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持续改进研究
2019-06-01刘雅贤
刘雅贤
(苏州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高层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链条中的最后环节,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培养目标的最终达成。以往国内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常常聚焦在学科建设如何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堂教学方法如何改进、教师队伍如何培养、教学成效如何显现等问题上,即聚焦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的单个环节上,鲜见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查。本研究以国际公认的OBE教育理念来审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考查,寻找今后可持续改进的空间和努力方向。
一、什么是OBE理念
OBE 理念的全称是Outcome-Based Educa⁃tion,即基于产出导向的教育。该理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威廉姆·斯帕蒂(William G. Spady)于1979年提出。经过20 世纪70 年代到90 年代的逐渐演变与发展,OBE 理念经历了传统型的OBE、过渡型的OBE、转化定型的OBE三个阶段。1994年,威廉姆·斯帕蒂出版了他的代表作,也是OBE 理念的经典著作《基于产出导向的教育:关键问题及答案》(Outcome-Based Education: Critical Issues and An⁃swers)。该书全面介绍了OBE 理念及其在具体贯彻执行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法。在该书中,威廉姆·斯帕蒂对OBE理念进行了如下界定:“在一个教育培养体系中,围绕学生在完成所有学习经历后所具备的能力来设计和组织培养体系中的每一个环节。这就意味着一开始就要对学生有一个清晰的培养目标,然后根据培养目标进行构建课程体系、组织课程教学、评估教学效果,以保证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服务于培养目标的达成。”[1]这种产出导向的培养体系有两个核心:一是有一整套清晰的预期学习成果(learning outcomes);二是创造一切条件和机会激励所有学生完成这些成果。“这些学习成果(outcomes)不是指学生的价值观、信仰、态度或者心理状态,而是指学生在毕业时展现出的运用其所学知识可以做什么的能力,是一些具体的行动(actions)和具体的执行(performances)。”[2]这种基于产出导向的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聚焦于学校教给了学生什么知识,而是直面于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毕业时可以干什么。基于产出导向的教育有其特有的一套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产出导向的培养体系框架图
从上述框架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基于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是本着逆向设计、正向实施的原理进行,每个环节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动态过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是这套培养体系的鲜明特点。学生中心是指以学生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构建课程体系、实施课程教学。产出导向是指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导向,对照培养目标的核心素质要求,评价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是指对课程教学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教学各个方面的改进,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可见,我国高等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势必更加广泛地实施OBE理念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我国在各类专业认证、专业评估中均运用和实施了OBE 理念,如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师范专业认证等等。用OBE 理念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术论文自2018年也开始在国内出现,如《以OBE 理念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解安,2018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基于OBE教学理念的改革有效性研究》(陈君锋,2018 年)、《OBE理念下高职“两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罗珺、朱茜、杜江,2019年)、《基于成果导向理论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刘娜,2019年)等文章。这些为数不多的研究成果都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如何用OBE理念来审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培养目标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改进,拉开了用OBE理念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帷幕。然而,已有成果都没有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个整体放到OBE理念框架中进行考查,仍停留在对教学某一环节的聚焦和改进。
二、OBE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全貌
虽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上是一个课程群,但是从其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教学实施、师资配备、经费保障、质量监控、学生发展等方面来看,都符合“产出导向”的教育理念。换言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上的建构和发展无意中走向了OBE理念。那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个整体,对学生而言其培养目标和学生毕业时要达到的要求究竟是什么呢?确定这一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持续改进又有什么重要意义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往的研究从来没有追问过这两个问题。
2019 年3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下简称3·18 讲话)。习总书记从国家战略高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作用进行准确定位,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今后发展做出高屋建瓴的指导,可以说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发展的纲领性文献。在这篇讲话中,明确指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培养目标,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而言,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同年8 月,党和国家在《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毕业要求,即“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3]上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与我国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通识教育必修课的课程属性相一致。在我国,任何一所高校任何一个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首先要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通才这一培养目标,其次才需要达到各个专业要求的专才培养目标。只通不专是庸才,只专不通是腐才。只有通才和专才两个培养目标都达到,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了上述明晰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之后,我们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放到OBE理念框架中,可以看到其全貌(见图2)
图2 基于产出导向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全貌
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从最初目标确定到构建课程体系,到组织课程教学,再到合作与实践,最后考核评价监测培养目标的最终达成,是非常清晰的一个产出导向教育体系。新时代下,国家进一步明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之后,其建设和改进都有了明确的靶向性(见图3)。
图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图3中,我们可以看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是解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课程体系、课程教学、考核评价是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课程体系为毕业要求形成支撑,课程教学为毕业要求实现支撑,考核评价为毕业要求证明支撑。过去,我们总是聚焦在课程体系、课程教学、考核评价的单个环节上,如课程体系如何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如何更新、教学实效如何显现等问题上,而没有深度思考培养目标和实际操作之间的支撑关系,所以总是在单个环节上转圈圈,改进的成效性也没有持续显现出来。因此,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为:(1)细化分解毕业要求,使毕业要求的分项指标点可证明、可测量,为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合作实践、评价考核提供更清晰的靶向;(2)查找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合作实践、评价考核各个环节中对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支撑不力的方面并加以改进。
三、OBE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持续改进的方向
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放到OBE理念框架中进行考查后,我们发现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持续改进。
(一)细化分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毕业要求
在OBE 理念中,确定产出(Outcomes)是人才培养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决定着后续整个系统反向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这种产出可细分为三类:终极产出(culminating outcomes)、能力产出(enabling outcomes)、单项产出(discrete outcomes)。这三类产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培养体系中,分别对应的是培养目标(competence outcome)、毕业要求(character goal)、课程目标(con⁃tent objective)。过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建设过程中,培养目标和单门课程目标都非常清晰,唯独毕业要求不清晰。然而,毕业要求恰恰是连接单门课程目标和终极培养目标的中间点,是实现终极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过去我们在此断点,造成单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结束后,没再继续追踪大学生毕业前要达到什么样的政治能力要求,更是缺少大学生在毕业5-10 年后其政治素养的数据跟踪,造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年来一直纠结于“我们教给了学生什么”,却不去追问“学生学会了什么”“学生是不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终极产出”(culminating outcomes)。习总书记3·18讲话之后,国家出台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虽然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毕业要求,但今后仍需对毕业要求在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五个方面做进一步分解,使毕业要求具体化为一些可测量、可证明的指标。这不仅能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今后持续改进的靶向性更强,同时也能让国家即将设立的一批思政课教学质量监测基地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评测和监测方面有据可依。
(二)补建以“课程思政”为特征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侧体系
我们用OBE教育理念重新审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的课程体系,可以发现以下问题:本科生在大一、大二学段修完了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五分之四,大三、大四学段只开设“形势与政策”一门课程且课时较少。这在客观上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学业前段的教学成效在学业后段很难持续保持,有效提高就更难保证。因此,我们应在现有课程体系之外,补建一个能够体现各个专业课程思政特色的课程侧体系。正如习总书记所强调的:“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4]。在国家刚刚出台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了“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和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5]那么,补建这样的课程侧体系在实际教学中该如何操作呢?笔者认为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所有专业课程进行“是否含有思政因素”的二次区分。然后将那些含有思政因素的专业课程补建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侧体系,同时在课程开设的学期上尽量放到大三、大四学段。这样做的好处有三:一是既不会增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总的数量,也不会增加学生修读的学分负担;二是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更加饱满,更能有效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三是进一步归属专业课程的思政性质和课程类别后,使专业课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时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切实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
(三)确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之间的矩阵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每一门课程都有自己明确的课程目标,但却缺少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之间一一对应的矩阵关系,致使各门课程仍停留在各自为政的状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是否最终达成度不予深度追踪。今后,我们在制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时,应增加一个内容,即课程目标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毕业要求之间的矩阵关系表。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是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填写这个矩阵关系表时,会对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之间的关系有深度思考,无形中提升了备课质量;二是有了这个矩阵关系表之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进行单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不仅明确所授课程的课程目标,而且也能明确该门课程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毕业要求的贡献,从而使育人指向更加清晰。
(四)在考核评价体系中增加对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的评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没有考核评价体系?答案是确定的。在国家最新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9年本)》(教社科函﹝2019﹞9 号)中,明确指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考评的四个方面:(1)强化课堂教学纪律,健全课堂教学管理办法。(2)具有完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监测管理制度。(3)定期组织开展优秀教学成果评选活动,将教学质量和水平作为首要评价标准,确保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着力研究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实效性。(4)以学生获得感为评价导向,以“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有己有人”为根本标准,在学生评教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师评价制度。探索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教学退出机制。从上述四个方面的考评目标来看,都是指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单门课程目标(content objective),缺乏对毕业要求(character goal)、培养目标(competence outcome)的评估和监测。换言之,我们现在的考评体系只评估大学生完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素养(know),对学生在毕业前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内化的品行特征(be like)和学生在毕业前达到的政治行动力(do)不进行监测和评估。从国内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实际操作来看,以北京工业大学沈震教授为核心的科研团队近年来基于移动互联技术开发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课堂系统从技术上完全可以解决上述针对单门课程的教学评价、考核及反馈改进的问题。在单门课程目标评价方面,后续待作的只是需要时间将智慧课堂系统的在全国进行推广应用。然而,令人忧虑的是国内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达成度的评测目前还没有形成整体共识。这将造成两个结果: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仍将停留在聚焦“教给学生什么”的老教育模式和单个教学环节的改进上;二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将继续停留在自说自话阶段。所以,在考评体系中增加对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自我评测和第三方评测将是未来努力的一个方向。
四、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全新考验。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不但需要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政治立场,更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如果说过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上关注于“教给学生什么”,在考核评估上关注于“课程目标的达成”,在研究方法上关注于定性研究,那么,今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改革上将更多关注于“学生学会了什么、学生可以干什么”,在考核评估上更多关注于“培养目标和毕业目标的达成”,在研究方法上更多关注于定量研究。可见,不断追寻和检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永恒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