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类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综合改革研究

2019-06-03盛宝柱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年11期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综合改革

盛宝柱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工程财务管理;综合改革;建筑类院校

本文为安徽建筑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3zzg02)成果

中圖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3月27日

引言

从历史的角度看,财务管理专业最早是作为会计学专业的延伸和发展,是会计学的分支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有一些高校自主开设的理财学专业,就是财务管理专业的开始。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财经类专业指南》在调整原有会计学、工商管理、金融学等专业的基础上新增加了财务管理这一专业,是归属于工商管理类二级学科下的一个本科专业。

建筑院校开办财务管理专业是近年来专业设置改革的结果。安徽建筑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本科2002年正式招生,是安徽省同类本科院校和建筑类院校中比较早建设与发展该专业的院校。财务管理实际是一个传统的专业。作为直接与建筑企业、房地产企业需求相对接的安徽建筑大学,立足行业发展,立足地方经济建设需要,面向建筑企业、房地产企业培养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势在必行。

一、财务管理专业综合改革的必要性

(一)财务管理专业综合改革是行业发展的需要。安徽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无论是以安徽财经大学、铜陵学院为代表的财经院校,还是以安徽大学、合肥学院为代表的综合院校,还有其他行业性为代表的高校如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这些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都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且具备了管理、经济、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能在金融部门、工商企业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财务筹划、资金管理、投资理财、风险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而安徽建筑大学的财务管理专业制定并实施了具有行业特色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中设置基础必修课、专业相关必修课和专业相关选修课。必修课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学生夯实专业基础内容,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专业方向必修课和选修课则更多是为了能够突出行业特色,有针对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必修课程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建筑施工与房地产领域的通识课程,此外还对16门专业课的授课内容做出了调整,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能够与建筑施工及房地产等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深化学习效果;建立了针对建筑施工与房地产领域等行业(企业)的包含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财务模拟实验、课程设计、教学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方案。

(二)财务管理专业综合改革是体现安徽建筑大学办学定位、彰显建筑类办学特色、发挥建筑类优势资源的需要。安徽建筑大学是安徽省唯一一所特色鲜明以建筑类学科为主的多科性本科大学,学校紧紧依托着建筑类学科的优势,积极服务于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凝练科学研究方向,在地下工程、徽派建筑、低碳建筑、节能环保、绿色建筑材料、新型城镇化、公共安全管理等重点领域,逐步形成了多个富有自身特色且具备一定影响的科研方向和学术团队。安徽建筑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立足安徽、面向中国,依托土木建筑、服务新型城镇化的办学思路,以“进德、弘毅、博学、善建”作为校训,紧密围绕“特色兴校、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科研优校”这一办学理念,严谨勤奋,求实创新,为把安徽建筑大学建成有特色、有影响的高水平建筑类大学而努力奋斗。对财务管理专业综合改革是符合安徽建筑大学办学特色,发挥安徽建筑大学优势资源的需要。

(三)财务管理专业综合改革是适应社会发展对安徽建筑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项目组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建筑业、房地产行业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普遍呈现出“需求不足”与“需求旺盛”这两种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建筑业、房地产业对于那些具备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既懂得建筑和房地产技术、工程管理能力又具备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切实提升建筑企业、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应用型人才需求旺盛;另一方面普通财务管理人员却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因此,培养面向建筑企业、房地产企业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在未来仍是建筑类高校的重要任务。从安徽建设行业看,在“十二五”期间,安徽全省建设产业规模、主要经济指标较快提升,对增加值、就业、税收、固定资产投资、第二产业收入等的贡献率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十二五”这5年期间,安徽省房地产开发、村镇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市政设施建设累计达到2.76万亿元,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30%。“十二五”期间,安徽省建筑业、房地产业均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期间累计实现增加值10,959亿元,占全省GDP比重12%。“十三五”及以后相当长时间,安徽省建筑业、房地产业仍将快速发展,同样也需要一大批既懂建筑和房地产技术、工程管理又会核算、能决策的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

(四)相近专业培养目标难以满足建筑企业、房地产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发展的要求。项目组调查发现,安徽省建筑企业、房地产企业目前从事财务管理的人员主要是从会计学专业改行过来的。由于2个专业培养目标和研究对象的差别,使得拥有会计学专业背景的人员比较难以适应建筑和房地产行业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的要求。会计学专业研究对象是财务报表、会计核算,从企业层面记录建筑企业、房地产企业的业务往来,主要是为了反映企业日常的业务活动;而财务管理专业则更加侧重于研究企业的资金管理,需要能够相对动态地表现企业的资金活动。会计学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兼具经济、管理、会计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并能够在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学核算的应用型人才;而财务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管理、经济、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能在金融部门、工商企业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财务筹划、资金管理、投资理财、风险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尽管财务管理和会计学是相近的两个专业,甚至专业主干课程也存在许多交叉现象,但还是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不仅仅表现在能力和知识的结构上,重要的是表现在专业结构、工作重心,侧重点不同,所以两个专业不能相互替代。

二、财务管理专业改造的可行性

(一)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现状。安徽建筑大学经管学院财务管理专业2006年首届82名学生顺利毕业,就业率100%,2005年开始专升本招生,连续招了两届后停招改为会计专升本招生(因为会计学专业没有三本),截至2018年6月20日全日制财务管理专业在校学生459人,其中2014级3个班97人,2015級2个班99人,2016级3个班137人,2018级3个班126人。自2002年以来,我校财务管理专业一直按照工程财务管理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建筑概论、土木工程概论、项目融资、工程造价、建设法规、项目投资分析等课程都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毕业论文也是按照工程财务管理方向设置的。据统计,最近几年我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报到率和就业率两者都保持“双高”优势。从财务管理专业就业的行业来看,经管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大约75%在建筑企业、物业公司、工程咨询机构、房地产公司工作,从事工程财务管理相关的工作。因此,将财务管理专业改造成工程财务管理,更能适应建筑企业、房地产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经管学院将现有的财务管理专业改造成工程财务管理,办学基本条件具备。经管学院现有8个专业,其中财务管理专业与工程管理专业、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工程造价专业都归属于同一个单位,能够实现师资共享、校内实验实训共享。

1、拥有一支较强的师资队伍。目前,经管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在整体上素质优良,拥有合理的年龄、学历、职称与知识结构。队伍中有专职教师18人,其中,硕士生导师有6人,教授有2人,副教授有8人,有企业兼职高级会计师3人,团队成员96%都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70%的教师有建设行业工作背景或企业顶岗实践经历。经管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工程造价是校级特色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可以开设工程财务管理系列工程课程。因此,经管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师资完全能够满足将财务管理专业改造成工程财务管理的教学、实践、科研和专业建设的需要。

2、具有完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1)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经管学院校内基地现配备专职指导教师3人,全天候对全院开放。该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系统的实际操作性较强且互动性很高,基本覆盖了企业资金运动整个过程,从企业最初的资金筹措,到后续的资金营运、投资管理、收益分配、风险控制等,都可以通过实训系统仿真模拟进行实训。目前,该系统已经很好地同步实训运用在财务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中,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目前,经管学院已与25家房地产公司、建筑企业、资产评估公司建立了良好的深度合作关系。主要借助中铁四局集团公司、安徽国信建设集团、安徽建工集团、合肥第三建筑公司、安徽建工房地产咨询评估公司等单位提供的优质资源进行人才培养工作。在与单位进行合作的过程中,批量吸收、定向培养毕业生等种种举措将校企合作不断向着纵深化推进。

3、教学设备。近5年来,经管学院累计投入了近400万元用以建设经管学院实验中心。目前,实验中心建筑总面积为1,200m2,整个实验中心除了拥有总值452万元的仪器设备325台(套),还拥有功能齐全,不同类型的实训、实验室:财务管理决策模拟实验室、ERP沙盘模拟实验室、工程造价实验室、企业管理信息化综合实验室、财务与会计软件实验室、工程项目管理沙盘实验室、会计信息化实验室。除此之外,经管学院正在立项建设的还有金融基础实验室和模拟银行实验室。2011年经管学院实验中心立项为校级实验实训示范中心,而与此同时校园网络平台也已扩展到了1,200兆容量。以上种种条件上的突破,都能够较好地满足将财务管理改造成工程财务管理的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需要。

4、图书资料。2007年以来,学院在原有图书馆藏的基础上加强了专业图书、专业期刊和音像资料的投入力度。现有财经管理类、工程管理类纸质图书4万余册,期刊60余种,并拥有“超星数字图书”、“万方数据库”、电子阅览室等数字化资源。现有专业期刊、专业图书、音像资料能够满足将财务管理改造成工程财务管理的教学、科研需要。

三、建筑类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综合改革措施与实践

(一)突出工程财务管理特色。建筑类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发展时间都不太长,长的也就十几年、短的甚至只有几年,培养体系仍处于探索之中。由于许多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公司流动性较频繁,有的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因此一些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把目光投向公务员、金融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等领域。为了体现建筑类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特色,要从行业的具体情况出发,明确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为了适应建筑企业、房地产公司人才的需求,建筑类院校应适时调整培养方案,掌握现代财务管理、会计、审计等前沿知识,了解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工程预决算等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实务操作和应用能力。

安徽建筑大学每四年修改一次本科培养方案。我们在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中,适当地调整了人才培养方案,以掌握工程财务管理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实际操作技能为主要目标,面向建筑企业、房地产公司培养具备较强财务筹划、筹资管理、风险控制、工程成本管理、投资管理等实操意识,同时又具有财务管理能力、工程管理知识,建筑和房地产技术的高素质人才。

(二)加强实习基地和实验室建设。无论是社会企业还是其他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都希望大学生能尽快地熟悉并融入到新的工作岗位和生活环境中,为企业创造效益,这就要求建筑类院校加强实践性教学,完善实验室建设,以提高学生在专业实践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建筑类院校应充分发挥其在工程技术领域的教学优势,建立适合财务管理专业的实验室,依托房地产企业、建筑企业背景设计财务管理模拟实验。安徽建筑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进行财务与会计专业社会调查、认识实习、教学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创业训练时,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另外,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安徽建筑大学经管学院与25家房地产企业、建筑企业签订校外实习协议,作为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实际工作,从而提高学生职业适应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建筑类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研活动尤其是每年申报的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等,不断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安徽建筑大学经管学院要求同学们积极参加各类学科专业竞赛,以培养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努力完善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来提高未来就业的竞争力,努力成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通过项目调研、资料搜集,积累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收到较好的效果;通过学生参加财务管理模拟大赛、数学建模大赛、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BIM工程算量大赛、项目管理沙盘大赛、大学生沙盘模拟大赛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也丰富了学生视野,增长了学生的经历,更增加了他们同其他院校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学生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结语

建筑企业、房地产公司财务管理工作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的财务管理专业教育面临着市场环境不断变化、信息的多元化以及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的实际环境,必须把人才的知识、智慧和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并对其效用加以综合,才能实现财务筹划、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工程成本管理等功能,这些决定着财务管理专业综合改革的成败。建筑类院校必须结合自己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特色,打造强有力的双师队伍,聘请企业财务专家,改革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具备较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叶晓甦,杨琼梅.面向21世纪培养建设行业财务管理人才调查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2004(3).

[2]任震,徐晓蕾.建筑类院校景观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1(3).

[3]杨晓玉,周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提升路径研究与实践[J].商业经济,2016(3).

猜你喜欢

财务管理专业综合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
民族地区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改革发展研究
浅析财务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实践
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提升路径研究与实践
浙江省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现场会在杭州拱墅区召开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适应多元化人才市场需求培养多样性应用型人才的思考
基于CDIO理念的高职财务管理专业改革与建设
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机修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