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藏学研究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基于CNKI的文献数据(2013-2017)

2019-05-25蔡秀清杨丹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藏学社会科学检索

蔡秀清 杨丹

(①西藏大学学报编辑部 西藏拉萨 850000 ②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100010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基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多次强调文化自信。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尤其重点把握“文化自信”的发展脉络和精神实质,全面提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能力,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是新时代文化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学界公认的西方藏学的起源是从19 世纪匈牙利人乔玛(1790—1842 年)编著《藏英词典》《藏文文法》《藏文大藏经目录》开始,[2]从此逐渐成为国际化的研究话题。在我国藏学研究历史久远,古代社会主要在神学思想指导下的以藏、汉两种文字记录为载体的各民族对藏族社会的,包括历史、奏折、报告、游记、民俗风情等方面的描述和研究,可以说是我国的古代藏学研究;从近代开始,受文艺复兴思潮和西方人本主义理论影响的学者,引入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和宗教学等方面的西方理论,并借鉴这些理论和方法,研究我国的民族地区文化,包括藏族社会及藏族文化,从此开启了具有现代科学意义的藏学研究之门。近年来,由于其学术性和政治性并重等原因,备受学界和政府关注,藏学研究发展迅速。藏学作为一门学科,形成了学科体系较完备、人才梯队合理、研究基地和团队涌现、成果显著的发展态势。对我国藏学研究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作相关分析,不论从提高文化自信、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宏观目标实现,还是从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角度以及学科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实践层面来讲,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藏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藏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以“十明”①“十明”分“大五明”和“小五明”。“大五明”指声明(声律学)、因明(正理学)、内明(佛学)、工巧明(工艺学)、医方明(医药学);“小五明”指诗(辞藻学)、韵(韵律学)、修辞、歌剧(戏剧学)、星算(星算学)。为主的精英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无尽苍穹中一颗璀璨的星宿,尽显藏学传统学科体系性。在和平解放前,西藏没有一所现代学校,但由于寺院教育的积淀,许多“班智达”(大学者)为藏文化的保护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60 年的发展,西藏的现代教育体系已经完备,形成了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的科学体系。藏学也从最基本的“十明”范畴突破出来,在现代的科学理论方法指导下,发展成为一门涵盖政治、经济、民族、宗教、历史、哲学、考古、医药、工艺技术、通讯等学科的全面研究藏族社会的综合性学科体系,既保持了社会科学的传统,又加大了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为现代藏族地区社会发展、藏文化保护传承,加强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藏学研究对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学科专业服务于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服务于社会发展。在我国现行的学科门类中,只有语言学、文学和民族学三个一级学科涉及藏学有关的方向,但是在实际人才培养中,现有的这些学科方向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对“以‘大小五明’为代表的独立学科体系和以文献典籍为载体的藏学,在学科内涵和研究方法上已不能包摄和整体驾驭”[3]。目前,高校面临双一流建设契机,对于藏学研究来说也是重要发展机遇。国家战略以及一区四省藏区的现代化发展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学科。藏学人才培养中,高校应坚持国务院所提出的“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教育原则,鼓励创新、协调、开放、共赢的教育发展理念,[4]从中国实际出发,从藏区发展特色需求出发,坚持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开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承担起高等教育学科与国家战略相结合的使命和责任,尤其是要结合自身学校的发展实际情况,面对区域需求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科设置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转型。

(二)藏学研究对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意义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自然科学研究成果服务建设,更需要完备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保证人民的信仰和信念问题。“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指导地位,决不是一般的学术问题,而是政治上的大是大非问题,是事关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5]作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世纪80年代起,藏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诸多成就远远超越了国外的藏学研究。然而,由于国际形势以及文化多元化意识形态的影响,目前在我国藏学界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藏学研究中的完全引导问题,有些人甚至用错误的观点方法研究藏学,导致被国外不法分子利用;有的研究者大张旗鼓只“考古”不关注现实,只崇外不关注中国现实……研究中种种“瘤”的存在,需要藏学研究正本清源,做好学科发展的规划,立足并激活传统,从学术自觉入手,坚持学术自信和理论自信,强调话语自觉与话语自信,提炼出中国特色藏学的本土理论,结合社会发展社会实践,重新挖掘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传统,以此建构出中国藏学的学术概念、话语形式以及理论框架,[6]在未来研究中去除目前显性或隐性的“毒瘤”,让中国藏学走在世界的前列,牢牢把握藏学研究的国际话语权。

(三)藏学研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西藏与四省藏区社会发展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意义重大。中央第五次工作座谈会将西藏的发展提到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科学地、高瞻远瞩地对西藏发展定位为“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也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7]西藏“两屏四地一通道一前沿”的战略地位凸显了西藏战略地位的极其特殊性和极端重要性。“做好西藏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是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加快西藏发展、维护西藏稳定,既是中央的战略部署和明确要求,也是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强烈愿望和共同责任。”[8]藏学研究不仅只是为了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加强问题意识,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四)藏学研究对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9]随着社会信息的发展,每个人深刻地理解了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对国家发展和普通个体的影响。在开放多元的发展新形势下,我们获得了许多发展机遇,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西方对我国的“西化”“分化”图谋更加公开、手段更加多样,加上一些社会矛盾,不仅人民群众中价值取向多元化,更严重的是在理论界和学术界也时时出现“杂音”干扰主旋律、扰乱思想、混淆视听,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10]西藏处于分裂与反分裂斗争的前沿,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藏学研究一定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这个主线,在研究中用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做好历史和现实研究,做好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有力回击“西藏文化毁灭论”,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团结服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西藏与四省藏区建设的智力支持,践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发展”的指导方向。

二、2013年-2017年藏学研究成果基本情况分析

本研究主要以已经发表的藏学研究汉文成果、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有关期刊情况、全国社科规划办公室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公告、CNKI 的相关数据统计为数据来源,统计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期刊以及公布的第一批和第二批学术期刊;统计并析出2013 年至2017 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项目中的藏学研究项目;以“藏学”“藏区”“藏族”“藏传佛教”“藏医药”“藏文”为主题分六次搜索,在“超星汇雅电子图书”数据库和“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分别统计了2013 年至2017 年间藏学研究方面的著作、硕博论文情况,并进行分析。

(一)关于载体

1.期刊平台

国外的藏学期刊少,研究分散。目前比较集中发文的有《国际藏学会会刊》(英国)、《日本西藏学会会刊》(日本)、《西藏月刊》(印度)、《知识》等。目前在国外,“尚未有一家专门的藏学研究机构,主要的、知名的涉藏研究机构只有近30家,较为专业的藏学学者不过500人”[11]相对而言,国内的藏学期刊发展态势良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涉及藏学研究的刊物53 种,涉及国内各藏学研究机构、民族类高校,以及分布在京藏青甘川滇等省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术刊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期刊在北京有《中国藏学》(藏、汉文版)等4种;西藏有《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藏文版),《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藏研究》(藏、汉文版)等23 种;青海有《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藏文版),《青海民族研究》《青海社会科学》等14 种;甘肃有《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哲学社会科学版)、《甘肃民族研究》等7种;四川和云南有《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藏学学刊》《云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6种。

以语种分类,藏文期刊约有21种,汉文期刊约有32种,汉文期刊比例高于藏文期刊,这对民族文字版期刊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社会科学研究类期刊有40 种,约占75.5%,自然科学研究类期刊不仅数量少而且地区分布不均,可见民族地区的科技期刊有待加强,为提高地方科技创新能力服务;按地区占比来讲,西藏有23种,占43.4%,这为西藏地方发展藏学学科体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提供了极好的平台。从统计的期刊数据来看,就作者群体和稿源角度出发,涉藏研究期刊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一区四省藏族聚居区均有期刊分布,研究类型上涵盖了社会科学研究类和自然科学研究类,但是,从期刊的学术性和理论性角度来看,学术性期刊数量还是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科研成果的及时发表。

笔者查阅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第一、二批学术期刊名录,涉藏研究的学术期刊有38种。虽然《甘南民族文化研究》《高原科学研究》《高原农业》创刊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二批学术期刊评选之后,但是考虑到这三种期刊的性质,本研究将它们归入学术期刊。这40种涉藏研究学术期刊,主要分布在西藏和青海,呈现各地区均有分布但不均衡的状态。全国两批学术期刊共有6449 种(其中第一批有5756 种,第二批693 种),涉藏研究期刊只占全国的0.59%,可见,藏学研究者发表科研成果的平台极其有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藏学研究的发展及成果转化,制约了藏族聚居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2.著作成果

笔者以“藏学”“藏族”“藏区”“藏传佛教”“藏医药”“藏文”为主题,在“超星汇雅电子图书”搜索2013-2017 年出版的藏学研究类著作,共有50 本,其中出版的藏族史籍有6本;关于藏传佛教的书籍有21 本,关于藏文方面的有5 本,关于藏医药方面的1本,出版的社科类学术专著8本,出版的自然科学类科普或专著2本,以及论文集、小说、科普等其他类7 本①数据来源于“超星汇雅电子图书”,http://www.sslibrary.com/.。总体来看,仍然是以传统的社会科学研究为主,自然科学类研究偏少,同时藏文与计算机信息科学的交叉学科已经形成,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3.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支持

根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历年立项项目数量查找统计,2013-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项目中藏学项目立项共有617 项,其中2017 年136 项、2016 年128 项、2015 年122 项、2014 年117 项、2013年114项②根据2013年至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项目统计。。这些涉藏项目基本上涵盖了国家社科基金所设的各大学科门类,呈现出逐年递增趋势,体现了国家对藏学学科重要性和研究的迫切性有了新的认识,是对藏学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重要支持。

4.硕博论文成果

(1)基于数量、学科、学位授予单位和研究层次的统计

①限定年限为2013 至2017 年,以“藏学”为检索主题,在CNKI检索的硕博论文共有143篇,其中硕士论文100篇,博士论文43篇。这143篇论文集中分布在历史(34 篇,占23.78%)、宗教(23 篇,占16.087%)、民族(21 篇,占14.69%)、政治(10 篇,占6.99%)等学科类型(见图1),学位授予单位集中在中央民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内蒙古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③数据来源于CNKI数据库“学位授予单位”文献来源统计。。

图1 检索主题为“藏学”的硕博论文学科的分类

②限定年限为2013 至2017 年,以“藏族”为检索主题,在CNKI 检索的硕博论文共有1789 篇,其中硕士论文1656 篇,博士论文133 篇。这1789 篇论文集中分布在教育(208 篇,占11.56%)、文学(160 篇,占8.89%)、民族(136 篇,占7.56%)、美术(115 篇,占6.39%)、建筑科学(101 篇,5.61%)等学科类型,分布在其他学科的论文均不足100 篇(见图2),学位授予单位集中在兰州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①数据来源于CNKI数据库“学位授予单位”文献来源统计。。

图2 检索主题为“藏族”的硕博论文学科的分类

③限定年限为2013 至2017 年,以“藏区”为检索主题,在CNKI检索的硕博论文共有606篇,其中硕士论文537篇,博士论文69篇。这606篇论文集中分布在教育(74 篇,占12.01%)、民族(54 篇,占8.44%)、宗教(46篇,占7.47%)、建筑科学(44篇,占7.14%)、历史(39 篇,占6.33%)、社会(35 篇,占5.68%)、城乡规划与市政(31 篇,占5.03%)等学科类型(见图3),学位授予单位集中在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高校②数据来源于CNKI数据库“学位授予单位”文献来源统计。。

图3 检索主题为“藏区”的硕博论文学科的分类

④限定年限为2013 至2017 年,以“藏传佛教”为检索主题,在CNKI检索的硕博论文共有266篇,其中硕士论文251篇,博士论文14篇。这266篇论文集中分布在宗教(113 篇,占40.36%)、美术(26篇,占9.29%)、建筑科学(23篇,占8.21%)、历史(18篇,占6.43%)、音乐(14 篇,占5%)、民族(13 篇,4.64%)等学科类型(见图4);学位授予单位集中在中央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兰州大学、内蒙古大学等高校③数据来源于CNKI数据库“学位授予单位”文献来源统计。。

图4 检索主题为“藏传佛教”硕博论文学科的分类

⑤限定年限为2013 至2017 年,以“藏医药”为检索主题,在CNKI 检索的硕博论文共有38 篇,其中硕士论文25篇,博士论文13篇。这38篇论文集中分布在中医与中西医结合(25篇,占51.02%)、社会(3篇,占6.12%)、工商管理(3篇,占6.12%)等学科类型(见图5);学位授予单位集中在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④数据来源于CNKI数据库“学位授予单位”文献来源统计。。

图5 检索主题为“藏医药”的硕博论文学科的分类

⑥限定年限为2013至2017年,以“藏文”为检索主题,在CNKI检索的硕博论文共有256篇,其中硕士论文215篇,博士论文41篇。这256篇论文集中分布在语言(64篇,占24.90%)、计算机(48篇,占18.68%)、教育(22 篇,占8.56%)、历史(19 篇,7.39%)等学科类型(见图6);学位授予单位集中在西北民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兰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①数据来源于CNKI数据库“学位授予单位”文献来源统计。。

图6 检索主题为“藏文”的硕博论文学科的分类

(2)结果分析

①考虑到检索主题的交叉因素,以及除去涉密论文没有上传CNKI数据库等因素,2013年至2017年间的硕博论文近3000篇,平均每年600篇。

②这些研究成果主要分布在历史、宗教、民族、教育、社会等学科,主要为社会科学学科,相比较而言,藏学中涉及自然科学研究较少,比如生物、医学、计算机等,体现出藏学传统学科研究特点并初绽交叉学科头角。在创新性国家建设战略中,科技创新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必须根据国家战略和地区发展需求,在巩固社会科学研究的同时,大力发展自然科学。

③学位论文授权单位主要分布在中央民族大学、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这与藏族的聚居区域、高校学科设置与建设、平台团队建设有密切关系。统计图谱中没有显示位于藏学故乡的西藏大学情况,原因可能是西藏大学硕士点虽然成立早,但是藏族历史方面的招生少,大部分论文用少数民族文种撰写,没有上传CNKI,西藏大学博士点授权于2013 年7 月,招生数量少、首届博士刚毕业、部分论文用少数民族文种撰写等都是关键影响因素。

④“藏学”“藏族”“藏区”“藏传佛教”“藏医药”“藏文”六种检索词统计下,关于藏学学科方面的社会科学研究硕博论文的研究层次集中在基础研究,其次为政策研究;自然科学研究论文的研究层次集中在工程技术方面。检索词为“藏学”的硕博论文集中在社会科学基础研究层次的有132 篇,占93.62%;检索词为“藏族”的硕博论文集中在社会科学基础研究的有1130 篇,占63.20%;检索词为“藏区”的硕博论文集中在社会科学基础研究层次的362篇,占59.93%。②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的研究层次统计。少量的自然科学研究中,藏文信息处理、藏医药是研究的集中点,藏区生态建设、藏族建筑等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交叉学科。

(二)关于研究机构和文献来源

1.在CNKI以“藏学”“藏族”“藏区”“藏传佛教”“藏医药”“藏文”为检索词分六次检索,可以统计出藏学研究的主要研究机构分布在西藏、北京、甘肃、青海和四川,西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兰州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高校是藏学研究的主要机构,这些单位均设有有关藏学的研究平台或者研究机构、相关藏学学科建设相对成熟,已经培养了藏学研究方面的硕士或博士③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的研究机构统计。。

2.在CNKI 以“藏学”“藏族”“藏区”“藏传佛教”“藏医药”“藏文”为检索词分六次检索,可以统计出藏学研究的主要文献来源有《中国藏学》《西藏大学学报》《兰州大学学报》《西藏民族大学学报》《青海民族研究》《西北民族大学学报》《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西藏研究》等期刊,体现了这些期刊平台在中国藏学话语权建构中的重要作用,这些期刊均为学术期刊,大多入选CSSCI来源期刊或者中文核心期刊,可见作者的选择意向,也反映了有关藏学研究成果质量相对较好(见表1)。④数据来源于CNKI数据库“文献来源”统计。

表1 2013年-2017年藏学研究主要文献来源(发表篇数)

(三)关于基金类型

在CNKI 以“藏学”“藏族”“藏区”“藏传佛教”“藏医药”“藏文”为检索词分六次检索,可以统计出许多研究成果是国家级和部委级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为最多,体现了藏学研究中的国家力量支持(见表2)。①数据来源:CNKI文献数据库。

表2 2013年-2017年藏学研究的基金类型(发表篇数)

三、藏学研究的特点、成果及趋势分析

(一)特点及成果

通过2013年至2017年藏学研究成果的相关数据分析,认为近5年我国的藏学研究体现出如下特点,并在相关领域取得成就。

1.藏学研究繁荣发展,形成了中国的藏学话语权

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项目立项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计划等国家规划来看,藏学研究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注、关心和支持,相关藏学学科和专业方向建设取得一定成绩,“国家在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藏大学等高校设立了藏学研究专业,培养了一大批藏学研究专业人才,同时还成立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社会科学院等专门研究藏学的机构。在培养藏学人才的同时,继承和拓展了传统藏学的研究内容,建立健全了藏学的研究体制,衔接了藏学与其他新兴学科的关系。目前,中国现有50 余家与藏学研究相关的机构,2000 多名与藏学相关的工作者。”[12]很多古籍资料,尤其一些珍本、孤本、善本、手抄本的抢救、整理、完善和研究;对世界最长的活态史诗《格萨尔王传》的抢救与整理;对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设立藏学类国家级奖项—中国珠峰奖等等,都是国家设立专门机构,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而取得的历史性成果。中国作为藏学的故乡,不仅很好地发挥了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人力优势,还通过文化交流、学术交流、共同出版成果等形式与国际藏学界接轨,在一些领域掌握了研究话语权。

2.高校的学科建设和期刊平台为藏学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

分析前面的统计情况可见,高校的研究力量是藏学研究的主力军,高校的学科建设和研究机构是藏学研究的主要平台,藏学期刊则是藏学研究成果刊发的主要载体,目前有藏文期刊21种,汉文藏学期刊32种,其中学术期刊28种,尤其是《中国藏学》《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西藏大学学报》《青海民族研究》《西藏研究》等期刊因为学术质量高,成为高校教师和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的首选平台,从而促进了这些地区涉藏期刊编辑队伍建设、政府财力支持和编制建制改革。尤其相关高校的研究机构根据学科建设、地方发展需要和国家导向,适时申请创立《高原科学研究》《高原农业》等自然科学类专业刊物,为藏学研究中的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促进了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

3.藏学研究中民族传统文化研究成果仍居主力

从文章第二部分的统计分析来看,目前,不论是论文、著作还是项目,藏学研究仍然以传统的社会科学研究为主,自然科学类的成果相对较少,这与藏学研究的传统有关,也与地方建设中自然科学学科不健全、缺乏科技人才有关。从国家战略来看,科技创新具有重要作用,藏学中的藏文信息处理、藏医药、高原生态等等虽然崭露头角,但是由于底子薄、人才缺乏、成果转化难,成果不足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发展空间大,但也困难重重。

(二)趋势分析

1.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藏学学科体系

目前万果、陆航、阴海燕、张媛、仁欠卓玛、李加才让、罗桑开珠、喜饶尼玛、苏发祥、王启龙、杜永彬等学者从藏学概念界定、研究范畴、基础理论、藏学学科特点、藏学研究的国际标准化、藏学学科的现代化之路等方面探讨了藏学作为一门系统学科的可行性。提出“1998 年以前,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学科分类体系中,藏学属法学门类下一级学科民族学下的二级学科,1998 年后,藏学学科从目录中被取消。……若从学科内涵来看,藏学学科重新进入目录内的条件已完全具备。”[13]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人才需求以及高校“世界双一流”建设的急迫性,关于藏学学科体系的构建会成为今后藏学研究的一个趋势和热点。

2.构建藏学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的能力体系

科学研究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抓手,能够促进经典成果产出,促进科研工作者个体的发展和塑造。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国家今后的发展规划,今后的藏学研究在保持基础研究的同时应加大应用研究,科研工作者应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时刻关注国家发展形势,保持政治敏锐性,紧抓社会和科学研究敏感点,寻求国家战略和藏区地方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比如“一带一路”倡议、乡村振兴计划、国家金融安全、国家边疆安全与发展、法治社会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等等。藏学科研成果应该与社会治理、网络舆情、信息化、大数据、生态文明建设、民生保障等息息相关。

3.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开拓研究领域

纵观藏学传统研究,仍以大五明和小五明为研究范畴,这是藏学的根本与基础,但是在今后的发展中将会拓展研究领域,会有一部分力量适应国家科技创新要求,致力于自然科学研究,比如藏医药现代化、高原农业现代化、高原生态保护与发展、藏文信息处理、大数据分析、高原病的防治以及地质地震、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等等已经在国内相关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余论

党的十九大规划了国家发展战略:到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区四省藏区的发展更要加大力度,力求与全国一道实现大发展大繁荣。作为藏学研究的机构和人员集中分布在北京、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体现了中央和地方的联动机制,也展现了藏学科研成果服务于藏族聚居区的特点。在藏学研究中,充分发挥藏学的资源优势、人力优势、地域优势,发展好已有的传统研究;虽然藏学研究底子薄,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发挥优势紧跟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对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创新,加强平台和团队建设,加强学科、地区的协同创新,组建交叉学科群,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科研工作者,争取大项目,出大成果,促进成果转化,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

猜你喜欢

藏学社会科学检索
金·史密斯藏学文献馆古乐谱辑录与研究
2021年全国报刊藏学论文资料要目索引(上)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王尧:新中国藏学风雨60年的记录者与实践者
俄罗斯藏学研究的主要流派及其成就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国际标准检索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