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
2017-01-19刘巧燕
刘巧燕
摘 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区域经济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培养的应用型人才需求也日趋增长。本文以怀化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例,介绍了我校近年来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综合改革基本情况,包括方案制订、改革实践、成果,以及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应用型 人才培养模式 综合改革
一、方案制订
怀化学院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于2013年提出了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把学校建成高水平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奋斗目标。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发展目标,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为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实际需要,根据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参照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进行合理定位,以及怀化学院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外国语学院制订了怀化学院大学英语课程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从2014级非英语专业新生开始尝试,2015级非英语专业新生开始全面实施。
1.课程设置改革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特点和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所规定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由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英语三大模块组成的要求,通过对学生进行广泛的需求调研,授课教师的反复讨论研究,对我校现行开设的《大学英语》(I、II、III、IV)单一基础课程设置(全部为必修课程)进行调整和改革,设置由通用英语(EGP)、专门用途英语(ESP)、跨文化交际英语(EICP)三大课程模块组成的大学英语新的课程体系。
具体课程安排如下:
2.课程内容改革
根据新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要求,在教学内容方面,将原4个学期单一的综合英语教学内容改为2个阶段,即第一阶段为通用英语(第1、2学期)、第二阶段主要是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英语(第3、4学期)。第一阶段(通用英语学习阶段)的教学内容主要为词汇、听说、阅读、翻译、写作几个模块,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能力的培养,针对国家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或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开展教学,力求使大多数学生达到大学英语教学的一般要求,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或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第二阶段(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英语学习阶段):第一部分内容为综合英语III和综合英语IV,继续开设通用英语课程,其中没有通过大学英语应用能力或四级考试的学生参加四级辅导班,已通过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我的学生参加六级提高班,第二部分内容为专门用途英语,第三部分内容为跨文化交际英语。
3.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式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从跨学科和多学科融合的角度,创造性地运用充满人文关怀的研究式教学理论和方法,如:情感过滤假说理论、合作语言学习理论、听说和交际相互融合的方法、修辞判断法、融合人本主义活动的任务型教学法等。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把先进的语言教学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依托空中英语广播电台、大学英语教与学网、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室,以及其他形式的媒体、英语学习软件系统、文本、音像、影视等资源。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英语学习和应用的环境,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影响学生的学习意识;鼓励教师熟练使用现代教学设备,积极参与制作多媒体课件和微课,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系列教学资源,如英语教学讲义、软件、资料库、网站等。
4.考试方式改革
改变以往大学英语单一考试形式,采用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加大形成性评价的比重。通用英语(EGP)期末考试成绩由期末笔试(占50%)和平时成绩(占50%)构成。期末笔试包括听力测试;平时成绩由模拟测试、口语测试、课内外表现(包括语言实践活动)和考勤等要素综合评定。专门用途英语(ESP)、跨文化交际英语(EICP)的成绩也由期末考试(占50%)和平时成绩(占50%)构成,但考试的形式更多样化,期末考试可以以学期论文、展示及笔试等方式,平时成绩更强调课内外表现,以及学习态度和出勤情况。
二、大学英语课程综合改革实践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在《方案》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进行微调使改革,达到最佳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备考常态化
2014级学生第二学期进行了两次模拟考试,但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因此2015级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和第二个学期实行月考制,从而及时掌握学生状况,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利用第一学期结束后的寒假,学生自主完成10套四级考试试卷,使学生英语学习不间断,为第二学期的四级考试做好准备。只有达到一定的英语水平,才能为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的个性化学习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2.授课团队多元化
2015年9月原大学英语教学部和外语系合并成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逐渐融合,共同探讨通用英语,尤其是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英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模式,从专业教师抽出一些教师教授大学英语,注入新的血液;同时启用助教制,既有助大学英语教师减轻阅卷压力,又对学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提前实践教育教学。
3.教研活动多样化
针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大学英语教研室老师们认真开展教研活动,“请进来,走出去”,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保障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内由外国语学院和教务处组织有校领导参加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讨会;另外,邀请校内外专家学术讲座、上示范课,交流英语教学改革经验,鼓励教师参加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计划,以及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负责人到国内外参加教学改革创新研讨会或高级论坛,这些老师从外面带来的新理念、新方法使得教研动丰富多彩,使老师们很受启发,成为外国语学院顺利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模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4.课外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一体化
为了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积极开展圣诞晚会、写作大赛、阅读大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英语知识竞赛等英语实践活动,由点到面,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调动广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英语学习和英语应用的浓厚氛围,提高学生大学英语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三、大学英语课程综合改革初见成效
1.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得以提升
作为检验学生英语水平的四级考试的合格率有了较大提升,2015级学生相对于2014级学生一次性过级率(第二学期)提高了近6个百分点;同时在一些英语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2015年10月,在我院承办的湖南省第二十一届普通高校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暨第六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湖南赛区复赛中,我校荣获团体一等奖;我校选手凭借精彩的表现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竞赛一组专业选手个人奖二等奖、非专业选手个人奖一等奖、非专业选手个人奖二等奖。在2016年“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文辩论赛中获得三等奖、思辨风云奖和优秀组织奖。在第5届“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活动中,我校大学生翻译志愿者用热情的微笑、真诚的服务和专业到位的翻译,为和平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做出了特别贡献,获得了与会外宾及当地领导的一致赞赏。
2.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加强
由于改革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主体之一,不断加强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专业知识的更新,在积极探索实践过程中,专业教师与大学英语教师相互融合,取长补短,提高了业务能力,促进了科学研究。如2016年我院大学英语教师精心打造的微课作品,已经从全国250多所高校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七届“外教社杯”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学大赛微课比赛全国第一名;2015年外国语学院首次在怀化学院的年度教学评估中名列前6名,受到学校的表彰。
四、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综合改革在怀化学院是新的尝试,此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尤其是第二阶段教学的教学安排,对学生和教师更是一大考验。
1.ESP教师角色缺失
高校在非英语专业开设的专业英语课程(特别是工科类的专业)大多数由各系的专业教师(86.9%)承担,而少部分文科和管理类的专业英语课程则由英语教师担任(徐晶,2010)。对于普通英语教师而言,ESP是一个新的领域和一门新的课程,相当多的教师对ESP领域知之甚少,高校ESP教学面临诸多问题,但最严重、最迫切也是最棘手的就是师资建设的问题(谷志忠,2010)。怀化学院大学英语教师对于ESP的教学还没法展开,因此暂时以EICP课程的教学为主。ESP教育的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要求我们用积极的态度和开阔的思路,加强ESP教学的团队建设,以ESP课程建设为抓手,加强与各院部的联系,通过实施一系列的合作教学和教研,双向培养,形成英语语言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发展的课程团队,从而促进教学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力不足
课堂学习时间毕竟有限,而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因此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师……更需要的是对现代教育理念的理解……以及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及培养学生自主训练的能力”(周燕,2003)。改革传统的课堂文化,改变自身的角色,由“讲述者”转变为“教练”或学生的“学习伙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顺利进行创造有效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必须从中学的被动学习中解脱出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加强与同学之间的协作,创造行地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顺利进入个性化学习过程。同时,与学校职能部门积极沟通,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徐晶.高校非英语专业ESP教师发展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0(6):71-73.
[2]谷志忠.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36.
[3]周燕.英语教师培训亟待加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6):408-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