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出口信用保险经营情况的探究

2019-06-04郭聪聪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上海保险 2019年5期
关键词:中信倡议信用

郭聪聪 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自2013年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以来,进出口贸易量与日俱增,国内外交流日益密切。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为国内企业走出去创汇与投资提供了安全的保障,但保费收入与承保金额的迅速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本文首先通过分析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情况,利用出口信用保险的承保金额对一般贸易总额的渗透率分析了目前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覆盖程度;其次,重点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所面临的国家风险与主权信用风险;最后,针对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规避和解决方案。

一、引言

“一带一路”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的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该倡议实施以来,我国在对外贸易与投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申现杰、肖金成,2014)。2013—2017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69756.23亿美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在20多个国家建设了56个经贸合作区。在资金融通方面,中国倡导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为亚欧有关国家急需项目已经提供了数十亿美元贷款(韩永辉、罗晓斐、邹建华,2015)。

但地缘政治因素与国际时局动荡再加上全球经济复苏疲软,导致中国企业出口风险增加,这就更需要出口信用保险为企业的出口与投资保驾护航。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主要是由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经营,该公司从2001年成立至今,已经服务了数以亿计的贸易量。然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加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承保规模势必在迅速增长的同时也会因为国家风险和主权信用风险的增加而面临各种前所未有的问题。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不仅给中国出口企业带来严峻的考验,对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的经营也将是不小的挑战。

二、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的经营情况

2008年金融危机最先由美国引发,接着蔓延到了整个世界。我国自金融危机以来,国内保险业进入了较为强劲的发展阶段。如表1、表2、图1所示,原保费总收入、财产保险保费收入、信用保险保费收入以及出口信用保险保费收入逐年增长。其中,出口信用保险保费收入从2007年的33.60亿元增加到了2017年的184.91亿元,其增长倍数与平均增长幅度都远高于原保费总收入的增长倍数与平均增长幅度。

在金融危机后的一段时间内,虽然信用保险的保费收入增幅变化幅度较大,但之后变化幅度趋于平稳,且整体来看其增幅高于总保费收入和财产险保费收入的增幅。从图2不难发现,出口信用保险保费收入变化幅度与信用保险保费收入变化幅度密切相关,这说明我国信用保险业务增长的最直接来源就是出口信用保险业务。这也跟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出口国的国情和我国当前信用保险发展不够成熟的现实情况有着必然联系。

▶表1 2007—2017年全国出口信用保险保费收入 (单位:亿元)

▶表2 2008—2017年全国出口信用保险保费收入增幅变化

▶图1 2008—2017年全国出口信用保险保费收入变化幅度

▶图2 信用保险与出口信用保险的依存关系

随着对外贸易和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我国一般出口贸易总额逐年增加,出口信用保险所承保的金额与一般出口贸易总额的比值即渗透率也在不断提高,渗透率从2007年的7%增加到2017年的约38%。且渗透率的增幅变化与一般贸易出口额增幅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除金融危机后的一段时间内),这显示出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贸易的覆盖程度不断提高,出口企业防范风险的意识不断增强,出口信用保险的普及程度也正在进一步提高。如图3、图4、表3、表4所示。

从2008年金融危机到2013年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再到如今倡议实施后的5年,随着对外出口贸易从恢复阶段到新一轮快速发展,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在经历了受危机影响导致的经营波动到现在和对外出口贸易与投资同向发展,充分显示了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经营已日臻成熟,其覆盖面显著扩大,有效拉动了我国出口,并且通过促进出口支持保障了国内的就业。尤其是2008年末到2009年,全球的出口信用保险机构整体保费收入增长30%以上,甚至达到50%,这充分体现了在金融危机中出口信用保险给予出口企业的保障作用以及政策性金融强大的“逆周期”效应。国内出口企业在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后自觉显著提高了风险转移的意识,以参保出口信用保险作为出口的安全保障措施。随着倡议的不断推进,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将再次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迎来更为有利的增长阶段。

▶表3 2007—2017年对一般贸易渗透率统计 (单位:亿美元)

▶表4 渗透率变化幅度与一般贸易变化幅度

▶图3 出口信用保险对一般贸易渗透率

▶图4 渗透率变化幅度与一般贸易变化幅度

三、涉外风险下出口贸易与出口信用保险经营所面临的问题

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扩展到64个,主要国家集中在中亚地区与欧洲地区,这些地区的国家不仅成为了在该倡议下我国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而且也是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信保”)保险承保金额最多的区域(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2017、2018)。如图5、图6所示。

▶图5 2017年1—9月中信保承保地区

▶图6 2018年1—9月中信保承保地区

根据图5、图6的显示,中信保承保金额最多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就是亚洲、欧洲和非洲地区。对这些地区的承保金额占全部地区的承保金额比重达到70%。倡议效果的凸显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问题——日益复杂的国家风险与主权信用风险。国家风险与主权信用风险是一国实施对外贸易与对外开放政策所不可避免的全球性风险。其中国家风险主要分为政治风险、经济风险、营商环境风险、法律风险四个维度。主权信用风险主要根据买方国的偿债压力、债务的可持续性等指标去衡量。根据中信保发布的最新国家风险评估报告可知,当前全球的国家风险水平上升,主要体现在政治风险持续上行、世界经济发展分化加剧、金融市场风险有可能进一步累积、贸易摩擦可能长期化与持久化。部分地区比如朝鲜和韩国的地缘政治风险虽有所缓解,但其他地区比如中亚地区、海湾地区国家矛盾日益扩大导致政局稳定性下降和不确定性上升;部分国家虽然经济有所复苏但偿债压力依然较高。

针对全球192个国家的国家风险和主权信用风险,中信保推出了风险评级系统,如表5、表6所示。

▶表5 2018年全球192个国家风险评级变化

▶表6 2018年全球主要国家未来风险评级展望

由中信保的信用评级与未来展望可以看出,当前全球的国家风险与主权信用风险略有上升,且已有诸如坦桑尼亚、津巴布韦等11个国家出现了主权信用风险事件。这无疑给我国出口企业尤其是面向“一带一路”沿线亚非大陆国家和地区出口的企业带来了一定的警示。虽然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出口信用保险对我国的出口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何慎远、汪寿阳,2012),在短期内对面向发展中国家出口的企业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和长期内对面向发达国家出口的企业起到更大的支持作用,但目前来看,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覆盖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低。以2015年为例,中信保承保金额为4715亿美元,我国全年贸易出口额为33500亿美元,出口信用保险的覆盖率仅为14.07%,与同期的英国(45%)、日本(50%)相比差距甚远。因此,我国出口信用保险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其对中国出口的促进作用尚有较大的潜力可挖掘。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在金融危机后的短期内能迅速对我国出口企业的经营进行恢复,这与中信保的“加快发展、服务大局、保本盈利”的经营理念和积极配合国家外交、外贸、产业、财政、金融等政策使命分不开。但是,中信保作为政策性保险公司,其所承保的是出口企业将要面对的国家风险与主权信用风险,一旦发生相应的风险事故往往会引起巨额损失,这就要求中信保具有较高的资本充足率。然而目前中信保的资本金规模还相对较小,与出口总额相比并不相称。并且,出口信用保险作为我国的政策性保险之一,却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属于该险种的“保险法”,这在世界上主要经营出口信用保险的国家中非常少见。此外,统计数据显示,中信保的业务结构也存在着较大的不合理现象。以2016年为例,其承保金额中,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约为226.1亿美元,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约为3752.4亿美元。承保的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的规模与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规模之间存在不小的差距,这不利于中信保乃至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仍以2015年为例,中信保的风险资金规模不到100亿美元,而其承保金额却高达4715.1亿美元。不到2%的准备金充足率远远小于国际出口信用保险行业规定的5%的最低准备金充足率的标准。不难发现,在我国,以中信保为代表的信用保险经营机构严重缺乏境外分支机构。这不仅与我国银行业当中的国有股份制银行具有相当多的境外分支机构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并且也难以实现直接对境外中资企业提供较为可靠的信用保险保障与服务。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入进行,沿线上谋求发展的境外中资企业日益增多,这无疑是对中国信用保险经营机构走出国门广泛设立分支机构提出了最殷切的期盼。

四、针对出口信用保险经营与发展的一些建议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推进,未来我国将会继续扩大对外贸易与投资的规模,尤其是针对“一带一路”沿线亚、欧、非地区的国家。这对于促进出口、支持国内就业将会是前所未有的有效动力。但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在这项伟大的倡议当中将会得到更为迅猛快速的发展,同时随着出口规模与覆盖面的增大,各种潜在的不确定性也会逐渐浮出水面。因此,为了更好发挥服务和保障我国出口贸易与对外投资的作用,必须深层次分析目前出口信用保险在经营与发展当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进一步提高资本充足率,建立合理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经营出口信用保险的机构,其资本是否充足不仅关系到展业程度与发展规模,更关乎在风险事故发生时能否及时快速补偿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的损失。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企业大部分是出口型企业,它们所面临的风险事故大多是由国家风险与主权信用风险所引起的,往往会给其造成巨额损失。保险机构的资本或者资产规模更应该与承保规模相对应,否则将无法达到稳健经营、转移风险的目的。

▶表7 2007—2017年中信保资产与承保规模(单位:亿元)

如表7所示,目前中信保的资产总额与承、担保金额的比值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这与其承保规模不符(何慎远、汪寿阳,2012;刘子操、刘波,2017)。因此,要进一步充足资本金和资产,使其资本持有量足以匹配其承保规模,更好地促进出口信用保险健康持续地发展。

中信保自推出全球国家风险与主权信用风险评级以来,广受全世界尤其是中国出口企业的关注。但是,随着该评级系统所涉及的国家越来越多和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程度加深,对各个国家独立的评级显然不能够更好地展现出该国的风险水平。所以,中信保在对风险进行评级时更应该充分考虑国与国之间风险交叉的关系,进而精准衡量综合风险并给予出口企业更有效的应对与规避风险的办法。并且,在进行评级时,要重点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风险,尤其要对这部分地区国家的国家风险给予更大的权重。

(二)补齐法律法规相关短板,更好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法律的空白将是政策性保险发展道路上的致命阻碍。虽然我国现行的《保险法》可以作为绝大部分保险险种经营与发展的参考法律(蔡晓妍,2018),但是出口信用保险这种特殊的政策性保险,由于其承保的是出口企业所面对的各种涉外风险,具有显著的不确定性和损失的巨额性。因此,急需一部专门的出口信用保险相关法律为保护投保企业的权利、厘清保险责任和义务、保障保险机构稳健持续的发展提供最坚实的法律后盾。

近年来,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的渗透率明显提高,政策性职能发挥越来越充分,这说明政府在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深入贯彻政策性保险的经营理念。然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深化,政府和各职能部门不能仅看到发展的机遇,而看不到面临的各种问题。比如,在解决涉及主权信用风险事件时,经常有“部际协调”不充分、职责不明确等问题;在经营出口信用保险的机构代位追偿国外买方所欠货款时,时有追偿不成功的案例发生。面对以上种种问题,政府更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合理的协调机制,明确切实的职责划分,以大国强国的身份更好地协助保险经营机构跨国行使代位求偿权,更好地保护国内出口企业与保险经营机构,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三)积极推动国际协调与合作,树立一流保险人形象

目前,全球一共有三大出口信用保险国际组织,分别是1934年成立的伯尔尼协会、1928年成立的国际信用保险协会和20世纪90年代成立的布拉格俱乐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作为中国大陆地区唯一代表成为伯尔尼协会成员,享有相应权利并承担相应义务。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中国先后在金融领域成立了自己主导的亚投行和金砖银行,弥补了中国长久以来没有自己建立的国际金融合作组织的短板。随着政策的推进和对外贸易与投资规模的空前大发展,中信保的业务量与承保规模也已逐渐跻身世界同类机构的前列。为此,建立一个以中国为主导的出口信用保险国际组织的时机日渐成熟。中信保在伯尔尼协会当中的排名早在2010年已经跃升至第3位,其保险规模及主要险种规模在全球官方同业机构中连续六年第一,但仍在某种程度上遭受相关国际组织不公平的待遇。只有建立起以我国为主导的出口信用保险国际组织,争取更多的话语权,才能更加有效地服务于本国出口企业,促进出口支持国内就业。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的国情也真实地需要中国建立起一个以自己为主导的出口信用保险国际间交流合作的平台。中信保作为我国唯一主要经营出口信用保险的机构,更应该担负起建立出口信用保险国际组织的重任,树立一流的保险人形象,为我国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捍卫权利,为全世界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贡献力量、共商计策。

五、综述

总之,自2012年以来,我国每100美元出口当中就有四分之一是在中信保直接或间接带动下实现的。在累积支持国内外贸易与投资超过2.8万亿美元、累积向客户支付赔款92亿美元、支持企业获得银行融资超过2.6万亿元的同时,也实现了每年促进和保障就业1500万人左右,充分履行了国家所赋予的政策性职能。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相关政策的落实和推进,我国对外贸易与对外投资又将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潮。伴随着世界多变的政治格局和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不确定性,出口型经济的大发展势必要有相关的出口信用保险为其保驾护航。而出口信用保险对对外贸易的覆盖率不断提高,势必会增强国内出口型企业的信心,也将进一步推动出口贸易总额的增加。因此,中国的出口信用保险将会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捕捉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一难得的机遇,不仅能使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在促进出口支持就业等方面充分发挥政策性作用,更能使其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的“保险力量”,谋求世界保险业更平衡、更可持续的发展前景。

猜你喜欢

中信倡议信用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中信大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中信的资源环保接替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