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榆及痔消膏治疗混合痔60例
2019-06-01谭信菊
谭信菊,龚 洁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四川 新都 610500)
混合痔是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占肛门直肠疾病的首位。起初多采用肛周局部清洗、减少蹲坐立行时间、保持清淡饮食等方式或药物治疗改善症状,保守治疗无效者考虑手术治疗,病程一般在数年或数十年。本研究采用自制榆及痔消膏治疗混合痔6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肛肠科门诊就诊的混合痔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23岁~68岁,平均(43.2±7.3)岁;病程1 d~7 d,平均(4.3±1.1)d。对照组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21岁~65岁,平均(41.7±8.4)岁;病程1 d~7 d,平均(4.5±0.9)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胀痛、便血及肛缘肿物凸起。
1.3 排除标准
患有肛周湿疹等肛周皮肤病者;合并急慢性腹泻、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肠道疾病者;合并肛瘘、肛裂、肛周脓肿等肛门疾病者;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自制榆及痔消膏纳肛上药,外用无菌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1次,5 d为1疗程。药物制备:分别取过80目筛地榆炭药粉15份、白及药粉15份、滑石粉药粉20份、煅龙骨药粉15份、硼砂药粉8份、川贝母药粉12份、酒黄连药粉10份混合均匀备用,冰片5份碾细为末加入以上混合药粉混合均匀备用。然后取按1∶3比例的混合药粉与白凡士林中的白凡士林加热至100 ℃,边搅拌边缓慢加入相应比例的混合药粉,间断、缓慢搅拌至冷却到室温,贮罐密封至阴凉处备用。对照组采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武汉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Z 42021920)纳肛上药,外用无菌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1次,5 d为1疗程。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判定。显效:肛门胀痛、便血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肛缘水肿明显缩小;有效:肛门胀痛、便血等临床症状稍有缓解,肛缘水肿轻微缩小;无效:肛门胀痛、便血等临床症状没有缓解甚至加重,肛缘水肿无缩小甚至长大。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 %,对照组总有效率78.33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 讨 论
混合痔是直肠末端、肛管及肛门边缘静脉丛瘀血、扩大和曲张所形成的静脉团。《丹溪心法》曰:“痔者皆因脏腑本虚,外伤风湿,内蕴湿热……以致气血下坠,结聚肛门,宿滞不散而冲为痔也。”脏腑本虚,外伤风湿,内蕴病毒为其病因;气血下坠,结聚肛门,宿滞不散是其病机[1]。因此,痔病多因湿热内蕴、气血下注结聚肛门致肛缘肿物凸起,湿热之邪破血妄行而致便血,气血不通则痛。
榆及痔消膏系我科经验方,临床应用3 a,广泛用于痔病、肛裂患者及肛肠病患者术后创面恢复。方中以善清大肠湿热、凉血止血,且能收敛止血生肌的地榆炭、白及为君药,澄本清源。滑石粉清热收湿敛疮;煅龙骨收湿敛疮,两药合用增收敛止血之效。酒黄连长于入中焦、大肠,清泄湿热;硼砂解毒消肿;川贝母散结消肿;冰片清热止痛。诸药合用,以凉血收敛止血为主,清热除湿、消肿生肌止痛为辅,标本兼治,诸症皆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地榆制剂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及组织水肿,且药物在创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有收敛作用,可减少皮肤擦伤,防止感染。白及煎剂可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且能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创面愈合。滑石粉撒布创面形成被膜,有保护创面、吸附分泌物的作用。龙骨所含钙盐吸收后,有促进血液凝固,降低血管通透性的作用。黄连、硼砂、川贝母及冰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多种致病菌有抑制及清热抗炎作用。冰片有止痛作用。该方制成膏剂外用附着创面形成药膜,减少肠道黏液及病菌杂物的刺激,药物有效成分持续吸收,故具有良好的止血止痛消肿之效。且本方选用普通药材制造,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无不良反应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