找到一套适合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培养模式。特别是对于课程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必须要给予重视。通过合理调整课程设置,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师资。所以,在改革各层次师范院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该加强文理科教学内容,并通过文理科知识渗透的方式,让师范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并有效提升其实践能力。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实现不同素质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在开展教育心理学相关内容培养时,必须要与时俱进,为师范类院校增设教育科学研究等课程,加大对师范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为其后续从事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6.围绕质量为本的中心加强教师教育品牌建设
发达国家的中小学教师,超过九成都是在综合性大学的教育学习中完成培养的。在其综合性大学教育学院的不断转型过程中,教师培养时所具有的学术性与专业性也开始逐渐表现出了相互融合的趋势。在其教育体系中,低层次的中师结构已经成为了历史,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机构资历也越来越高。比如:法国早已意识到教育活动的作用,想要通过其活动作用来构建教师品牌,并发挥出其品牌效应来促进国家教师教育改革。为此,法国在进行中小学教师培养时采用了四年制,与普通大学生享有相同的教育年限。再比如,日本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将中小学教师培养工作交给了大学院校,通过与名校合作的方式,设置了具有针对性的研究性课程。其主要目标是提高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以及教育综合能力,还可以方便更多在职中小学教师开展岗位研修。此外,为了切实地提高质量,许多发达国家教师教育过程中,非常注意基础课的教育,还加大了文理知识的渗透与融合力度,让更多教师具备了高水平专业化的综合素质。比如,美国对于课程改革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想要通过不断地改革来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在此过程中,美国通过文理渗透的方式,制定了有效的改革和调整教学的办法,并设置具有针对性的“文理核心课程”。因此,我国应该结合实际国情,适当地调整教师教育内容,并通过构建教师教育品牌的方式,促进我国教师队伍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知识经济的爆增,全世界的教师教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不断地被世界各国的学者进行探索与完善。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有效地推动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促进我国教师教育更加专业化、一体化。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世界课程改革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曹成刚.问题和出路——从国外教师教育发展趋势看我国高等师范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
[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教师教育论文集[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