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户土地流转影响因素分析

2019-06-03楼钰钟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年11期
关键词:土地流转

楼钰钟

关键词:土地流转;理性经济人;机会成本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3月11日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型农业政策的推动和农业转型进程的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收入结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作物种植模式等的一系列改变,土地这一生产资料的流转现象日益普遍,流转市场规模逐渐加大。据农业部经管司统计,2014年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规模是2,687.67公顷,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30.4%,江苏土地流转比重为58.4%,测算土地流转市场规模达23,374亿元。2014年9月29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指出:现阶段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问题,要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2015年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推动农村土地确权的整省试点,农村土地确权加速推进。以前我国农业种植以家庭分割式经营为主要方式,土地流转后,一些不愿意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在新生代农村劳动力中这种趋势已经开始显现)会通过出租等方式转让土地经营权,土地流转必将推动种植大户持续增加。

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的限制条件,首先是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耕地面积越来越少,导致土地细碎化程度变高,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进而限制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发展;其次,大量非農就业人口向城市转移,造成农业劳动力的断层,由此带来了农村土地的弃耕和撂荒等问题;最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低效率也是限制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此可知,农村土地问题是限制当前农村经济、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关键因素。推动农村土地高效有序的流转是解决我国现阶段土地细碎化程度高、生产方式效率低下、撂荒弃耕现象的有效方法。我国城市化进程和农业现代化转型的进程逐步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的数量越大,这种现象在东南沿海地区尤为明显,很多村庄甚至全村只有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而几乎所有的青壮年都外出从事二三产业的工作。同时,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广大农户兼业化程度不断加深,兼业农户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政府政策推动和农户的自身需求推动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逐渐壮大,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对于那些在外从事工资率高且工作稳定的农民,是否放弃农业生产不是一个很难抉择的问题,然而对于那些工资率相对较低且工作不稳定的农民工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选择。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稳定且可依赖的基础生活保障,尤其对于老一辈农民而言更是如此,但是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则意味着在农忙时节不得不放下手头的工作回家从事农业生产收割等工作,放弃城镇工作更高的工资回家参加农忙这无疑加大了他们回乡从事农业作业的机会成本。

土地流转可以在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促进农业领域的对外开放的同时增加农民的收入。通过土地流转可以解除土地对农村劳动力的束缚,提高土地的集约化经营程度,进而优化土地生产率,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的进程,而土地集约化经营为引入大量资本进入创造了条件,实现农业领域的对外开放。此外,土地流转所推动的土地集约化经营推动了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更高的高效农业生产模式的发展。

二、实证分析

(一)模型及变量选择。本研究采用Logistic模型来分析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涉及的因变量为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因素是一种无序的选择问题,即愿意流转或不愿意流转。参照前人的研究结果,我们将影响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分为以下几类:

1、农户的自身特征:包括农户的年龄、农户的受教育年限、农户是否回家参与农忙。(1)农户年龄。不同年龄的农户在思考问题的方式、看待新事物和接受新事物的态度上会有很大的差异。年龄大的农户因为思维僵化,接受新事物的难度会更大,通常他们会比年龄较小的农户对土地有更深的依赖和情感,而年轻的农户则思维更加开放、更加活跃,更容易也更乐于接受新事物;(2)农户受教育年限。具有较高的受教育水平有更多的职业选择,可以选择工资率更高的非农行业,土地流转既可以免去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的劳累,还能从中获得收益,这也使得他们更乐意参与到土地流转中来;(3)农户是否回家参与农忙。农户如果在外从事非农产业,但在农忙时节依旧返乡从事农忙,则可以认为其农忙所获收入大于其从事非农产业所得收入。相反,如果农户不返乡从事农忙,则其从事农忙的机会成本高于从事农忙所获得农业经营收入。农忙的机会成本包括返乡务农所造成的非农产业工资损失以及返乡所产生的交通费用等。

2、农户家庭劳动力结构:包括家庭劳动力数量比例和非农劳动力占家庭劳动力的比例。(1)家庭劳动力数量占家庭总人口比例。家庭劳动力数量比例越高的农户,劳动力数量更容易超过农业生产经营所需劳动力数量,进而会有更多的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而非农产业更高的工资率会使得原本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转而从事非农产业,非农产业的高工资率会使得农户倾向于转出其土地而专心从事非农产业;(2)非农劳动力占家庭劳动力的比例。非农劳动力占家庭劳动力比重越高的农户,其收入主要来源于非农产业,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越小,使得对土地的依赖性远低于其他农户,对土地的需求越少,他们更容易将土地作为生产资料流转出去,从而参与到土地流转中来。

3、农户的家庭经济来源:包括家庭年收入和工资及经营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1)家庭年收入。家庭年收入越高的农户,其家庭的经济实力越强,其从农业生产经营取得收入的可能性就越低,对土地的需求越小,越倾向于将土地流转出去参与到土地流转中来;(2)工资及经营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工资及经营收入占家庭年收入的比重越高,意味着农户从非农产业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农户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非农产业中,因为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意味着放弃更高收入的工作,所以他们不会傻到放弃更高工资的工作来进行农业生产经营,他们会积极寻求将土地流转出去的机会。

4、农户农忙平均所需时间及其所造成的误工成本:包括农忙所需时间和往返路费。(1)农忙所需时间。农忙所需时间越长,农户参与就业的时间就越短,因此农户参与农业生产经营的机会成本越高,出于利益最大化原则,农户会考虑将土地流转出去,专心从事非农产业工作;(2)往返路费越高,农户返乡农忙的成本越高,此时精明的农户就会打消返乡务农的想法,在外地从事工资相对更高的非农产业工作,这样一来,他们不乐意见到土地弃耕或者被抛荒便会寻求进行土地流转的机会。

(二)數据及实证分析

1、数据来源。本调查采用集中式的入户调查与分散式的入户调查相结合,由调查员深入农村采访农户并协助其填写问卷的方法收集了淮安市淮阴区、楚州区、涟水县、洪泽县四个县区的45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408份。

2、模型结果分析

(1)农户自身特征。农户的年龄对土地流转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其系数为正,表明农户年龄越大,其进行土地流转的意愿越强,可能因为随着年龄增加,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能力越差,因而其更倾向于将土地流转出去不至于弃耕或者抛荒来赚取地租。而其影响不显著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年纪大的农户户主对土地的感情更深,土地对其而言是生存的依赖。农户的受教育年限在10%的水平上显著,故农户的受教育年限对农户参与土地流转行为存在显著的影响。因为受教育水平越高的农户,思想更能顺应时代前进的步伐,不会墨守成规,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此外,他们通常更希望摆脱农业,摆脱泥腿子形象,希望从事更体面工资更高的工作,另外他们寻求非农就业的机会相比受教育水平低的农户更多,工资也会相对更高,对土地的感情不深,更容易将土地当作生产资料投入土地流转市场。

(2)农户家庭劳动力特征。农户的家庭劳动力结构对其进行土地流转没有显著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劳动力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例对土地流转的影响是负的。可能原因之一是农户劳动力数量越多的家庭,户主的年纪不会很大,户主可以边从事农业生产边从事非农产业,而其子女可能因为受教育水平相对更高便从事非农产业。农户家庭非农产业劳动力占家庭劳动力的比重对农户是否从事土地流转有正的影响,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越多,家庭收入对农业生产的依赖就越小,家庭的经济状况也会相对更好,土地的重要性越低,农户越能接受将土地流转出去以获得稳定而轻松的回报。

(3)农户家庭经济来源。家庭年收入对农户进行土地流转在5%的水平显著,因此可以说农户的家庭年收入对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有十分显著的影响。其影响为正值,意味着家庭年收入越高,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机会越大。因为农户的年收入越高,其收入中来自非农产业的部分可能越多,这样其对农业生产所带来的收入依赖性更低,该农户对将土地流转出去的接受度就会更高。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农户工资及经营性收入比例对农户是否参与土地流转的影响不显著。随着农户工资及经营性收入比例的上升,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概率也随之上升。农户工资及经营性收入比例越高,农业生产经营收入占家庭年收入的比例越低,农业在家庭经济中的地位越低,农户对土地的依赖性也会越低,农户更倾向将土地作为生产资料投入到土地流转市场上。

(4)农忙是否回家务农。农户农忙是否回家对农户是否参与土地流转在1%的水平上显著,意味着农户农忙是否回家对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行为有十分显著的影响,农忙不返乡务农的农户越容易将土地流转出去,农忙时节不返乡务农的农户从事非农产业的工资肯定比从事农业生产的工资要高,否则他们作为理性经济人不会放弃追逐更高的利益。返乡务农的机会成本是同时期从事非农产业能获得的工资加上往返的路费。机会成本越高,农户越倾向于将土地流转出去,专心从事非农产业的工作。

(5)农忙花费的时间对农户是否将土地流转的影响。农忙花费的时间越长,农户相应的机会成本就越高,机会就越容易大于返乡务农所获得的收益,也就不难理解随着农忙花费时间的增加,农户越倾向于将土地流转出去。(表1)

三、政策建议

本文首先详的描述了江苏省淮安市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现状,接着用logit回归分析了影响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各类因素,本部分将对研究结论做出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通过上文对淮安市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农户户主的受教育水平对农户参与土地流转有显著的影响,受教育水平高的农户相比其他农户更容易参与到土地流转中来。农户的年龄对土地流转的影响不显著,但农户户主年龄越大,刨除对土地的情感,由于劳动能力的减弱,相对而言更多的将土地流转出去。(二)农户的家庭劳动力结构对农户土地流转的影响有限,劳动力数量占家庭人口比例越大,越不倾向于参与土地流转,而非农劳动力占家庭劳动力比重越大的农户由于对土地的依赖更低,更乐于参与土地流转。(三)农户的家庭年收入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十分显著,家庭年收入越高的农户越容易参与到土地流转活动中。非农产业收入占家庭年收入比重对土地流转具有促进作用。(四)农户在农忙是否回家从事农业生产对土地流转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农户在农忙时节回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可能性更低。农忙持续时间越长,越容易推动农户进行土地流转。

本文的政策建议包括:(一)加大对农户职业技能培训。降低劳动力对土地的依赖有助于推动土地流转的进程,为了降低农户对土地经营收入的依赖,政府应加大对农户职业技能的培训,使劳动力具有更丰富的职业选择,以此来促使农户参与到土地流转中。(二)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保障体系。土地对农户的生存保障功能是限制土地流转发展的重要因素,当生活保障体系使得农户不再依赖土地获取生存保障之后,农户会更容易进行土地流转。(三)加强农村教育资源投入。农户的教育水平越高,其谋生的手段就越多,其接受土地流转就更容易,因此加强农村教育资源投入,对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也需要知识水平更高的农民。

主要参考文献:

[1]Yi Che.Off-farm employments and land rental behavior:evidence from rural China[J].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2016.

[2]許恒周,郭玉燕,吴冠岑,金晶.代际差异视角下农民工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天津613份调查问卷的实证研究[J].资源科学,2012.10.

[3]张忠明,钱文荣.不同兼业程度下的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研究——基于浙江的调查与实证[J].农业经济问题,2014.3.

[4]苑韶峰,李帆,杨丽霞.农地流转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潜力测算[J].上海国土资源,2014.3.

[5]赵丙奇,周露琼,杨金忠,石景龙.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土地流转方式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浙江省绍兴市和安徽省淮北市的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11.11.

[6]包宗顺,徐志明,高珊,周春芳.农村土地流转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9.4.

[7]郭嘉,吕世辰.土地流转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2010.6.

[8]尚欣,郭庆海.基于理性经济人视角下我国兼业农户行为分析[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0.32(5).

[9]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中国土地问题》课题组,张曙光.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J].管理世界,2010.7.

[10]钟晓兰,李江涛,冯艳芬,李景刚,刘吼海.农户认知视角下广东省农村土地流转意愿与流转行为研究[J].资源科学,2013.10.

[11]洪名勇,关海霞.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问题,2012.8.

[12]杨昊.农村土地流转驱动因素与制动因素分析及其建议[J].林业经济,2009(10).

[13]翟辉,杨庆媛,焦庆东,张月娥,文枫.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以重庆市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

[14]邵景安,魏朝富,谢德体.家庭承包制下土地流转的农户解释:对重庆不同经济类型区七个村的调查分析[J].地理研究,2007.26(2).

[15]熊成喜,陈银蓉,张舒.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Logit模型的实证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0.12(3).

猜你喜欢

土地流转
浅谈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的现状及对策
新化县农用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经营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对农民土地权益影响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